雷夢佳
魯迅說:“一部《紅樓夢》,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至少把紅樓讀了二三十遍的美學家蔣勛,他看到的是慈悲。
他曾說:“我是把《紅樓夢》當佛經來讀的,因為里面處處都是慈悲,也處處都是覺悟。”少年不識愁滋味。初中的我按捺不住對名著的好奇,買了《紅樓夢》來讀,那時候只是心疼林黛玉賈寶玉無果的愛情,許多情節讀過也忘記了,大概記得那幾位重要人物的性格,也沒有自己的偏好。
現在重讀《紅樓夢》看見更多的是時代的偏見,我也擁有了自己對人物的情感。我不欣賞黛玉、寶釵的性格,也不喜歡寶玉,只喜歡襲人。黛玉太過敏感多疑,寶釵太過心機,心里想的從不表現出來,寶玉癡傻太過優柔寡斷,而襲人的審時度勢、善解人意讓我非常佩服。可書中各種各樣性格的角色,討喜的或是不討喜的,我們喜歡的或是不喜歡的卻都是封建時代留下的產物,都有著同樣悲慘的命運。
少不讀紅樓,老不讀三國。在現在這個社會,亂花漸欲迷人眼,各種事物良莠不齊,閱讀一本好的名著是凈化心靈最好的方式?!岸嫉朗墙鹩窳季?,俺只念木石前盟??諏χ?,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嘆人間,美中不足今方信??v然是齊眉舉案,到底意難平”。一曲《終身誤》訴說了賈寶玉的深情,一句“意難平”也道盡了讀者的感受。黛玉和寶玉,一個是美玉無瑕,一個是閬苑仙葩,我們可惜的是上天注定的命運。最后,一個香消玉殞、乘風而逝,一個看破紅塵、遁入空門。為什么他們是這樣的結局?我不明白卻好像也明白。他們的愛情也像賈府的衰敗,顯而易見是必然的。繁榮一時,終剩滿地腐朽,直到走向滅亡。
國學經典《紅樓夢》是固定的,翻閱它的人從古至今不計其數。個個鮮明的人物在書中靜靜地躺著,他們的人生、愛情化為墨水平靜地記錄在泛黃的紙張上,任君采擷。故事就在那里,至于我們從中獲得的感悟則是自己的東西,無法記錄也無法表達。無數次的翻閱就有無數次的感悟,也許這也是國學經典的魅力吧。
成都市實驗外國語學校 (四川省成都市 61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