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人通過深入分析和研究鹽城紅色文化鐵軍精神與高校體育課堂思政,并提出融合策略和建議。(1)注意對鐵軍精神合理詮釋和重視把鐵軍精神融入到我校體育課堂思政教學改革體系建設。(2)教學實施主體一體育教師教學上重視理念更新。(3)課程設計過程在教學內容上重視理論教學。(4)教育形式上重視隱性教育。
[關鍵詞]鐵軍精神課堂思政體育教學
[基金項目]江蘇醫藥職業學院2020校本教育研究課題“鹽城紅色文化鐵軍精神在高校體育課堂思政的融合研究”(項目編號:Q202010)。
[中圖分類號]G641;G80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17-0170-02
習近平總書記2016年12月08日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各類課程都要與思想政治理論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四。我校是醫學類高職院校,在國家大政策下,把高等教育與職業教育放在同等地位上的歷史時刻,我校擔負著培養高技能的應用型醫學人才的重要使命。如何有效開展好醫學生課堂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如何緊扣課堂思政,促進全員、全程、全課程育人格局的形成,強調學科課程與思想政治教育之間的協同效應,是新時代賦予醫學高等職業院校的責任。
一、鐵軍精神
“鐵軍精神”這個詞語的雛形是于我們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新四軍在抗戰中形成的聽黨指揮、忠于人民;不怕犧牲、敢于勝利;軍民一致,官兵一致;令行禁止,執紀嚴明:勇猛頑強,英勇善戰的一種精神品質。而在我們這個高速發展的新時代,“鐵軍精神”反而在許多行業領域都要有一定的存在感和意義,尤其在高校校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方面,紅色文化方面素材首當其沖。在新時代背景下,通過不斷的課堂思政教學渠道的傳播,從而提升現在大學生的三觀認知水平,同時也可以讓老師的思想再一次得到更進一步的升華。
二、紅色文化鐵軍精神與體育課堂思政的關系課堂思政區別于思政課。高校思政課主要是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國近代史綱要、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以及當代的形勢與政策這五個部分的教學,雖然教學結果顯示側重于讓大家更進一步了解和掌握這五個部分的內容與知識點,但是核心是思想政治教育。與其他專業課、公共基礎課相比較,思政理論突出。現如今,高校體育課堂思政教學改革迫在眉睫,對新時代體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技能要教的好,還需要深刻的理論功底。鐵軍精神屬于思政理論里的一種精神內涵,教師要善于在備課環節捕捉鐵軍精神思政點,并在體育課堂上進行巧妙的串聯。
三、鐵軍精神在高校體育課堂教學中融合策略
(一)鐵軍精神內涵中的體育精神
鐵軍精神內涵和體育精神有許多融合點,因此,可將聽黨指揮、勇敢拼搏、團結一致、熱愛祖國、永不言棄等精神融合到高校體育課堂思政教學中去。筆者認為應以體育精神為重點,作為體育課堂思政的融合點。例如奮勇拼搏、公平公正、積極進取、團結協作、熱愛祖國、遵守規則、不輕言放棄等等。在技能教學和練習的各個環節中進行融合講解,從思想和精神進行再次教育。
(二)鐵軍精神在高校體育課堂教學中滲透策略要將課堂思政的理念引入到高校體育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去,保證深入貫徹學習新的教學理念,持續深化高等學校體育教學的新一輪教學改革。因此,筆者根據自己的教育實踐,提出了鐵軍精神在高等學校體育課堂思政教學的具體對策。
1.注意對鐵軍精神合理詮釋
現如今,隨著高校教學的改革,課堂思政這新一命題是高校教師課堂教學改革的重難點。進行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最為關鍵的一步是將課程思政的理念引入到教學過程中去。要確保這一環節的有效實施,否則深入貫徹和執行新的教育理念將無從談起。筆者認為,將課堂思政融合到體育教學中去,要注重鐵軍精神的科學解讀。“軍體”本身就在精神內涵上有許多相通之處,在和平年代要注重鐵軍精神的培養,高校體育課堂是一個重要的培養其精神內涵的場所。體育課有其特殊性,區別于其他課程,它是一門以身體實踐課為主的課程,在實踐中培養其精神內涵,所以高校體育不僅是身體鍛煉的場所,更是人格塑造的重要基地。例如,在籃球課技能教學中原地單手肩上投籃練習時發現有的學生經過多次嘗試還沒有掌握技術,并不能把球順利投進籃圈。這時教師可對部分同學進行體育精神中永不放棄、持之以恒的內涵教育。體育課不應該是簡簡單單的技能教學,完善人格首在體育,體育應該是最好的人格教育,把傳統體育課堂上大家所認為的只是技能與身體素質的鍛煉場變成立德樹人與人格洗禮的重要基地。因此,這樣才會更好地培養出有理想、有道德、三觀正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2.重視把鐵軍精神融入到我校體育課堂思政教學改革體系建設
在把鐵軍精神融入高校體育課堂思政教學的情況下,可以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建立一套切實可行的體育課堂思政改革體系,以顯著促進課堂思政理念的貫徹落實。這是因為,一套切實可行、符合本校實際的體育課堂思政改革制度,能夠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配套教材、教學評價等多個方面,促進把鐵軍精神融入和滲透到高校體育課堂思政教學中去。在教學目標層面上:通過這個改革體系,可將鐵軍精神的相關內涵整合到高校體育教學目標體系中去,每一節課的教當中必須體現其思政要素。在傳統高校體育課課程目標體系中除了培養學生的身體素質、提高學生的體育技能、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外,還可以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目標,進一步豐富和優化高等學校體育教育目標,為課堂理念在高等體育教育中的貫徹實施提供客觀指導和基本保證。
四、鐵軍精神在高校體育課堂教學中融合建議
(一)教學實施主體一體育教師教學上重視理念更新
受學校傳統體育觀念的影響,許多高校體育教師在實施體育教學時自覺地運用傳統的教育理念。它過于注重學生達到考試成績的目標,過分要求學生掌握技術動作,提高運動水平,忽視了體育的真正意義和高等教育體育課程的教育價值。即忽略了富有奮勇拼搏、公平公正、積極進取、團結協作、熱愛祖國、遵守規則、不輕言放棄等精神的鐵軍精神在高校體育課堂思政的作用。高校體育教師區別于中小學體育教師,他們面對的是接受高等教育的具有一定思想和自主能力的成年人,古人云:“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可見,授業只占了三分之一,作為高校老師要有深厚的理論功底和知識儲備,否則不能為學生傳道和解惑,這也是為什么高校的體育教師學歷要求水平普遍要具有碩士研究生及以上的原因。
(二)課程設計過程在教學內容上重視理論教學
在教學設計和教案上為體現其課程上的科學性,雖然有理論方面的部分,但在實踐教學過程并沒有真正實施,也沒有得到有效監督。因此,應集體備課統一理論課教學內容并制作成課件,在開學第一課和陰雨天氣,所有體育教師應該進入教室,進行體育課理論教學。在理論課教學設計過程中,注重對富有體育精神的鐵軍精神的思政點進行融合教學,深入挖掘。例如,在籃球、足球、排球等課上教學比賽中,注重培養其團隊精神;利用多媒體和時間比賽講解運動項目規則,讓學生體會規則的制約:在觀看競技體育中長跑比賽時,最終的勝利者往往不是先前領先的運動員,實現后程反超的案例數不勝數,可側重解讀其永不言棄、反敗為勝的精神等。要實現全員、全程、全課程的育人格局,要體現高校體育課程與思想政治教育之間的協同效應。
(三)教育形式上重視隱性教育
根據教育形式的不同,可以將教育分為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兩個大的類別。在育人的過程中,只有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相輔相成,充分發揮兩者的合力,才能夠取得理想成效⑨。現在高校教育主要以顯性教育為主,隱性教育為輔,中國的教育在逐漸側向隱性化。高校體育課堂可作為隱性教育的主要場所,因其特殊的帶有實踐性特點,利用獨特的場景,鍛煉其富有體育精神的鐵軍精神,這樣比灌輸式的顯性教育更有成效,也更容易被學生接受和熏陶。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N].光明日報,2016-12-09(1).
[2]朱碧玲.場域理論視角下地方高校新四軍鐵軍精神育人策略[J].傳播力研究,2020,4(21):8-9
?[3]李小龍.發揮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的實踐路徑[J].廣西科技師范學院學報,2018,33(2):63-65+58,
作者簡介:
陳華(1989年-),男,漢族,江蘇鹽城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