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維
(四川工商學院,四川 成都 610000)
思想政治理論實踐課以“鑄造品牌、務求實效”的理念,實行“四位一體實踐育人工程”,既:課內實踐+校內實踐+假期實踐+基地實踐活動,依托大學生愛國主義、思想道德、人文教育、科學素養、企業文化、法治體驗、心理拓展等校內外社會實踐基地,發揮實踐育人示范作用。
學院高度實踐教學,結合防控實際,學院采用“三團、三進、三曲”工作方式,圍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宣講團”“踐行十愛 德耀工商”兩個品牌開展工作,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效果。
云端三團:以“激發愛國熱情、凝聚奮進力量”為主題,組成博士宣講團、高級專家團、疫線講解團,在云端進行26場次的“岷江潮”講壇,從理論上對學生進行解惑答疑。
服務三進:以“學以致用服務三區、增長知識培育情懷”為主題,進行假期個人家鄉實踐,小分隊走進貧困區、革命老區、疫區等實踐,學校集體實踐隊進行“宣講進社區、支教進藏區、法律進扶貧區”活動,該活動進行了10余場次。
實踐三曲:以“小我融入大我、青春奉獻祖國”為主題,開展“我向總理說句話、假如我是政協委員、我是兩會宣講員”等活動6場次。形成《“踐行十愛 德耀工商”成果集》1000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宣講11場次,取得了科研、專利、媒體報道等方面的效果。《民辦高校三位一體的實踐教學模式》獲得學校教學成果二等獎,《東坡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新路徑》獲得學校教學成果三等獎。
實踐的觀點、生活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基本觀點,實踐性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區別于其他理論的顯著特征,站在新時代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充分認識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思政課要做到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深刻把握其精髓要義,才能與時俱進,才能向改革創新要動力,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學至于行止矣。
四川工商學院從自身的實際出發,推動嵌入式思想政治理論實踐課,打造心靈凝心教育,使學生從理論與實踐的傳導中學習理論,從實踐與理論的上傳中習得理論,以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方式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教育嵌入到課堂實踐、校內實踐、假期實踐,聚焦學思踐悟、知行合一,堅定四個自信,增強大學生服務國家和人民的社會責任感。
“踐行十愛 德耀工商”是學校立足大學生個人行為層面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真正實踐體驗,十愛即:“愛黨、愛國、愛家鄉、愛社會、愛自然、愛家庭、愛學習、愛勞動、愛健康、愛人生 ”,學生利用假期真正踐行從愛黨到愛國,從愛社會到愛自然,從愛家庭到愛個人。學生從采訪農村大隊書記、村委會主任、大學生村官、城市基層干部,基層工作人員、一線服務人員調查、家鄉貧困戶等,聽取了改革開放中深刻的變遷,真實理解了個人與黨和祖國的依賴關系,然后寫出了心靈凝心的體驗,這一實踐活動真正厚植了他們愛黨、愛國的情懷,在實踐報告中隨處都反映出學生要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到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強烈愿望。
愛家庭使學生認識到使千千萬萬個家庭成為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只有每個家庭自覺把愛家與愛國統一起來,把實現家庭夢融入民族夢之中,就能匯聚成國家發展、民族振興的磅礴之力!愛社會使學生認識到留守兒童群體的成長問題,使他們思考缺乏從家庭教育育人環境的缺位到學校教育管理對象的忽視再到社會教育必須實行調控力的問題和對策。愛自然讓他們明白了不只是一種倡導,更應該成為一種生活方式。不應僅僅停留在理論教育模式,只有做到理論知識與實踐的有機結合,才能以最優化的方式將愛自然的行動推上新的高度,創造一個美好的世界。愛家鄉使他們明白了先進的思想是筑夢家鄉的指明燈,完善的體制機制是筑建家鄉夢的保障,敢為人先筑夢家鄉的動力,他們紛紛表示要敢于擔當,盡最大努力振興家鄉!追逐家鄉夢!追逐復興夢!愛人生親身采訪活動,從他們心得的字里行間、從一張張動人的照片中,感受到了學生們的熱忱,感受到學生們對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感悟。愛勞動讓青年一代感受民族振興,國家強盛,個人發展,都離不開勞動。不畏艱辛,誠實勞動,方顯英雄本色。真正的人生幸福,只能從忘我的勞動、創造和工作中獲得,這已亙古不變的真理。勞動升華我們的靈魂;勞動鍛煉我們健康的體魄;勞動創造我們美好的生活。
嵌入式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直面現實實踐,注重學生內在素質與實踐能力的培養,通過組織、引導他們參與“踐行十愛 德耀工商”實踐活動,把學生置身于廣闊的社會課堂之中,使學生通過心靈的實際觸動,再到凝心思考理論的重大意義,既激發了學生積極關注社會現實的熱情和社會責任感,又對展開富有說服力的思想理論教育起到積極作用。
學工部實踐以“青春志愿、專業服務、打造精品、推廣應用”的理念,進行系列化專題實踐,如:廣泛開展社會調查、生產勞動、社會公益、志愿服務、科技發明、勤工助學、暑期“三下鄉”“青春志愿,愛在社區”“青春志愿,愛在旅途”“青春志愿,靚在鄉村”“禁毒防艾,你我同行”“愛校如家”“崇尚勞動”等社會實踐活動;同時注重打造志愿服務精品項目,如“大學生志愿者服務西部計劃”“逐夢計劃”工作等,這些實踐活動在校院宣傳媒體宣傳80余次,各市州、區縣宣傳媒體宣傳次數20余次,受益群眾3萬余人,形成了一道道彰顯學校辦學特色、展示工商學子風采的亮麗風景線,涌現出一大批先進典型。2019年暑期“三下鄉”共評選出2019年暑期社會實踐優秀個人39名、優秀團隊6支、優秀指導老師9名、優秀實踐報告4篇、優秀組織單位3個。
學校以“雙創實踐 育人元素 滲透融合”的理念進行雙創實踐教育,實施“三聯四融”的協同育人模式,將創新創業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學校建立“通識課程+興趣課程+專業性創新創業課程+苗子培育課程+精英實戰課程”“五位一體”的創新教育課程體系,將創新教育理念融入到創新創業課程思政中;實現創新創業教育實踐與專業課程發展的相互滲透融合,師生參與熱情高漲。師生不斷挑戰高水平賽事,獲獎水平和質量明顯得到提升,獲得服務外包大賽國賽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三創賽”國賽三等獎、省賽特等獎2項、一等獎2項、二等獎5項、三等獎2項,“挑戰杯”課外學術科技作品大賽一等獎2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6項,并以720分的團隊積分位列民辦高校第二名,“天府杯”創新創業大賽中獲得大學生組“大學生創業典型稱號”并包攬眉山分賽區一二四名,第五屆“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1項進入國賽,獲省賽銀獎1項、銅獎4項,第三屆中華職業教育社創新創業大賽國賽二等獎1項。
學校以“熱愛勞動、尊重勞動、養成習慣”的理念加強勞動教育,制定了《四川工商學院大學生《勞動教育》課程實施方案》,培養學生熱愛勞動、尊重普通勞動者、珍惜勞動成果的情感,繼承勤儉、奮斗、創新、奉獻的勞動精神;《勞動教育》課程內容分為理論教育和勞動實踐兩部分,主要是以學生行政班級為基本單位組織開展的集體性的勞動教育活動。由學生工作處制定開課計劃、教學實施方案、課程考核方案、成績評定與登錄等工作;旨在培養學生具備勝任專業工作的勞動實踐能力、較強的創新創業能力以及在勞動實踐中發現新問題和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總之,通過這些行之有效的社會實踐活動,將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有效對接,使學生學會了自我教育,增強了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在社會實踐中不斷提升了綜合素質和實際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