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凡彪,鄧洪強,徐勝,王曉通,麥威,龐黎明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醫院1.結直腸肛門外科,2.胃腸疝腸瘺外科,廣西 南寧530023)
胃癌是我國常見的消化道腫瘤之一,每年新發病例約41 萬[1],嚴重威脅我國人民的生命健康。隨著分子生物學研究的深入,分子靶點及分子標志物的相關研究逐漸成為腫瘤研究的熱點。凋亡誘導因子Siva-1 已被證實在多種腫瘤中發揮抑制腫瘤細胞生長的功能[2-4],而其與胃癌相關的報道甚少。因此中筆者通過分析Siva-1 在胃癌組織中的表達,為探討Siva-1 在胃癌發生、發展中的作用提供理論依據。
選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醫院經手術切除的胃癌組織及癌旁組織各54例。其中,男性37例,女性17例;年齡24~76 歲,中位年齡60 歲。胃癌臨床分期參照美國腫瘤聯合委員會(AJCC)第7 版指南標準[5],患者均未接受術前放療、化療。鼠抗人Siva-1 抗體購于美國Proteintech 公司,免疫組織化學試劑盒購自福州邁新技術開發有限生物公司。Trizol 試劑、引物及PCR 試劑盒購自上海吉凱基因化學技術有限公司。
1.2.1 檢測Siva-1 表達采用SP 法檢測Siva-1 的表達。將石蠟標本進行包埋并連續切片,每片厚度約4 μm,利用二甲苯Ⅰ、Ⅱ脫蠟,酒精脫水,3%雙氧水滅活,并在枸櫞酸鈉緩沖液中進行抗原修復。然后根據SP 法對石蠟標本進行一抗(鼠抗人Siva-1 抗體)、二抗孵育,染色后在光鏡下觀察計數。磷酸鹽緩沖液代替一抗作為陰性對照。
1.2.2 Siva-1陽性結果判斷Siva-1 蛋白主要表達于胃癌細胞質中,當細胞質里出現棕黃色或棕褐色顆粒,即說明Siva-1 在該細胞中陽性表達。采用雙盲法在顯微鏡下對染色的細胞進行觀察和計數。根據細胞的染色程度進行評分:未染色計0 分,淡黃色計1 分,棕黃色計2 分,棕褐色計3 分。另根據染色細胞占視野細胞總數的百分比進行評分,陽性細胞<1%計0 分,1%~<25%計1 分,25%~<50%計2 分,50%~<75%計3 分,75%~100%計4 分。陽性細胞強度得分與陽性細胞百分比得分的乘積即為SP法總分,其中0分為陰性,1~4分為弱陽性,5~8 分為中陽性,9 分以上為強陽性。本實驗將中陽性以上定義為細胞染色陽性表達。
1.2.3 qRT-PCR采用qRT-PCR 檢測胃癌及癌旁組織中Siva-1 mRNA 相對表達量。在液氮中研磨組織,按Trizol 說明書提取組織總RNA 后,利用Thermo BioMate 3S 紫外/可見光分光光度儀測定RNA純度(OD 值)和蛋白質濃度。OD260/OD280 范圍為1.8~2.1。按qRT-PCR 試劑盒說明書進行逆轉錄,得到cDNA。反應參數為:16℃、30 min,42℃、30 min,90℃、5 min。反應結束后短暫離心,置于冰上冷卻。然后進行RT-PCR擴增反應,95℃預變性10 min,95℃變性15 s,60℃退火1 min,70℃延伸30 s,共40 個循環。PCR 引物設計合成由上海吉凱基因公司完成(見表1)。采用2-△△ct法測定目標基因mRNA相對表達量,用Data Assist(V3.01)軟件進行結果分析。

表1 PCR引物序列
數據分析采用SPSS 19.0 統計軟件。計數資料以構成比表示,比較用χ2檢驗,相關性分析用Pearson 法,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Siva-1 在胃癌組織中的陽性表達率為25.93%(14/54),癌旁組織為94.44%(51/54),經χ2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2.900,P=0.000),胃癌組織中Siva-1 的陽性表達低于癌旁組織。見圖1。

圖1 Siva-1蛋白在各組織中的表達 (免疫組織化學法×400)
Siva-1 mRNA 在胃癌組織中相對表達量為(6.97±1.32),癌旁組織為(78.06±2.98),經t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362.450,P=0.000),Siva-1 mRNA 在胃癌組織中低表達。
不同年齡、性別、腫瘤分化程度、淋巴轉移、神經侵犯、脈管內癌栓患者Siva-1 陽性表達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不同腫瘤直徑、腫瘤分期患者Siva-1 陽性表達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不同臨床病理特征的胃癌患者Siva-1陽性表達率比較 例(%)
經Pearson 相關性分析,Siva-1 mRNA 相對表達量與腫瘤直徑呈負相關(r=-0.376,P=0.003)。
凋亡誘導因子Siva-1 定位在染色體14q(32-33)上,含有175 個氨基酸,在正常組織中均有表達。有研究表明Siva-1 在乳腺癌和結直腸癌中的表達水平均低于癌旁正常組織,與本研究結果一致[6-8],說明Siva-1 作為凋亡因子,可能在腫瘤中扮演著促進癌細胞凋亡的作用,提示Siva-1在胃癌的發生、發展過程中起著抑制作用,是一個抑癌基因。
本研究發現Siva-1 陽性表達率在不同年齡、性別、腫瘤分化程度、淋巴轉移、神經侵犯脈管內癌栓患者無差異,在不同腫瘤直徑及腫瘤分期患者有差異;且Siva-1 mRNA 相對表達量與腫瘤直徑呈負相關。即腫瘤直徑越大,mRNA 相對表達量越低。提示Siva-1 存在作為胃癌臨床病理分期標志物的可能。但Siva-1 mRNA 相對表達量可能與胃癌細胞的侵犯能力無關。
細胞凋亡遵循自身的程序,凋亡的調節對維持體內環境穩態及正常細胞形態至關重要,腫瘤的發生一方面由于腫瘤的過度增生,另一方面是由于細胞凋亡受阻。凋亡過程發生異常也可造成腫瘤增生[9]。近年來,細胞凋亡已成為生物醫學的研究熱點之一。本研究結果顯示:相比癌旁組織,胃癌組織中Siva-1 陽性表達率降低,其促凋亡作用減弱,導致腫瘤細胞異常增生,表現為腫瘤體積增大,腫瘤分期級別增高。Siva-1 在體內外均能與抑癌基因讀碼框移位蛋白發生直接作用,促進抑癌基因讀碼框移位蛋白的泛素化或降解,從而影響P53 的穩定性,進而調節細胞周期進程和細胞增殖[10]。Siva-1 還可與多種受體結合,通過其N 末端與CD27、Bcl-2 或Bcl-xl 的C 末端相結合而發生相互作用,從而調控多條信號通路并促進細胞凋亡,在乳腺癌、結直腸癌等腫瘤細胞中,具有抑制腫瘤細胞生長及轉移的作用[7],同時還可以作為化療藥順鉑的增效劑,為腫瘤的靶向治療提供新的思路[8-10]。通過慢病毒干擾人為下調Siva-1 的表達后,胃癌細胞的增殖活性增強,并且胃癌細胞的對化療藥DDP 的耐藥性也得以提高,與本課題組前期體外實驗結果一致[13-15]。Siva-1 陽性表達率在有無淋巴結轉移患者中無差異,說明Siva-1 陽性表達率與腫瘤的轉移關系不密切,主要是與腫瘤凋亡關系相關,可作為臨床分期標志物。
綜上所述,本研究提示Siva-1 的表達可能與胃癌細胞個體的生長及凋亡相關,而與細胞侵襲運動無關,其具體機制尚需進一步探索,但隨著對Siva-1 分子機制的深入研究,其作為潛在的靶向治療靶點的應用前景非常廣泛,尤其是其作為化療藥的增效劑將為腫瘤治療提供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