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域文化是一種十分寶貴的幼兒課程資源,充分挖掘地域文化資源,能夠豐富幼兒課程內容,提升幼兒課程質量,促進幼兒更好的發展。《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到,幼兒園教育要充分挖掘家庭和社區教育資源,以整合的方式,將教育資源運用到幼兒課程之中,為幼兒的發展創造條件。課程游戲化概念也強調幼兒課程需要充分挖掘和利用當地資源,通過幼兒與環境資源的相互作用,實現幼兒自身的發展。基于此,教師就要充分挖掘地域文化資源,促進幼兒課程內容的豐富和質量的提升。本文主要圍繞“挖掘地域文化資源 豐富幼兒課程內容”這一主題展開探索,旨在尋找到促進幼兒課程內容不斷豐富的可靠途徑,發揮出地域文化資源的教育價值,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關鍵詞】地域文化資源? 幼兒課程內容? 挖掘? 運用
【中圖分類號】G61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24-0124-02
一、借助地域文化資源開展多樣化的幼兒活動
(一)主題式探究活動
利用地域文化資源開展探究式主題活動,可以對多個領域進行有機整合,設計一系列的探究活動,促進幼兒各方面能力的共同發展[1]。這類活動從幼兒學習經驗出發,可以激發幼兒的好奇心,調動幼兒活動參與積極性。例如,教師可以利用南京特有的明城墻,開展與之相關的主題探究活動。在活動開始之前,教師可以鼓勵家長帶領幼兒提前參觀和探訪明城墻,了解與明城墻有關的故事。活動過程中,教師請幼兒自己挑選感興趣的小組加入,對明城墻的構造展開主動探究,開展活動實踐。比如教師根據明城墻的結構,設置千斤閘組、門釘組、彈石機組等等。每個小組圍繞本組的主要內容展開討論和探索。在幼兒們都掌握了每個部分的構造后,教師鼓勵小朋友們以合作的方式,利用幼兒園的搭建類玩具,自主設計和搭建一座明城墻,并給自己創建的城墻取一個特別的名字。整個活動融合了傳統文化、實踐探究和合作搭建,幼兒的動手動腦能力都得到了有效培養。
(二)隨機式項目活動
為了對本土文化資源進行充分地挖掘和利用,教師就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既要有善于發現資源的眼睛,又要有準確捕捉幼兒需求的能力,再結合實際情況,讓二者有效契合。《3-6歲兒童學習和發展指南》中提到,教師要培養幼兒良好的社交能力,教師可以利用一些特殊的時機,融入本土文化資源,對幼兒進行社交禮儀的培養[2]。例如,在幼兒園即將召開家長會時,教師就可以利用這一契機,對小朋友們說,爸爸媽媽是幼兒園的貴客,小朋友們要親手制作一些禮物贈送給我們的貴客哦。隨后,教師教幼兒們制作南京特色產品——絨花。在活動過程中,老師先詢問小朋友們,最想制作什么樣的絨花造型,并利用畫筆把自己喜歡的樣子畫出來。最后,教師指導小朋友們將畫好的絨花造型成功制作出來。這種利用南京特產資源開展隨機生成式項目活動,讓幼兒的審美能力和自己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得到了更好的培養。
(三)傳統節日活動
每個地方都存在不同的傳統節日習俗,教師將地域文化資源融入到幼兒課程時,也要善于挖掘當地的節日習俗,從幼兒的生活經驗出發,設計與節日習俗有關的課程活動,增強活動趣味性,培養幼兒對本地傳統節日習俗的探索興趣。例如,在元宵節來臨之際,教師可以結合南京本地風俗習慣,開展以元宵節為主題的節日活動。活動過程中,教師詢問小朋友們有沒有在元宵節時去夫子廟看花燈,引發幼兒對元宵節逛廟會的回憶,教師再引導幼兒說一說,自己看到的花燈是什么樣子的?并與小朋友們一起制作元宵花燈,再把制作好的花燈懸掛起來,裝上謎語字條,在園內舉行賞燈會和猜燈謎的活動。這樣的活動增強了幼兒對傳統文化的認知,也更好地了解了本地風俗,能夠對當地特色文化進行更好的傳承。
二、幼兒一日活動與地域文化的多樣融合
(一)幼兒一日生活滲透地域文化
課程游戲化背景下,幼兒教育活動要做到一切課程皆游戲,一日活動皆課程。江浙文化蘊涵了濃厚的地域文化氣息,將江浙文化滲透到幼兒的一日活動之中,可以為幼兒營造更好的地域文化學習環境[3]。例如,教師可以在區域活動的表演區,開設茶館、糕點鋪、木工房等具有濃郁地域文化氣息的角色扮演活動,將地域文化和幼兒區域活動順利結合起來。另外,教師還可以在戶外活動中,融入更多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民間游戲活動,比如炒黃豆和轉陀螺,都是幼兒十分熱衷的傳統民間游戲。教師把特色地域文化,融入到幼兒日常活動之中,讓幼兒無時無刻不感受到地域文化的獨特魅力。
(二)節氣活動融入地域文化
二十四節氣是我國獨有的傳統文化,我國勞動人民自古以來,都依據節氣來安排各種生產活動,南京地區同樣十分重視節氣,并且許多節氣還有著獨特的習俗。教師可以利用將這些特殊習俗融入到節氣活動中,既能更好地為幼兒科普節氣知識,又能讓幼兒了解更多本地民俗。例如,在立夏這一天,江浙地區的人們會長三線和斗雞蛋,通過這樣的形式來迎接即將到來的夏天。老師可以在立夏的時候,請幼兒們帶一些咸鴨蛋來幼兒園,并指導幼兒自己編網兜,組織幼兒們開展有趣的斗蛋游戲活動。在充滿樂趣的活動中,幼兒對立夏這一節氣的涵義了解得更加清晰,也掌握了更多有關立夏的本地風俗,在以后的立夏來臨時,幼兒也可以和自己的爸爸媽媽一起嘗三鮮、斗鴨蛋,把這些特殊的地域文化更好地傳承下去。
(三)親子活動融入地域文化
親子活動也是幼兒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幼兒教育也需要家長的配合與支持。教師可以設置與地域文化有關的親子主題活動,鼓勵父母和幼兒一起挖掘地域文化資源,通過各種特色的親子活動,對幼兒進行良好的家庭教育。例如,教師可以請家長與幼兒一起在家中制作南京特色小吃——糖粥,并教會幼兒有關糖粥的民間童謠,這樣的活動溫馨又有趣,幼兒既可以學會特色民謠,又可以品嘗到傳統美食。還比如,教師可以邀請家長與幼兒一起,共同完成一張以江南水鄉為主題的水墨畫,幼兒與家長通過合作的方式,共同描繪出具有獨特韻味的江南美景。這些親子活動獨特高雅,在為幼兒創造愉快童年記憶的同時,又更好地提升了幼兒的審美能力。
三、地域文化融入幼兒課程的活動反思
(一)地域文化的融入要結合幼兒興趣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提到:一切幼兒教育活動,都應該建立在幼兒的興趣之上。幼兒園課程要充分挖掘幼兒生活中的人事物資源,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在挖掘和利用地域文化時,教師也要充分考慮幼兒的興趣點,圍繞幼兒的興趣展開各種課程活動。例如,教師開展的制作花燈、斗蛋游戲等,都圍繞幼兒的實際生活經驗展開,利用幼兒感興趣的游戲方式進行,如此一來,幼兒的活動參與積極性就得到了更好的調動。在生活中,幼兒也會更加敏感的關注到這些地域文化,并對此充滿積極主動的探索興趣,促使幼兒的社會性得到更好的發展。
(二)地域文化的融入要關注幼兒發展
一切的教育活動都是為了更好地促進幼兒發展,教師在挖掘與利用地域文化資源時,首先要明確活動目標,認識到這一活動的開展可以培養幼兒哪些方面的能力,進而圍繞這一目標設計一系列完整的課程活動,真正發揮出地域文化資源在幼兒課程中的實際作用。例如,本文中圍繞明城墻開設的主題探究活動,包含了活動前期的親子參觀、活動中的自主探究以及活動后的主題搭建。通過一系列活動的開展,幼兒的知識面得到了拓展,思考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建構能力和合作能力都得到了有效培養,活動具有極高的質量和效率,地域文化的獨特作用也得到了充分體現。
(三)地域文化的融入要取得家長支持
地域文化的有效挖掘與利用,僅僅依靠教師一方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圍繞地域文化展開的幼兒課程活動,需要家長的大力支持與配合,以家校合作的方式,為活動的順利開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4]。例如,上文所提及的各種融合地域文化的親子活動,都需要父母的主動參與和積極配合,無論是帶領幼兒參觀特色本土景點,還是與幼兒一起制作當地特色美食,又或是共同完成江南美景水墨畫,如果缺少了父母的有效參與,這些活動最終只會流于形式。因此,教師平時要積極與家長溝通,拓寬家校之間的溝通渠道,為家長參與幼兒園活動,創設更多的機會。比如,組織開展以地域文化為主題的社會實踐、設立包含地域文化的開放日活動等,讓家長多多參與到幼兒園活動之中,更好地了解地域文化資源對促進幼兒發展起到的重要作用,確保家長更加積極主動參與各種親子活動,發揮出父母和家庭的力量,更充分地挖掘和利用地域文化資源。
四、結束語
教師利用地域文化資源充實和豐富幼兒園課程內容,需要時刻牢記從兒童出發的原則,把握幼兒興趣、尊重幼兒特點、關注幼兒發展,讓幼兒成為一切活動的主體,激發幼兒對活動的探索興趣,鼓勵幼兒以個性化的方式進行自主創作。與此同時,教師也要善于發揮家長和家庭的力量,取得家長的支持與配合,利用各種親子活動的契機,鼓勵家長帶領幼兒挖掘生活中的地域文化資源,以家園合力的方式,讓本土文化資源得到更加全面的開發利用,構建更加多樣化的幼兒課程體系,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孫連榮.充分發揮資源優勢? 追求學前教育均衡發展[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10(5):68-70.
[2]楊子奇.基于地域文化為展示內容的展示設計課程教學[J].湖州師范學院學報,2017,39(12):55-58.
[3]張學娟.淺析幼兒教育發展中的地方文化特色課程開發策略[J].中華辭賦,2018(7):173.
[4]李杰.幼兒教育需體現地域文化特色[J].學前教育研究,2010(12):45-47.
作者簡介:
井慧萍(1984年-),女,漢族,江蘇南京人,本科,二級,研究方向為地域資源與課程的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