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北市濉溪縣第二實驗學校 趙敏
所謂“微課”就是以微型教學視頻作為載體,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設計開發的一種情景化在線教學視頻。新課改背景下傳統的教學模式難以適應小學數學教學的需要,因此,數學教師應與時俱進,轉變自己的教學理念,合理運用微課創設高效數學課堂,逐步提高小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
微課是通過信息技術碎片化呈現教學內容的,時長一般在5~8 分鐘。通常是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某部分內容進行專門的講解,學生可以集中注意力學習,學習壓力也不大。通過圖文、視頻、動畫的形式展示知識點,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也能激起他們的學習熱情。利用微課視頻進行課堂導入,融入一些名人典故、數學應用案例,更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他們的數學視野。
教師將微課制作好,上傳到網絡學習平臺上,學生可通過電腦、智能手機在線觀看,或下載下來隨時觀看。在預習與復習環節,學生可通過微課自主學習,就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反復觀看、思考,最終掃除自己學習中的障礙。這有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與能力。
師生通過網絡平臺可實時互動交流,圍繞學習問題進行探討,教師可給予點撥與指導,學生也可及時向教師與同學請教。此外,教師也能從中掌握微課教學的效果,適當調整后面的教學方案,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
課前預習是培養學生獨立自主學習習慣的有效方式,也是學好數學的前提。但小學生年紀小,自主學習帶有極大的盲目性,容易影響到預習效果。因此,將微課引入課前預習,在關注學生自主預習的同時,教師應與學生在線積極溝通,及時加以引導,從而提高預習效果。數學教師應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學生學情來設計微課,并確定預習任務。這樣能讓學生知道預習方向,避免了預習的盲目性。當預習過程中學生碰到不懂的地方,可在線與老師、同學交流。注意,預習任務應由學生獨立完成,并在線提交,便于教師掌握學生的整體預習狀況。比如,在預習“倍的認識”一課時,筆者精心設計了微課視頻,將其發布在學習平臺,要求學生在課后獨自預習,完成相關預習任務,為正式的課堂學習打好了基礎。
小學數學課本中包括大量概念與公式,對小學生而言理解難度較大。單純的教師講解很難講清楚其中的原理,學生也常常聽得一頭霧水。對于較為抽象的重難點知識,教師可通過微課開展教學,運用相應的動畫、視頻、圖像去呈現概念或公式的形成過程,從而便于學生理解,提高學習效率。比如,“相遇”問題是很多學生不明白的重難點,在做應用題時常常出錯。為解決這一問題,筆者基于“相遇”的三種數量關系設計了專門的微課,通過動畫的形式呈現了每一種數量關系,并附上實例,學生就很容易理解了。
課堂學習時間畢竟有限,加之小學生的學習能力整體較低,更需要配合課后復習來鞏固知識。教師可在復習環節指導學生利用微課來消化新內容。同時,教師可把學生容易犯錯的地方整理出來,制作專門的微課進行講解,以便學生理清思路,掌握正確的方法,提高復習效率。另外,教師可設計一些專項訓練的微課,用于課后復習,包括分數乘除法、因數與倍數、找質數等專題微課,這便于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性復習。
總之,在新課改背景下數學教師應積極轉變教學理念,促進微課與小學數學教學的深度融合,善于利用微課打造高效、愉快的數學課堂,讓學生能夠輕松、快樂地學習數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