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豐縣上溪鄉距離縣城78公里,山多路遠、人居分散,轄5個行政村,5000多人口,因種植黃桃聞名而有桃鄉之稱。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為解決群眾辦事遠、辦事難、辦事煩的突出問題,該鄉創新推出“桃鄉說事會”宣講實踐服務品牌,組織機關黨員干部和新時代文明實踐宣講員進村入戶開展“宣講+”服務,讓干部圍著群眾轉、群眾辦事不出村,真正把好事實事辦進群眾心坎里,打通“我為群眾辦實事”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桃鄉說事會”已開展宣講25場,志愿活動100余次,參與群眾達1000余人次,共收集群眾反饋問題85個,已辦結80個,群眾滿意度達100%。
一、主要做法
上溪鄉把深入開展基層理論政策宣講和“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有效結合,深化“吉事即辦、難事我辦”辦事模式,真正做到政策宣講進村、干部走訪入戶、為民辦事上心。
講好群眾關心事。上溪鄉結合農村工作實際和群眾需求,面向鄉村干部、鄉賢能人等選拔了40余名新時代文明實踐宣講員。宣講員輪流進村開展宣講會,宣講主題按照“理論宣講黨委指定、政策宣講群眾點單、常識宣講自靠奮勇”的原則選定。為了把理論講通俗,鄉黨委指定理論水平較高、基層經驗豐富的宣講骨干,結合百年黨史四個專題、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等最新理論、會議精神,用群眾愛聽的鄉言俚語進行通俗化解讀,真正讓黨的創新理論在基層落地見效。為了把政策講明白,宣講員從群眾訴求出發,采取點單方式,把群眾最關心的惠民政策宣傳普及到位。通過詳細講解低保要如何申請、建房審批手續怎么辦理、去外地看病怎么報銷、水稻受災怎么報損等問題,讓群眾真正了解政策、享受政策,感受到惠民政策就在身邊,深知惠從何來,恩向誰感。為了把常識講清楚,在宣講中,鼓勵干部群眾主動上臺分享生活經驗常識,讓群眾生活更便利。如在一次宣講中,鄉供電所的職工主動上臺給群眾普及用電安全等問題,群眾覺得十分實用,紛紛點贊。
辦好群眾心頭事。一是做好“宣講+現場答題”。宣講員在每次宣講后會集中開展民情收集活動,收集群眾訴求、發現基層治理隱患,按照輕重緩急由村和鄉協調辦理,真正把好事辦在第一線、做到矛盾化解不出村。對于群眾在宣講會上提出的問題,宣講員能現場解答的就第一時間解答,不能解答的當面說明原因,并且開展后續幫辦代辦服務,讓群眾辦事渠道更暢通。如在橫溪村宣講創業貸款政策時,有群眾提出自己返鄉創業種植黃桃,但苦于沒有資金,種植規模一直不敢擴大。宣講員詳細了解情況后,及時幫助其辦理了申請手續,一個多月后,群眾如愿以償地申請到了貸款。在雙嶺村宣講時,有群眾反映今年茶油豐產,但是找不到客戶購買,宣講員立即聯系親戚朋友現場銷售600斤。同時在全鄉范圍內舉一反三摸排滯銷茶油量,并安排專人負責對接農戶。自開展“桃鄉說事會”以來,共現場解決群眾訴求78個,真正做到把問題化解在一線。二是做好“宣講+志愿服務”。上溪鄉結合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組建了農技惠民、衛生健康等10支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務隊,結合宣講開展便民服務。例如衛生健康志愿服務隊在宣講結束后為群眾提供義診服務,免費為村民測血壓、量血糖,并現場問診咨詢,普及日常保健知識;農技惠民志愿服務隊宣講會后開展“黃桃技術指導”,隊員們深入果農黃桃園,現場向桃農教授冬季剪枝、施肥、防蟲、防凍等栽培技術,惠及桃農50多戶。學雷鋒志愿者服務隊上門上戶為80多名老年人線上代繳醫保,并宣傳2022年醫保新政策。三是做好“宣講+干部考核”。上溪鄉把“桃鄉說事會”的開展情況作為干部日常考核的重要依據。每次活動結束隨即開展群眾滿意度測評,干部惠民政策宣講水平如何、為民辦事能力如何、群眾滿意度、公認度如何,都由群眾打分,真正將一張張“問題清單”變為一份份“滿意答卷”。
二、重要成效
“桃鄉說事會”打破了村民與干部之間的溝通隔閡,凝聚起了鄉村發展的合力,走出了一條集政策宣講、民意疏導、為民辦事和效果評估為一體的農村基層治理發展新路,成為當地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一是干部下去多了,群眾上來少了。“桃鄉說事會”把群眾走上來轉變為干部走下去,推動干部主動走進群眾、融入群眾,讓群眾從“出門辦事”到“在家辦事”,從“最后一公里”到“最后一米”,切實提升了人民群眾幸福感、獲得感和滿足感。二是干部解釋多了,群眾迷茫少了。通過面對面、互動式、通俗化的理論政策宣講,讓群眾學習了理論、增長了見識、獲得了實惠,真正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同時,改變了干部嚴肅刻板的形象,變成了群眾口中有信念、有學識、有活力、有溫度的自家人。三是干部作風好了,群眾埋怨少了。“桃鄉說事會”通過干部下沉,服務水平有效提升,工作作風明顯轉變,干部用苦干實干換來了群眾的好口碑,不斷以作風建設新成效取信于民。
作者簡介:熊漢杰,永豐縣上溪鄉黨委書記。
責任編輯:史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