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苗,張曉藝,武開榮,楊佳琪,常 遠,于有偉
(山西師范大學食品科學學院,山西臨汾 041004)
馬齒莧是一種常見的野菜,營養豐富且具有獨特的藥理作用,現在已被認定為藥食同源植物之一。富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及一些微量元素等,具有降血壓和保護心臟的功效,也可以預防糖尿病和調節人體糖分平衡。此外,馬齒莧還具有很好的抗菌消炎功效,可以治療腹瀉和腸炎[1]??嗍w麥是山西傳統雜糧品種之一,富含高生物價的蛋白質、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微量元素、膳食纖維和黃酮類化合物等營養物質。苦蕎麥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和良好的食療功效,屬于一種藥食同源的食品原料,也是一種具有很大開發潛力的功能性食品原料[2]。我國的黑豆種質資源豐富,尤以山西、陜西、河北等省份栽培較多。黑豆在我國有悠久的藥食同源史,具有抗氧化、抗腫瘤、降血壓、降低血脂、預防癌癥、減少心血管并發癥、降低代謝紊亂、抗炎癥等功效[3]。
豆豉是中國的傳統調味品,以豆豉為原料開發的醬料營養豐富、風味可口,深受人們的喜愛[4]。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風味單調的醬料很難滿足當前消費者的需求,且當前市場上已開發的醬料產品發展相當成熟,對于這些醬料的發展只是工藝和自動化程度的提高,更加標準化和規范化一些[5]。試驗充分考慮了山西當地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結合當今社會人們追求簡單快捷的飲食,響應國家精準扶貧政策,推動山西經濟轉型,利用山西的苦蕎麥、馬齒莧和黑豆來研發營養美味、經濟效益高的功能性營養調味醬。所開發的風味馬齒莧野菜醬不僅符合當下飲食潮流,還會帶給消費者一種新奇的體驗。
脫水馬齒莧、黑豆、苦蕎麥粉,均為市售;味精、大蔥、生姜、大蒜、辣椒、白砂糖、大豆油等,購于堯都區裕豐農貿市場;米曲霉菌種(食品級),成都曲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SPX-250 型生化培養箱,金壇區西城新瑞儀器廠產品;C21S-C2162-A1 型電磁爐,山東九陽股份有限公司產品;CP214 型電子天平,奧豪斯儀器有限公司產品。
1.3.1 原料稱取
按基本配方稱取馬齒莧、黑豆、蕎麥,大蔥、生姜、大蒜等。馬齒莧風味野菜醬的基本配方:馬齒莧100 g,黑豆120 g,蕎麥50 g,辣椒2.5 g,蔥末1.0 g,姜末0.6 g,蒜末1.0 g,味精0.5 g[6],大豆油40 g,白砂糖3.4 g,試驗優化后最終進行確定。
1.3.2 黑豆豆豉的制備
選擇充分成熟、顆粒飽滿且均勻、肉厚皮薄、無蟲蛀、無發霉變質的新鮮黑豆;洗滌除去黑豆中混有的沙粒雜質;在40 ℃清水中浸泡150 min;在常壓條件下蒸制150 min;再將黑豆冷卻至35 ℃下,接種純種米曲霉,攪拌均勻后進入28 ℃的制曲室中,接種16 h 后每間隔6 h 觀察一次,制曲22, 28 h 時進行翻曲;洗去黑豆豆豉表面帶來苦澀味的孢子,加入18%的食鹽、0.02% FeSO4,加水平齊于曲面浸燜12 h,再裝入發酵罐中(八、九成滿),層層壓實,置于28~32 ℃保溫中發酵15 d 左右;在室溫下晾干得到黑豆豆豉[7]。
1.3.3 蕎麥面醬的制備
選取成熟飽滿、無霉變的蕎麥,精選蕎麥,加水浸泡潤濕,飽和蒸汽和冷風干燥處理使蕎麥脫皮;脫皮蕎麥加糖蒸鍋40~50 min,冷卻至30~35 ℃;米曲霉接種,制曲24~48 h,溫度控制在28~30 ℃,翻曲2~3 次;發酵罐中加入曲和鹽水,保持45~50 ℃下,發酵 14~16 d 后得到成品[8]。
1.3.4 馬齒莧預處理
選擇優質的曬干馬齒莧,并將干馬齒莧進行挑揀,除去沙石等雜質。將挑選好的馬齒莧浸水,既可以減緩后續操作時間,又可除去溶解性的雜質;但浸泡時間不宜過長,會影響馬齒莧韌性而降低其口感,一般選擇浸水10 min 左右,上鍋蒸制至其用手可以掐斷即可,具體時間進行單因素試驗確定[9]。將蒸好的馬齒莧切成0.3~0.5 cm 大小均勻的馬齒莧丁,備用。
1.3.5 熱油制備
在炒鍋內加入稱量好的大豆油,加熱至出現大豆油特有的香味,加入已稱量的辣椒、姜末、蒜末、花椒炒制,炒出香味,關火,除去辣椒、姜末、蒜末、花椒、八角,收集熱油,備用。
1.3.6 炒制
將熱油中添加蔥姜蒜爆香,依次加入蕎麥面醬、黑豆豉炒制些許時間后加入白砂糖等調味品,繼續翻炒,加入馬齒莧,添適量水,小火慢燉至湯汁黏稠即可[10]。
1.3.7 灌裝
將炒制好的馬齒莧醬于85~90 ℃時,灌裝于潔凈的玻璃瓶中,并進行封口。
1.3.8 冷卻
灌裝好的馬齒莧醬自然冷卻至20~30 ℃,貼標后貯存于陰涼、干燥與避光處。
1.4.1 單因素試驗
基于基礎配方,在生姜、大蔥、大蒜、花椒、味精、蔬菜質量恒定的前提下,對蒸制時間、大豆油用量、白砂糖用量進行單因素試驗,考查各因素的加入量對風味馬齒莧野菜醬的感官評定得分的影響。
(1) 干馬齒莧蒸制時間的單因素試驗。根據基礎配方和感官評定表,研究干馬齒莧蒸制時間分別為6,8,10,12,14 min 時對風味馬齒莧野菜醬質量的影響。
(2) 大豆油用量的單因素試驗。根據基礎配方和感官評定表,研究大豆油用量分別為36.0,38.0,40.0,42.0,44.0 g 時對風味馬齒莧野菜醬質量的影響。
(3) 白砂糖用量的單因素試驗。根據基礎配方和感官評定表,研究白砂糖用量分別為3.10,3.25,3.40,3.55,3.70 g 時對風味馬齒莧野菜醬質量的影響。
1.4.2 正交試驗
在單因素試驗基礎上,對蒸制時間、大豆油用量和白砂糖用量進行四因素三水平L9(34)正交試驗,根據風味馬齒莧野菜醬感官評分標準進行評價,確定風味馬齒莧野菜醬的最佳配方。因素與水平設計見表1。

表1 因素與水平設計
感官評定由15 名經過感官評定培訓合格的學生完成,將針對風味馬齒莧野菜醬的顏色、香氣、組織狀態、滋味4 個方面進行評分,滿分100 分[11]。
風味馬齒莧野菜醬感官評定指標見表2。

表2 風味馬齒莧野菜醬感官評定指標
根據基礎配方,當干馬齒莧蒸制時間為6,8,10,12,14 min 時,對風味馬齒莧野菜醬進行感官評分。
干馬齒莧蒸制時間對風味馬齒莧野菜醬的影響見圖1。

圖1 干馬齒莧蒸制時間對風味馬齒莧野菜醬的影響
由圖1 可知,隨著蒸制時間的增加,風味馬齒莧野菜醬的感官評分呈先升后降、隨后又稍微上升的趨勢。當蒸制時間較短時,產品較硬,咀嚼感差,感官評分較低;當蒸制時間增加時干馬齒莧復水效果增加;蒸制時間在10 min 時,產品的咀嚼感良好,感官評分最高,為85.0 分。因此,最適宜的蒸制時間為10 min。
根據基礎配方,當大豆油用量為36,38,40,42,44 g 時,對風味馬齒莧野菜醬進行感官評分。
大豆油用量對風味馬齒莧野菜醬的影響見圖2。

圖2 大豆油用量對風味馬齒莧野菜醬的影響
由圖2 可知,隨著大豆油用量的增加,風味馬齒莧野菜醬感官評分呈現先升后降的趨勢。當加入的大豆油較少時,產品形態不均勻,微干,無光澤,流動性降低,感官評分較低;當大量大豆油加入后,產品有油膩感,阻礙了醬原有的香氣與口感呈現;大豆油用量在40 g 時,醬體有光澤,口味良好,黏稠比例適當,油膩感適宜,感官評分最高為87.5 分。因此,大豆油的最適用量為40 g。
經過試驗,白砂糖可以減弱豆豉的苦澀滋味。根據基礎配方,當白砂糖用量分別為3.10,3.25,3.40,3.55,3.70 g 時,對風味馬齒莧野菜醬進行感官評分。
白砂糖用量對風味馬齒莧野菜醬的影響見圖3。

圖3 白砂糖用量對風味馬齒莧野菜醬的影響
由圖3 可知,隨著白砂糖用量的增加,風味醬的感官評分呈先升后降的趨勢。當白砂糖用量較少時不足以彌補豆豉的苦味,導致整體口味較差,感官評分較低;當白砂糖用量過多時,產品甜味過重,口味不協調,且糖量過多會對人體健康產生不良影響,增加患病的危險;白砂糖用量為3.55 g 時,產品無其他不良風味,口感較佳,感官評定分數最高為90 分。因此,白砂糖最適用量為3.55 g。
為了合理地確定風味馬齒莧野菜醬的配方,使風味馬齒莧野菜醬品質最佳,在單因素試驗的基礎上進行正交試驗,通過感官評定,確定風味馬齒莧野菜醬的最佳配方。
正交試驗結果見表3。

表3 正交試驗結果
由表3 極差R 可知,3 個因素的R 值大小順序為B>C>A,即大豆油對風味馬齒莧野菜醬的品質影響最大,其次為白砂糖,最后為蒸制時間。處理5樣品A2B2C3的感官得分為97.1 分,是所有處理中最高的。由值推斷出A2B2C2是最優組合,經試驗驗證,該處理的感官評分為98.7 分。因此,在其他原輔料用量恒定時,大豆油40 g,白砂糖3.55 g,干馬齒莧蒸制10 min 所制得的風味馬齒莧野菜醬的質量最好。
風味馬齒莧野菜醬的原輔料的最佳配方組合為馬齒莧100 g,黑豆120 g,蕎麥50 g,辣椒2.5 g,蔥末1.0 g,姜末0.6 g,蒜末1.0 g,味精0.5 g,大豆油40 g,白砂糖3.55 g。制備工藝如下,首先用米曲霉發酵黑豆制備豆豉,發酵苦蕎麥制備面醬;然后將干馬齒莧蒸制10 min,切?。浑S后用大豆油炒制蔥姜蒜等各種輔料、黑豆豆豉、苦蕎麥面醬;最后灌裝冷卻得到成品。所加工的馬齒莧醬風味濃郁,無異味,澄清透明;顏色呈暗紅色、明亮,口感酸甜適口;汁液均勻、沒有分層、沒有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