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雨萌
內容摘要:在《漢堡統治世界?!社會的麥當勞化》一書中,作者對現代社會合理化進程進行了分析。通過對該書的閱讀,可以對當前社會生活有更加清晰的認識。文中,主要就對《漢堡統治世界?!社會的麥當勞化》一書主要內容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反思。
關鍵詞:麥當勞化 社會生活 合理化
1955年至今,麥當勞公司憑借其特許經營模式,在全球掀起了一股“麥當勞熱”。本書作者喬治·瑞澤爾以麥當勞快餐店為范式,對現代社會合理化進程進行了分析。他認為,在當代社會合理化進程中,出現了諸多重要的發展,麥當勞則是出現這些重要發展的根本原因。現如今,麥當勞化的沖擊和影響不僅限于它的起源地美國,也遠遠超出了餐飲業。它在影響世界上很大一部分的行業和企業的同時,實際上也影響了世界上很大一部分人的生活方式。作者運用來自日常生活及各個領域的實例為讀者闡釋了麥當勞化產生的原因,以及如何憑借其特有的要素不斷拓展,乃至形成一座“鐵籠”,“無情地,逐漸地滲入社會和人們私生活的每一個方面”。
一.《漢堡統治世界?!社會的麥當勞化》內容介紹
第一章和第二章主要講述了麥當勞化的界定與其產生的淵源。在第一章中,作者發現,作為美國與全球偶像的麥當勞快餐,一直努力于拓展和擴張它對美國社會以及其他國家社會的影響,進而歸納出麥當勞化得以成功的核心在于其四個維度:高效率、可計算性、可預測性和控制,但同時提出了對麥當勞化的批判,即理性的非理性。第二章對麥當勞化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進行討論,指出麥當勞化是“一系列合理化發展的繼續”:官僚體制、納粹大屠殺以及生產流水線中都有形式合理性的所有側面,成為麥當勞化的先驅,其延伸出的其他機構也在對社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影響。
下一部分為第三章和第四章,作者論證了上述內容所提到麥當勞化的四個維度,且從快餐行業、高等教育、醫療、工作場所和其他方面舉出不同生活實例來揭示麥當勞化對社會的滲透所達到的程度,以及這種滲透正在如何減速進行等。高效率把能達到目的的最佳手段制度化,通過簡化產品、簡化程序等方式,使程序變的固定單調,人們只需機械地遵循并重復這些步驟即可高效完成任務;可計算性強調“越大越好”,目的是實現高速生產和短時間獲得更多的產品和服務,對數量的強調超過了質量;可預測性強調符合一定的規范和秩序,使得無論何時何地人們都能取得相同的商品和服務;控制則強調控制相關程序和人員,減少人的因素對效率的影響,用非人的技術來替代人,最終實現高效率。正是這四個維度提供了麥當勞化迅速拓展和被認同的優勢。
本書其余部分則具有更多的分析性質,第五章對麥當勞化的第五個維度——理性的非理性——及其矛盾性的因素進行探討,論述麥當勞化的隱患,逐漸形成一座控制所有人的“鐵籠”,提出現代合理化如今正走向極端,并成為不可抗拒的潮流。高效率、可計算性、可預測性及控制的理性分別是如何孕育出非理性,帶來低效率、人際關系疏遠、欺騙性、機械性、危害人體健康和環境等“非人化”的影響,以及這些要素所支持的麥當勞化為什么不可抗拒和不可逆轉,甚至不斷擴張至生活的方方面面乃至影響了人的出生和死亡。盡管本書的很大篇幅都在批判麥當勞化,但在這一章作者進行了全書最清晰、最直接的批判,討論了其一系列的不合理性,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非人性化。在第六章,作者為那些深受麥當勞困擾的個人和群體提供了“在麥當勞化的社會中生活的一份實用的指南”,警示人們麥當勞化的危險,為人們應對麥當勞化提供建議:在生活中盡可能少使用合理化的場所和服務甚至自主創建非合理性的企業,以抵制和減輕麥當勞化更進一步的消極影響。最后的第七章則討論在全球化背景下麥當勞化的繼續擴張,并且對“去麥當勞化過程”的可能性進行論證,麥當勞化過程似乎與星巴克化、易趣(網絡購物)化以及Web2.0技術(如臉譜網)相對立。作者指出,如今確實存在一些去麥當勞化的證據,但是這遠遠不足以使我們能夠得出麥當勞化的過程已接近尾聲這種結論。相反,這類證據會使我們更加深入和細致地去探討麥當勞化過程的含義和影響。
二.對社會麥當勞化的反思
初讀書名,不免會提出疑問,為何作者以“麥當勞化”為名,而不是“肯德基化”“宜家化”或者“星巴克化”?筆者通過閱讀發現,作者并不是把麥當勞快餐店的發展當作一個單獨的社會現象加以分析,而是將其作為一個社會上具有普遍意義的典型進行論述的。筆者認為,麥當勞餐廳的經營方式能夠作為社會合理化進程的分析典型的原因,是麥當勞化為消費者、勞動工人以及管理人員提供了高效率、可計算性、可預見性和控制,這四方面正是社會合理化過程的關鍵之處。
《社會的麥當勞化》向讀者揭示了形式合理性的不斷發展會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怎樣的影響。不可否認的是,人們確實從其中獲得了諸多好處:從個人的角度來說,人們似乎無時無刻都在享受著合理化帶來的便利,可以快速地完成例如進餐、洗車、就醫等日常瑣事;從宏觀發展的角度來說,高效率、可計算性、可預測性和控制為經營者帶來了巨大的利潤,為當代社會的經濟建設和技術進步做出了貢獻。以生活中的奶茶店為例,在一杯奶茶的消費之中,有人負責點單,有人負責貼標簽,有人負責制作奶茶,有人負責封住杯口,最后有人負責叫號。一切都存在一個明確規范的流程,每個人只是負責了一杯奶茶的一部分工作,整個效率得到了明顯的提高。
然而正如書中所提到的“樂趣幻覺”,人們在盡情享受著麥當勞化所帶來的高效舒適服務同時,卻忽視了理性背后的非理性。如像韋伯科層制理論中的非人性化,管理者為提高效率從而獲得更多利潤,制定了一系列規則,將可能會影響效率的、屬于人的東西去除。這最終導致了人的個性和思想被壓制、人際關系變冷漠,甚至出現同質化和機械化等“非人性化”現象。就像卓別林主演的電影《摩登時代》中所表現的那樣,工人在工廠的流水線上一刻不停地擰螺絲釘,到最后身體不僅走樣變形,還會不由自主地重復著擰螺絲釘的動作。由此可見,在工業化的浪潮之下,工廠使用著各種各樣的機器,在解放了生產力的同時,讓很多人也淪為了機器。在這個程度上,麥當勞化的拓展,會讓更多的人在為提高效率而努力的時候,犧牲自己作為人應有的一部分權利,被強行附加了一些不應當具備的屬性。勞動的工人感到一切工作不過是例行公事,從而喪失了生活的樂趣和工作的積極性。
現如今,人們雖然還不能徹底告別麥當勞,但已經開始反思如何沖出“麥當勞鐵籠”,擺脫被其控制的局面,尋求人本質的自由、人性和創造力。在整個社會層面,人們應認識到麥當勞化具有雙面性,發覺其非理性的一面;在社區層面,人們可以適當抵制快餐店及快餐文化的侵入;在個人層面,我們不妨擺脫程式化的生活,接受富有挑戰性的事物和生活方式,按照個人的選擇去創造非麥當勞化的、合乎人性和個性的生活與工作環境,如選擇自己在家做飯、自主規劃旅游等。同時渴望擺脫麥當勞化的大眾應呼吁公司和政府改變刻板單一的管理方式,更加注重工作的質量,關懷勞動者的工作和生活。或許人們終究不能阻止麥當勞化的擴展,但如果能在其尚未拓展的領域獲得一絲不被壓迫、不被束縛的氣息,并在這與之對抗的過程中,“真正地表達他們作為人的理性”,獲得自由與快樂,那便是“去麥當勞化”的勝利。
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書中描繪的是美國社會的現象,因此可能來自其他國家(例如我國)的讀者并不會感覺自己身處麥當勞化的社會中。基于東西方社會文化在價值觀、處事原則、行為規范上存在著較大的差異,例如書中所提到的美國麥當勞餐廳的不下車購買食品的服務目前并沒有在中國實行。同時就餐飲業而言,中國的快餐業并不發達,人們更偏向于去傳統餐館就餐且中國的快餐餐廳為顧客提供的選擇較多,并不受制于西方快餐店僅有的幾種食物這種提高效率的做法。
結合麥當勞化在中國的發展可以看到,在麥當勞化在與我國本土社會和傳統文化的相碰相容過程中,既有麥當勞化對我國傳統生活方式的改變,也有我國傳統社會在行政、醫療等方面欠缺“合理化”因素的現象。綜上所述,我們應結合具體實際需要,辯證看待麥當勞化對我國的影響,“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建設一個人性與理性相結合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
參考文獻
[1]孫瑜.社會的麥當勞化:回顧與批判[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33(01):80-86.
[2]戴劍嵐.消費的麥當勞化——對網絡購物成交量攀升的研讀[J].市場研究,2019(02):62-63.
[3]馬成鴻.麥當勞化與地方性:城市歷史文化旅游產品開發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9.
(作者單位:中央民族大學民社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