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玉
內容摘要:夸美紐斯的代表作《大教學論》是研究其教育思想的重要材料,“教育適應自然”的思想貫穿全書。在論述教育原則時,他善于使用自然界的事物進行類比,分析“自然”的含義和表現,即自然的秩序和人的本性特點。
關鍵詞:夸美紐斯 大教學論 教學原則 自然教育思想
作為西方教育史上重量級的人物,夸美紐斯被稱為“現代教育之父”、“近代教育學的奠基人”。夸美紐斯的代表作《大教學論》最能體現其教育理論研究成果,也成為后世學者研究其教育思想的重要參考資料。此書包含二十三章,論述了教育目的、教育任務、教育作用、教學原則、班級授課制等內容。通過此書分析夸美紐斯的教育思想,可以發現“教育適應自然”原則在其教育思想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論述這一教育原則時,夸美紐斯善于使用自然界或者人們熟知的事物,用隱喻的方式告訴人們深刻的道理。
一.類比自然的思維方式
關于西方自然主義教育思想的發展,王玉超在其碩士學位論文《西方自然主義教育思想研究》中認為“自然主義教育思想的發展歷程包括:萌芽、形成和發展三個階段,代表人物有亞里士多德、夸美紐斯、盧梭、福祿貝爾、第斯多惠、蒙臺梭利和盧梭。在形成階段中,夸美紐斯是客觀化階段的代表人物,‘引證自然是夸美紐斯自然主義教育思想的突出特點。”[1]劉黎明也提到,“第一個從教育學的高度揭開自然教育序幕的是夸美紐斯。”[2]不同于盧梭,夸美紐斯在論述時其教育主張以客觀的自然為基礎,重視自然的類比,例如借助鐘、船、大炮和印刷術等實例。在《大教學論》的第十六章至第十八章論述教學原則時,夸美紐斯以鳥兒繁衍、園丁種樹、建筑師建造房屋等例子來闡釋自己提出的各種原則。這種類比的方式可以稱為隱喻。萊考夫和約翰遜指出,“隱喻的本質是通過一類事物去理解和體驗另一類事物”。[3]這種認知方式可以使人們促進理解、增進記憶,從而更好的解決問題。我國學者石中英教授提到夸美紐斯代表作中的典型隱喻就是“種子”。[4]此外,有學者發現,“夸美紐斯教育理論中的隱喻具有認知性、多樣性和系統性的特點”。[5]
關于夸美紐斯自然教育思想的內涵,不同學者也有不同的見解。大多學者認為“自然”包含兩層意思:“一是教育活動要遵循自然的、普遍的‘秩序和規律;二是教育要根據兒童的自然天性和年齡特征,或者人的身心發展規律”。[6]也有學者將“自然”總結為四個方面:“人類最初和原始的狀態;普遍的神的預見;個人的身心和諧;符合自然秩序的教育體系”。[7]綜合來看,本文將以《大教學論》中的教學原則為主,從兩方面分析夸美紐斯的教育思想中“自然”的含義,即教育需要適應自然的客觀規律和人們與生俱來的天性及身心發展規律。
二.教學原則中體現的自然教育思想
《大教學論》中關于教學原則的論述主要集中在第十六章至第十八章,目錄中標明的原則是方便性和徹底性,每個大的原則下又分別展開論述。在論述教育原則時,夸美紐斯“自然教育思想”主要體現在教育適應自然的秩序和教育適應人的自然本性和年齡特征兩方面。
(一)教育適應自然的秩序
夸美紐斯借助《福音書》中五谷的例子,大地生出五谷,先發苗后長穗,然后結成飽滿的子粒,待到完全成熟后就意味著成熟了,就會被鐮刀割下。“只有將人事的過程盡量與自然的過程相符,才能恰當地奠定這個基礎。”[8]P105他指出“學校改良的基礎應當是萬物的嚴謹秩序”[9],認為自然界中存在自然的秩序,這種秩序可以幫助人們實現教育的最高目的,即把一切事物教給一切人。自然的秩序被夸美紐斯稱作事物的靈魂,動物、植物和人都有自己的靈魂。這就要求教育要在各方面與自然相適應,遵循這種自然的秩序。當違背自然秩序時,不良的結果就會發生。夸美紐斯認為“自然遵循適當的時機”[8]P105,鳥兒在春季繁衍物種而不是在夏秋冬季,園丁和建筑師也不會去違背季節,所以類似的,“人的教育應當在人生的春天開始,即是說,在童年時代開始(因為童年相當于春天,青年相當于夏天,成年相當于秋天,老年相當于冬天)。”[8]P106自然的秩序還表現在“在一切自然運轉中,發展來自內部”[8]P111,比如鳥兒先長出內部器官后長出皮膚或者羽毛,園丁嫁接時會將嫩枝嵌入木髓,澆水時也會澆在根部,這就意味著教學時要先使學生從內部理解知識,而不是單純的背誦記憶。單純背誦的東西就好像竹籃中的水,一直裝卻一直在漏。雖然看似花了很長時間去學習,但往往是事倍功半,效率低下。自然界的事物也表現出循序漸進的特點,“自然由易到難地前進”[8]P124,“自然并不匆忙,而是緩慢地前進”[8]P126。典型的例子就是建筑師會先打好根基再去砌墻,學飛的鳥需要先站立再輕輕振動翅膀,最后大力振動翅膀才能飛翔。這說明需要教孩子時也要注意循序漸進的規律,比如要先鍛煉孩子的感官,然后是記憶和理解,最后是判斷。
(二)教育適應人的自然本性和年齡特征
除了自然有其秩序和規律之外,人自身也有其發展的規律和法則。任何忽視人類天性進行的教育都會造成或多或少的負面影響,每個學生就好像被木頭雕出的塑像,雖然看似完美,可用處卻不大。夸美紐斯十分重視人的個性差異,他提到“自然選擇它要施加影響的合適的事物(對象)或先對它進行適當的處理,使它合用”[8]P108。正如小鳥會把能幫它孵蛋的東西放進鳥窩,建筑師會選擇優質的木材修理墻基,以及畫家會磨平畫板使之上色,每個人的特性及所擅長的東西都是不一樣的。因此,最關鍵的是找出個人所長,并發揚所長。而且,“自然不對任何沒有基礎和根基的東西施加影響”[8]P135,需要喚醒學生對學科的興趣,并在此后的學習過程中不斷刺激維持著這種興趣,以激勵學生不斷進步。這種過程也被夸美紐斯稱作“自然準備材料,以便努力取得形式”[8]P120,他認為逼著孩子學習就好像食欲不振的人被迫吃東西,最后的結果只能是嘔吐和生病。被逼迫學習的孩子也會對學習產生厭煩情緒,更加不會認真的完成學習任務。此外,教育也應該適應兒童的年齡特征,但學校中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偏差。其中一種偏差正是孩子被迫學習與其年齡和能力不相符的東西。沒有長出翅膀的小鳥不能被迫去飛翔,同樣地,樹液沒有上升到一定程度的樹木是不會發芽開花和結果。所以,“若不是本身成熟的力量所驅動,自然不強迫任何事物前進”[8]P128,人們需要做的就是遵循人發展的“自然”的特征。類似地,因為人的注意力程度隨著年齡成長會有所差異,不同階段的注意力學習任務應該有所變化。此外,將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是容易的,但如果要求學生同時集中在多件事情且必須將每件事情做好時確是困難的。
三.總結與反思
“教育適應自然”的觀點貫穿于夸美紐斯教育思想的始終。夸美紐斯用自然類比的思維方式闡述教育原則時,列舉了大量的實例。除了總結的方便性和徹底性原則之外,每個大原則下也詳細分析了數十條小原則。除了這些原則之外,夸美紐斯也針對性的提出了一些具體的解決措施,比如建議遵循“材料先來、形式在后的自然規則”[8]P107。其實大多數孩子,尤其是女孩子,學習數學時都會面臨這樣一個難題:從平面幾何難以轉到立體幾何。孩子們會很輕松的在紙上畫出正方形、長方形、五邊形甚至是多邊形,但就是不明白為什么四面體的特性,更不要說多面體的性質。老師的解決方法之一就是在剛開始教立體幾何時,先安排他們自己動手做出一個個正方體、長方體、多面體模型,然后不斷的鍛煉孩子們的空間想象能力,最后才會安排他們脫離模型、只依靠想象去做一些抽象的題目。除此之外,夸美紐斯認為“學生不應該在剛開始掌握某種新事物時就其持懷疑態度”[8]P117。意思就是說當學生剛開始接觸新的知識時,不要向他介紹太多前后矛盾的知識點,否則學生新的東西沒學會,還會覺得云里霧里摸不清頭腦。一個明顯的例子就是小學數學中最小的數就是零,大家都認為沒有比零更小的數字了,但到了初中之后,大家才明白原來還有負數,而且負數也是無限的,比零要小很多。雖然有人會疑惑在小學的時候就告訴學生零并不是最小的,很多負數比零小。這種看似一勞永逸的方法,其實卻是最讓孩子學習產生矛盾的地方。原本對零就很難理解,如果再加上負數和無限的負數,豈不是完全阻礙了學習原本能掌握的知識。但仔細想想,那時告訴他們之后,學生是否能夠理解什么是負數。正是因為小學生和初中生的年齡特征和接受能力的差異,所以選擇在不同的年齡教給他們不同的知識,雖然有時會有一些自相矛盾之處。所以,考慮到孩子心理和生理特征的教育才是最適合他們的教育,當然,這也是最難做到和最應該做到的。
作為一位生活在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過渡即新舊交替歷史時代的教育家,夸美紐斯無疑是是西方教育史上承前啟后的杰出人物。當然,夸美紐斯的“自然適應性”思想也并不是完美無缺的,不論是宗教還是當時的科學技術都對其思想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宗教對夸美紐斯教育思想的影響的表現之一就是他認為“今生只為來生做準備”[8]P32。此外,他忽視了人的社會屬性,單純地將教育和自然現象放在一起的做法并不恰當,而且其中的一些類比是比較牽強的,如“例子先于規則”只適用于歸納法,而;先鍛煉感官,接著是記憶理解,最后是判斷的方法也不一定適用于所有的孩子不適用于演繹法。總的來看,雖然夸美紐斯的教育思想并不完美,但其在教育思想史上的作用是不可磨滅的。學習前人的思想最重要的不是一味地批評,更重要的是從歷史的角度學會借鑒。
參考文獻
[1]王玉超.西方自然主義教育思想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12.
[2]劉黎明.論西方的自然教育理論[J].湖南教育學院學報,1995(6):60.
[3]LAKOFF G, JOHNSON M. Metaphors We Live By [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5.
[4]石中英.簡論教育學理論中的隱喻 [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7(2):42-48.
[5]高維,于善萌.論《大教學論》中的隱喻[J].現代大學教育,2019(2):44-45.
[6]張曉燕,王小丁.人本教育——夸美紐斯教育思想的主旋律[J].教書育人, 2009(9):15.
[7]王保星.自然·秩序:夸美紐斯教育理論的邏輯起點[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6(5):43-44.
[8]夸美紐斯著,任鐘印譯.大教學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32-135.
[9]夸美紐斯著,傅任敢譯.大教學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04-215.
(作者單位:上海師范大學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