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最好階段,所以作為重點學科的數學學科而言,教師就必須要保證在教學時,實現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畢竟,數學是一門極具理性的學科,而且也是發展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學科,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就要強調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更要保證在教學模式和方法上強調鍛煉學生自我能力的發展,這樣才能確保學生在學習的同時,可以通過自我綜合能力的不斷提升來進一步強化自身的學習技巧,這樣才能保證學生今后的成長道路可以更加順暢。對此,本文主要探討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實現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關鍵詞】小學? 數學? 獨立思考
【中圖分類號】G623.5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16-0118-02
在過去,極端的教學方式使得學生只能被動學習,而且讓學生不停地進行機械式訓練,反而會讓學生在發展的過程中失去對于學習的樂趣,更會導致學生因為模板式教學而使自身喪失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對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需要實現對教學規劃工作的落實,更要保證實現根據學生的不同來進行教學方式的優化,這樣才能通過個性化教學來滿足學生成長的需求。同時,對于學生的發展而言,思維邏輯是學生一生要進行學習的課題,所以教師更要強調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這樣才能保證學生在學習的同時,既能夠找到數學學科的樂趣,又能夠真正實現帶動自我能力的發展。
一、實現民主教學,營造良好教學氛圍
在過去,單一的灌輸式教育模式,導致弊端現象的頻頻發生,而且在教育模式應用上也存有一定的局限性,這就導致學生在學習時,很難實現自我獨立思考能力的發展,因此這也直接阻礙了學生創造性思維和發散性思維的養成,同時也會導致學生在學習時,往往無法實現對教材外習題的解答,更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質量與效率,所以教師在開展基本工作教學上,就要改革過去的教學模式,并實現對全新教學觀念的有效應用,這樣才能通過課堂民主氛圍的有效創建來實現將以人為本的理念應用在小學數學課堂中,以此才能更好地實現確保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翁。對良好教學氛圍的有效營造,也能確保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更能保證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逐步打開自身的思維,并實現自我獨立思考能力的有效發展。此外,在此過程中,教師要扮演好自身的引導者角色,更要實現通過鼓勵來幫助學生多多進行思考,并在課堂上給予學生更多獨立思考的空間,這樣才能有實現提高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例如,在小學一年級數學教材中的“位置”一課,如果教師在教學時,直接向學生闡述位置的概念,必然就會導致學生無法對概念的內容進行有效理解。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通過“猜謎語”的方式來讓學生理解位置的含義。比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以猜謎語的方式來讓學生猜測某位同學的位置,這時教師可以這樣說,這位同學在某某的左邊,在某某的右邊,在某某的后面,在某某的前面,這樣既能夠留給學生思考的空間,又能夠讓學生通過位置的判斷直接找到被猜測學生的位置,進而就能保證在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同時,可以進一步優化教學模式,并且也能讓學生在尋找的過程中,可以更加準確地理解位置的概念。
二、聯系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其自身在進行知識探索時能夠有效保證在滿足自身好奇心與興趣的同時,獲得具體知識的理解能力和應用能力,所以對于學生而言,他們在對知識體系進行理解時,其實就是一個辯證關系的存在,而且很多時候學生一旦存有疑問,他們會很偏執地認為某一個觀點就應該像自己想象的那樣,但這時往往學生無法在辨證時找到出口,所以學生就會通過向外界尋求幫助的方式來獲取真正的答案。學生自然發展的這個過程,其實也是學生獨立思考的一個過程,因此如果在小學階段的教學中,教師就能夠實現鍛煉學生思維邏輯的成長,必然就能保證學生在獨立思考或與他人溝通時可以實現認知到自身的觀點未必正確,而與他人進行交流溝通卻能夠獲得自我的成長,這樣既能夠保證學生可以實現自我思維能力的不斷成長,也能保證學生在過渡階段認識到自己的不足,進而就能保證學生的發展可以更加平順,同時也不會由于青春期的叛逆而過于反叛。對此,將數學學科融入生活,既能夠實現讓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有效解讀,也能保證學生在學習時可以真正實現對自我獨立思考能力的有效培養。
對于數學學科而言,它是一種高度抽象的思維過程,但是對于小學生而言,其自身在思維發展時主要發展的是具體思維,所以想要保證學生能將數學知識學好,也必須要通過形象思維的表達來保證能將數學知識的邏輯關系進行梳理,而在這一點上,實現生活化教學就能有效保證滿足學生的認知,同時也能讓學生在生活探索中進一步印證數學學科的真理性,這樣才能保證學生可以將所學習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在生活當中,并且也能在生活當中通過數學思維的獨立思考來解決現實問題。
三、創建教學情境,鍛煉學生自主探索能力
上文已經說到,對于小學學生而言,其自身在理解事物時更加偏向于形象化認知,所以在具體教學手段的選擇上,除了要將生活與數學進行聯系外,在課堂上教師也要實現教學情境的有效創建,這樣才能在教學情境中,進一步吸引學生的興趣,并保證學生能夠在教學情境下實現自主探索,從而才能滿足學生發展的需求,同時也能真正實現鍛煉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有效發展。
例如,在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材中“三角形”一課中,為了能夠讓學生更好地對三角形定理進行理解,教師就可以通過教學情境的有效創建來讓學生在情境內實現對三角形定理的有效檢驗。這時,教師就可以引入多媒體教學,并通過情境創設來讓學生主動參與,這樣就能在實踐探索下幫助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從而就能在檢驗定理的同時,讓學生真正認識到數學的嚴謹性,同時也能保證在問題的引入下,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索,以此就能確保學生的發展可以更加全面,并且也能讓學生實現對自我獨立思考能力的有效培養。
四、落實問題引導,幫助學生發散思維
對于小學生而言,如果直接讓其進行獨立思考,其實學生的思維就會由于過于發散而無法保證學生注意力的集中性,同時也會由于學生實際實踐能力不強且社會認知不足而導致學生對很多問題都無從下手。對此,在日常教學工作開展上,教師必須要保證結合學生實際情況來融合教學內容,并實現對教學策略進行更改,以此才能保證教學工作的開展可以更具針對性。與此同時,在進行問題引入上,教師也要保證問題具有思維的深度和廣度,更要保證能夠讓學生通過辯證思考來實現對自我獨立思考能力的有效發展。但是,在此過程中,教師必須要注重對問題的設計一定要有合理性,還要貼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這樣才能引發學生的共鳴,并激發學生的探索欲與挑戰欲,這樣才能實現在學生參與思考時,可以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此外,教師也可以結合學生學習過的所有知識,設計更加復雜的問題,這樣也能通過學生的獨立思考來使學生獲得更加深層次的發展,從而就能在問題深度不斷增加的同時,幫助學生進行思維發散,并進一步實現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提升。
五、強化實踐練習,提升學生獨立解題能力
如果單單只是對學生的能力進行發展,而不強調知識與練習的結合,必然也會導致學生在發展的過程中出現單一性的問題,更重要的是會讓學生脫離實際,無法將數學知識有效應用在數學習題當中。對此,教師在教學工作上也要實現強化練習,并提高學生獨立解題的能力,以此才能保證學生將已學習的數學知識真正掌握在自己手中,同時也能通過強化學生的解題技巧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這樣才能保證學生在進行獨立解題時,可以有效實現對習題的分析與解答,從而才能真正做到提高學生的解題效率與學習質量。
六、優化課堂評價,保證學生的客觀性
一個人的思維發展必然離不開外部力量的幫助,所以在教學工作開展上,想要實現進一步強化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教師也要在課堂評價上實現對評價體系的有效優化,以此才能讓學生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同時也能在與他人進行思維碰撞時,可以進一步優化自身的觀點,從而才能保證學生發展的全面性。對此,在課堂評價體系的創建上,除了教師進行點評外,也要讓學生進行互評和自評,這樣才能保證學生的客觀性,以此才能確保學生在今后發展的過程中,既能夠實現對自我獨立思考能力的有效培養,同時也能夠聽取他人意見來實現優化自我的不足,這樣才能真正做到滿足學生的全面發展。
七、總結
小學階段是人生學習的起點,更是人生學習的基石,所以在教學工作開展上,數學教師就必須要實現對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有效培養,這樣才能確保學生在今后的成長過程中,可以通過自我能力的發揮來實現克服難題,并確保在發展的同時能夠實現自我優化,以此才能確保學生的成長可以更加貼合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
參考文獻:
[1]李明錦.小學數學獨立思考問題能力的培養[J].當代家庭教育,2020(34):155-156.
[2]張德才.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J].求知導刊,2020(49):44-45.
[3]蔡寶珍.關于小學數學教育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問題探究[J].考試周刊,2020(94):57-58.
作者簡介:
李淑俊(1971年-),女,漢族,山東膠州人,一級教師,本科學歷,研究方向為小學數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