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麗
女孩的胃似乎永遠填不滿。在日料店干完二十盤壽司外加波子汽水,出門左轉買兩只鳳爪,散步一公里再點杯奶茶,這是精致生活的一百種可能,是暫停打工的周末犒勞自己的小確幸。管住嘴是不可能的,那等于活得枯燥,簡直沒意思。根據市場調查機構NDP集團的數據顯示,女孩每天吃東西的平均次數比男孩多15%。總之在吃這方面,女孩想要得更多。
食物,人類的基本生理需求。按馬斯洛理論解釋,頻繁進食可以上升至安全和社交需求的實現。
一道菜上來一通狂吃作鳥獸散,這是硬漢做派。姑娘一邊溫柔咀嚼,一邊跟閨蜜分享八卦,即便食堂盒飯也吃出了米其林的味,姿態決定氣勢。
對女孩來說,進食早已成為一種社交享受,并且驅散了日常焦慮,讓人內心豐盈。
“女性天生有著更為細膩的情感,她們對食物中的細節能有更多感知,并賦予其想象空間。”
NDP集團負責人Kim Mclynn如此解釋。
美國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Gene-Jack Wang教授曾做過一項實驗,用專業掃描儀器來監測空腹男女面對他們最喜歡的食物時大腦的活動情況。
結果顯示,女性的大腦對自己喜歡食物的反應相比男性大得多,并且男性能夠有效抑制進食欲望,甚至抵消了饑餓感。
《觀察家報》曾做過一項調研,在甜品區域徘徊的10個人中,7位是女性。選擇牛排蘑菇派,而非蔬菜點心的20位食客中有18位是男性。
低碳的飲食傾向讓女孩有機會吃得更多。
“女人不吃厚餅,男人不吃布丁。那種并不爽快的進食體驗,就像一只老鷹不停拍打翅膀只叼了一嘴泥。”
醫學博士Kenneth Onyango解釋,女性的神經遞質水平較男性偏低,尤其生理期前后激素波動較強,多吃含糖食物可增強血清素的活性。
另外,甜品也可能刺激內啡肽的釋放,從而產生幸福感。這也是甜點更受女性歡迎的原因。
20世紀90年代末否認了商家營銷對兩性飲食習慣差異的直接影響,如今這種觀念正在被顛覆。
而當她們嚷嚷要減肥也是真的,否則莫名其妙就胖了。(摘自《意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