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天子享有同等待遇的烏龜
春秋時期,魯國有一個叫臧辰的大夫,他養了一只產于蔡地的大烏龜。臧辰非常寵愛它,為大烏龜“蓋”了間龜巢。這間龜巢修得是富麗堂皇,居然用了山形斗拱和雕滿水藻紋的梁柱。在當時,這種建筑方式和紋飾只有在周天子專有的廟宇才能使用,臧辰竟然讓一只烏龜享有了這么高“規格”的待遇。
孔子提起這件事非常感慨,認為臧辰不僅越禮,而且太“笨”。
然而,臧辰卻是個非常聰明的人。有一年魯國遇災年,臧辰帶著玉磬去齊國借糧,一番游說后,齊國不僅慷慨解囊,還歸還了玉磬。他還臨危受命前往衛國、陳國,通過高超的外交手段,使鄰邦言和友善。可偏偏在養龜上,臧辰不惜超越禮法,又為它修建了違制的“屋子”,可見他對這只寶龜是多么的喜愛。
神龜占卜
在商周時期,龜還擔負著輔助帝王決策和祭天地、祖先的重任,飼龜也主要是為了取龜甲占卜和用龜血祭祀。當時宮廷里有專門的“龜人”來管理“天、地、東、西、南、北”六種寶龜,龜人秋天捕龜,將它們分門別類納入龜室,春天祭祀的時候則捧龜前往。
一般來說,大部分龜類能活150 年左右,在上古時代,三代人才能勉強窮盡一只龜的生命,于是龜的長壽被無限夸大,人們都相信“龜千歲”。
烏龜不僅有超常的壽命,還契合著天地的構造。記述春秋戰國至漢代逸聞軼事的雜史小說集《說苑》對龜做了詳細的描繪,龜的背部隆起如蒼天,腹部平坦如大地;龜殼上玄文交錯,是二十八星宿;四趾轉運應四時,象征時節交替,簡直就是一個微縮的天地模型。
龜蘊含天地奧秘、看盡人世滄桑,于是就成為人類溝通鬼神、預知吉兇的最好中介,殷商時人們就用它來占卜,巫師們在龜甲上鉆出小洞,再將它們放到火上灼燒。龜甲在火焰中爆裂開來,清脆的“噼啪”聲是天神在傳達他的旨意,條條細小的裂紋由此生發、延長、擴大,形成關于未來的兆象。戰事的勝敗、國家的興衰,都在細小的裂紋中展現。
相傳,伏羲氏畫制的八卦圖,就是得益于龜。伏羲曾在蔡水得到過一只白龜,通過觀察龜甲的紋路推演出先天八卦。大禹時,又有神龜背負著洛書浮出洛水,大禹根據龜背圖疏通了河道,又將天下劃為九州。
走下神壇的龜
從漢代以后,烏龜漸漸走進了尋常百姓家。司馬遷走訪江南地區時,發現那里早有平民人家養龜。一直到宋代,飼龜才卸下了沉重的包袱,變得世俗和生活化。
在最會享受的宋人眼里,烏龜就只是靈動可愛的小動物,它們一只只搖頭曳尾,緩緩步下巍巍神壇,從此爬進了千家萬戶,全民養龜的時代真正到來了。
宋人喜好置大水缸于庭院中,放上菖蒲、碗蓮等水生植物,再置小龜于內。宋人為烏龜留下了數不清的詩作、畫作和逸聞樂事。
為了滿足民間大量購買的需要,宋代的街頭巷尾已經有買賣水族(魚兒活)的店鋪,他們兜售金龜、金蝦、玳瑁龜、金田螺等,買龜“放生”也開始流行了。每年農歷四月初八,西湖邊會舉行放生大會,沿岸擠滿了人,有人出售龜、魚、螺、蚌等,大家競相購買放生,熱鬧空前。
元末陶宗儀也記錄了杭州鬧市區的一項絕技——“疊龜塔”。龜塔由七枚大小不一的烏龜合作完成。最大的龜先在幾案上站定,第二、三只逐個向上爬,最后一只小龜登頂后,它便豎起身子,翹著尾巴,宛如一座塔的塔尖。被污名化的烏龜
然而,龜類有了在宋朝與人親近、供人戲耍的經歷后,它的形象便從神秘到親民,跌下“神壇”的龜最終在元朝一步一步陷入污泥。
蘇東坡就曾“贈詩”:“人言君畏事,欲作龜頭縮。”
龜從此休矣!龜兒子、龜孫、王八蛋等衍生詞被源源不斷地造了出來。
在后來的《牡丹亭》《紅樓夢》《儒林外史》《笑林廣記》等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圍繞著烏龜演變出的各種粗語,隨著這些小說和劇作的廣泛傳播,龜的惡名也就此遠揚,眾人嬉笑怒罵,習以為常之時,扣在龜身上的黑鍋就再也甩不掉了。
然而,小小烏龜隨著中國人從遠古一路走來,還是那憨憨的老樣子,不曾有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