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勝藍


在同齡男孩子收集汽車畫報、玩遙控賽車、拼汽車模型的時候,邵子衿卻手造了一臺屬于自己的卡丁車。
12 歲的邵子衿就讀于浙江省衢州市實驗學校六年級,在周圍人眼中,這個男孩“很有想法”。
放暑假在家時,國外一個造卡丁車的視頻引起了邵子衿的興趣,他頓時冒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我何不試試,利用積累的知識造一輛自己的卡丁車呢?
通過查閱資料,邵子衿決定設計一款電瓶驅動的三輪卡丁車。 他畫出了圖紙,并用自己最擅長的樂高積木拼出這輛卡丁車的模型。
接下來的1 個月,邵子衿開始了他的創造。 他花費300 元買了輛報廢的電動自行車,又買來松木和鋁合金材料,把家里一把舊椅子改造為卡丁車座椅。之后,邵子衿戴起手套,拿起電鉆、鋸子開始干,客廳成了他的制造車間。
暑假沒結束,邵子衿的電動卡丁車就大功告成了。 戴上安全帽和安全手套,他坐在車里發動了卡丁車引擎,車子平穩向前開去,車速能達到電動自行車的速度。 這個小小“科技男”和他的卡丁車也一下子走紅,在網絡上收獲千萬點擊率。
卡丁車只是他生活中諸多“發明創造”的其中之一。在邵子衿家里,隨處都有經他動手創造的作品。 家里角角落落的小物件,只要被他盯上,就逃不開被“改頭換面”的命運。
“堅持夢想,在成長的路上沒有終點。 ”邵子衿在給同齡人的寄語中這樣寫道。他說:“我希望將來能成為一個像愛迪生那樣偉大的發明家,如果成不了發明家,也想將發明當成一生的愛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