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芳菲
(宣化科技職業學院,河北 張家口 075100)
平面設計是高校眾多專業的一部分,具有藝術性特征,主要以培養具有獨立平面設計能力人才為主的一門學科。但是從目前的教育情況來看,對平面設計專業學生缺乏培養實踐能力的意識和行為成為平面設計教育中的一塊短板,這也使得平面設計教育的目的受到了影響。對于平面設計來講,實踐能力主要表現在三方面:專業自身需求;學生就業需求;創新需求。這三個方面都需要學生具備扎實的實踐能力,也可以說實踐能力的高低,決定了專業與學生的發展。
在平面設計教學中,首先要樹立正確的培養目標,所有的活動都是圍繞著目標的實現而開展的。平面設計專業目標的確定主要有兩個方面,其一是設計專業自身的屬性與特征;其二是社會發展的需求。這兩方面對應的分別是校內培養與學生就業。對于平面設計教學來講,都需要將實踐能力作為重點培養。就平面設計專業自身的屬性與特征來講,平面設計屬于藝術性的創作,其價值體現在作品本身,一部優秀的作品正是該專業學生需具備的基礎技能。但是在傳統的平面設計教學中,受大環境的影響,大部分教師還是以傳授理論知識為教學重點,即使學生的理論基礎再扎實,也很難轉化為具體的實踐,這完全與專業的屬性和特征相背馳。因此,教師要對平面設計專業進行全新的認識與審視,及早的糾正錯誤的認知。就社會發展需要來講,高校學生畢業后能否快速的被社會接納和融入社會,不僅與個人價值的實現有關,還關系著社會的發展。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社會已經步入一個視覺圖像時代,需要大量的平面設計人才,這就要求學生能快速的投入到設計中,在最短的時間內拿出最好的作品,這些都是需要學生具備扎實的實踐能力基礎。因此,教師有必要對培養的目標做全新的思考,在尊重學科本質特征的基礎上,走出學術圈,與社會結合,意識到實踐能力的重要性,并將實踐能力作為教學重點來培養。
提高平面設計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還需要建立一個完善的環境,才能順利的開展教學工作。實踐環境的完善可以分為軟環境與硬環境。軟環境指的就是為學生營造一個重視和鼓勵實踐的良好氛圍,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實踐能力。例如,可以建立一個專業作品展覽的網站,把學生的設計作品公開化,并進行評選,對于優勝者要給予鼓勵和獎勵。硬環境就是教學設施與場所的完善,通過硬件來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教師是教學的引導者,教師專業能力與職業素養的高低,對教學活動有著重要的影響。從目前高校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平面設計專業教師的實踐能力并不樂觀,大部分的教師都是科班出身,尤其是年輕的教師,多數是研究生畢業,因此,他們的理論基礎十分扎實。但實際問題在于,他們在學生時期也沒有經歷過實踐能力的培養。所以,要想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首先要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近年來,教育部門大力倡導雙師型的師資隊伍建設,這也是對實踐能力不足的問題做出了針對性的彌補。雙師型師資的建設要求教師不僅要有豐富的理論基礎,還要具備扎實的實踐技能。學校可以將雙師型教師作為師資建設的重點進行培養。首先,學校可以加強與企業之間的聯系,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并將該專業的教師“送出去”,到相關企業去頂崗。教師通過與設計的近距離接觸,既可以了解到當下平面設計的發展動態,也可以使教師的實踐能力得到提高,然后回到學校將這些內容教授給學生。其次是學校可以將企業中的設計人員請到學校,在校進行培訓。目前,已經有很多院校采取了“雙導師制”的方式,由校內教師與校外設計人員共同來對學生進行培養,以期在短時間內完善教師的實踐技能,從而確保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
在目前的高校平面設計專業中,普遍還是采用“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模式,這種教學模式既無法體現實踐教學的重要性,也無法對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做出有效的指導。所以,要想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就要采用全新的教學模式。首先,教師要對原來的教學模式進行調整,教師講完理論知識后,引導學生進行獨立的創作。但大部分學生都是采用集中實踐的形式,影響了學生個性化的發展。所以,教師可以用“邊教邊創作”的教學模式,把創作融入到理論知識的傳授中。其次,采用全新的教學模式。如項目教學模式,這是目前頗受好評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項目教學模式就是將一些真實的或者虛擬的項目帶到教學中,圍繞這些項目展開知識與技能的訓練,真正的實現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有助于學生日后能順利的走入工作崗位。
總而言之,平面設計專業本身就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與其他專業相比,平面設計要更加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學生只有具備高超的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才能成為真正的設計師。高校應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創新實踐能力教學措施,以期培養出更多、更優秀的平面設計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