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翠云
(河南省濮陽市油田總醫院重癥醫學科 濮陽457001)
老年重癥腦卒中患者由于其基礎疾病、肢體功能障礙等因素影響,易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DVT)。有資料顯示,腦卒中患者DVT 發生率為30%~40%,嚴重偏癱患者可達 60%~75%[1]。DVT 發生后不僅延緩患者肢體功能恢復,還能造成肺栓塞,增加死亡風險,因此對老年重癥腦卒中患者進行DVT 護理干預具有重要意義[2]。Caprini 風險評估模型是由美國醫學教授Joseph A Caprini 研究設計,主要用于靜脈血栓栓塞癥(VTE)風險評估,其將評估分數劃分為4 個等級,不同等級采取不同預防措施,更加具有針對性和科學性[3]。本研究選取164 例老年重癥腦卒中患者,旨在探討Caprini 風險評估護理模式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6 年2 月~2020 年4月164 例老年重癥腦卒中患者,按照不同入院順序分對照組和風險評估組,各82 例。對照組男42 例,女 40 例,年齡 60~87 歲,平均(73.82±5.63)歲;腦卒中病程 2~8 個月,平均(5.13±1.42)個月。風險評估組男 41 例,女 41 例,年齡 60~86 歲,平均(73.40±5.21)歲;腦卒中病程 1~9 個月,平均(5.20±1.79)個月。兩組一般資料均衡可比(P>0.05)。
1.2 選取標準 (1)納入標準:經顱腦CT 或MRI檢查確診為重癥腦卒中;年齡≥60 歲;生命體征平穩;家屬知情本研究且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已診斷出患有DVT;合并心、肺、肝等嚴重臟器疾病;患有惡性腫瘤等嚴重疾病;中途死亡或出院。
1.3 護理方法
1.3.1 對照組 采用常規護理,每2~3 小時翻身1次,密切觀察患者下肢皮膚顏色、腫脹情況,記錄24 h 出入量,體液失衡時通知醫生及時糾正。
1.3.2 風險評估組 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采用Caprini 風險評估護理模式。(1)組建Caprini 專家組,采用Caprini 風險評估模型評估患者,共40 個危險因素,依照Caprini 評分結果將患者分為以下4 個級別:≥5 分為極高危;3~4 分為高危;2 分為中危;0~1 分為低危。不同級別腦卒中患者給予對應護理干預。(2)低危護理。抬高患肢高于心臟水平20~30 cm,促進血液回流。給予腓腸肌按摩,將下肢抬高,一只手有節律的自上而下擠壓腓腸肌,5 min/次,2次/d。每日巡房時觀察患者下肢皮膚顏色、腫脹等情況。(3)中危護理。給予患者丹紅、丹參、川芎嗪等中藥制劑靜脈滴注,盡量避免在患者雙下肢穿刺或輸液,防止血管損傷。存在吞咽功能障礙患者給予腸內營養支持,鼓勵其充足飲水(1 500~2 000 ml);胃腸功能障礙者給予腸外營養,每日依據患者病情給予足夠體液補充。(4)高危護理。選擇適合患者的加壓彈力襪,穿戴后,仔細檢查彈力襪與足跟貼合情況,穿戴期間密切監視血液循環情況。對腦梗死患者給予阿司匹林藥物緩解血液高凝狀態。對患者深靜脈彩超及D-二聚體情況密切觀察,便于及早發現血栓。(5)極高危護理。使用低分子肝素鈣,5 000~10 000 U/次皮下注射,1~2 次/d,用藥時觀察患者是否有出血傾向或不良反應。給予間歇氣壓療法,使患者高抬患肢,穿戴合適腿套,將連接管置于肢體上方,連接電源,打開開關。先由腳踝部開始充氣,逐次至小腿、大腿,之后將套筒2 部位同時放氣,血液回流片刻再繼續充氣,以此循環。30 min/次,6 次/d。兩組均護理2 周。
1.4 觀察指標 (1)下肢DVT、下肢腫脹及下肢皮膚發紺發生率。(2)兩組干預前后下肢靜脈血流動力學,包括平均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量、峰流速。采用西門子Sequoia-512 型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檢測。(3)護理滿意度。以紐卡斯爾護理服務滿意度量表(NSNS) 評價,95 分為非常滿意;76~94 分為滿意;57~75 分為一般;38~56 分為不滿意;19~37 分為非常不滿意。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表示計量資料,行t檢驗;%表示計數資料,行χ2檢驗,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檢驗標準α=0.05。
2.1 兩組DVT、下肢腫脹及下肢皮膚發紺發生率比較 干預后,風險評估組下肢DVT、下肢膚色發紺、下肢腫脹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DVT、下肢腫脹及下肢皮膚發紺發生率比較[例(%)]
2.2 兩組下肢靜脈血流動力學水平比較 干預后風險評估組平均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量、峰流速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 2。
表2 兩組下肢靜脈血流動力學水平比較()

表2 兩組下肢靜脈血流動力學水平比較()
峰流速(cm/s)干預前時間 組別 n 平均血流速度(cm/s)平均血流量(ml/s)風險評估組對照組82 82 t P干預后 風險評估組對照組82 82 t P 7.26±1.59 7.34±1.62 0.319 0.750 8.44±2.65 7.58±1.63 2.503 0.013 1.60±0.47 1.56±0.45 0.557 0.579 2.17±0.68 1.83±0.77 2.997 0.003 10.23±2.45 10.31±2.48 0.208 0.836 12.54±3.49 11.01±2.64 3.116 0.002
2.3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風險評估組不滿意1例,一般3 例,滿意20 例,非常滿意58 例;對照組非常不滿意3 例,不滿意5 例,一般11 例,滿意48 例,非常滿意15 例。風險評估組護理滿意度95.12%(78/82)較對照組76.83%(63/82)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1.378,P<0.001)。
DVT 是腦卒中患者常見并發癥,發病率較高,可直接影響治療效果,甚至威脅患者生命。有相關報道指出,多數DVT 患者死亡是由于未及時進行預防和診斷[4]。為改善此種現狀,需尋找有效、可行性強的風險評估工具對重癥腦卒中患者進行DVT風險評估,為后期實施預防對策提供指導。
有相關研究證實,在多個學科DVT 風險發生預測中,Caprini 風險評估模型具有較高應用價值[5],而此模型在腦卒中患者DVT 預防護理報道中尚不多見。因此,本研究采用Caprini 風險評估護理模式對老年重癥腦卒中患者進行干預,結果顯示,干預后風險評估組平均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量、峰流速高于對照組,下肢DVT、下肢膚色發紺、下肢腫脹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有研究指出,DVT 的發生原因主要在于靜脈血流滯緩、血液高凝狀態等,而改善下肢血液循環狀態是治療DVT 的關鍵[6]。Caprini 風險評估模型在分級管理基礎上,提前對患者進行DVT 風險評估,按照病情嚴重程度將其分為低危、中危、高危、極高危四種級別,然后依據不同級別的不同癥狀給予相應護理措施[7]。如在護理過程中,對低危患者主要以基礎預防為主,而對于中危、高危、極高危患者則采取重點預防聯合對癥治療,采取按摩、穿戴彈力襪及間歇氣壓療法等,可防止凝血因子聚集,進而阻止血栓形成,避免下肢腫脹和膚色發紺,同時對患者還進行藥物干預及營養支持,目的在于緩解腦卒中患者血液高凝狀態,以充足營養提高其恢復效果[8]。另外,本研究于護理結束后進行護理滿意度調查,發現風險評估組護理滿意度明顯提高,表明Caprini 風險評估模型應用后使患者及家屬對醫護人員專業技術有極大肯定,促使護理滿意度有所提高。綜上所述,Caprini 風險評估護理模式應用于老年重癥腦卒中患者后充分體現出其科學性和有效性,不僅能改善患者下肢靜脈血流動力學,降低下肢DVT、下肢膚色發紺及下肢腫脹發生率,還能提高護理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