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黎燕
(湖南人文科技學院,湖南 婁底 417000)
從某種層面上看,合唱指揮是音樂教學中的重要知識模塊。學生只有理解音樂作品中的藝術形象,才能更進一步地了解音樂思想。在學習合唱指揮知識時,探索合唱與指揮的關系,不斷找尋更具色彩的音樂表達方式,從而使音樂魅力得到更好的綻放。另外,合唱指揮屬于音樂藝術中的一大特色,也是音樂專業(yè)學生必須要學習的專業(yè)課。只有堅持運用先進的教學理念,加強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不斷提升教學效果,才能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發(fā)展學生的音樂品質,以及激發(fā)學生的音樂潛能,使學生能夠學習到更深層次的音樂知識,從而將學生打造成推動音樂事業(yè)進步與發(fā)展的綜合型人才。
1)堅持流暢性、簡單化原則。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一定要讓學生明確指揮角色的重要性。通過利用多媒體技術,給學生展示一些指揮失誤的經典范例,讓學生能夠從中認識到指揮的實際效用,從而使學生能夠真正意義上尊重指揮者的指揮,進而更好地完成表演任務。從整個合唱表演過程上看,指揮者的指揮是貫穿始終的。所以這就要求指揮者必須要流暢地完成指揮工作,這樣才能帶領團隊呈現出更好的表演。另外,指揮者進行指揮時,一定要將動作簡潔化、明朗化,使合唱者能夠在第一時間解讀出指揮信息,從而更好地表達音樂藝術。因此,教師一定要在教學中堅持流暢性、簡單化原則,使學生理解指揮工作的內涵。
2)貫徹果斷性、氣場性原則。貫徹果斷性和氣場性原則,是提高合唱指揮效果的有效方法。一般來說,在進行指揮教學時,教師必須從表情、動作等方面出發(fā),展示出最佳、最好的音樂狀態(tài)。通過堅持果斷性原則,保證動作的協(xié)同性,最大限度上防止動作拖沓和打亂音樂節(jié)奏。為了使整個音樂綻放出更強的藝術魅力,教師一定要穩(wěn)住氣場。通過展現指揮者的指揮形象,給學生更強的視覺沖擊力,從而在保證音樂表演有序進行的同時,游刃有余地駕馭整個音樂氛圍。
3)落實連續(xù)性、動態(tài)性原則。從某種層面上看,合唱音樂表演不是個人英雄主義,它需要團體中的每個人相互配合。合唱表演的音樂效果具有明顯的銜接性,如果發(fā)生中斷,出現指揮錯誤的情況,就很容易危及整場演出的藝術效果。基于此,教師一定要從音樂節(jié)奏、音樂美感的角度出發(fā),不斷升華音樂表現效果,從而將自身的音樂內涵釋放出來,感染學生。另外,為了使合唱指揮教學形象化,教師還需要將動作有機地融合在一起,突出音樂演出的動態(tài)美,使學生能夠理解教師所教的知識,從而達到團隊演出的預期效果。
1)汲取先進的教學理念,提升對合唱指揮教學的重視度。為了提升學生的合唱指揮能力,教師需要轉變教學觀念,不斷汲取各種先進、前衛(wèi)的教學理念,加大對合唱指揮教學的研究力度。通過升華教材知識,將“合唱”與“指揮”有機地融合在一起,促使學生正確地認識到合唱和指揮所充當的角色,以及所發(fā)揮的作用。首先,教師應重視學生的學習權利。通過鼓勵學生自主研究合唱與指揮中需要注意的問題,不斷提升學生的音樂情感,從而使學生在學習中掌握更加全面的知識。其次,教師應建立全新的教育模式。通過科學、合理地安排課程內容和時間,不斷優(yōu)化教學策略,使教師能夠結合學生的學情,創(chuàng)新出更具實效性的教學方法,從而對學生進行有廣度、深度、厚度的音樂教學,促使學生學到更為具體、詳細的合唱指揮知識。最后,教師應重視分析每一個學生的藝術性格。通過結合學生的音樂表現情況,不斷挖掘學生的天分,并將這種天分融入在合唱指揮技能中,促使學生能夠依托音樂語言更好地展示自己。
2)借助各種教學技術,為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提供根本路徑。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為創(chuàng)新合唱指揮教學提供了便利的條件。為了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和能力,教師需要借助多媒體技術,給學生刻畫合唱指揮的藝術形象。通過激發(fā)學生的音樂興趣,提高學生發(fā)現音樂魅力的能力,促進學生學有所用。首先,教師應將“合唱”與“指揮”進行聯合教學。依托多媒體技術,帶領學生觀看相應的藝術節(jié)目,使學生能深入觀察合唱指揮的特點,以及分析合唱指揮的知識內容,從而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音樂習慣。其次,教師應利用多媒體技術,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情緒。由于學生受音樂元素影響較大,極容易被調動情緒。因此,教師需要從心理效應等角度出發(fā),不斷幫助學生控制音樂情緒,從而使學生能夠在更好的狀態(tài)下學習合唱指揮知識。最后,教師應借助信息技術等手段,加大與學生的互動力度。通過提問題等形式,不斷優(yōu)化師生之間的關系,從而使教師更加方便、直接地引導學生學習。
3)更新優(yōu)化教學方法,加強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的銜接。為了防止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出現脫節(jié)的情況,教師需要不斷地更新和優(yōu)化教學方法,從多角度銜接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從而使學生在日常學習中既能深入研究理論知識,又能在實踐中夯實音樂基礎。首先,教師應重視提升自身的教學素養(yǎng)。通過接受相應的教學培訓,意識到“一邊理論”和“一邊實踐”的重要性,不斷在學習中充實學生的音樂思想,使學生能夠自主、自愿鍛煉音樂技法,促進學生音樂素質的全面提升。其次,教師應開展相應的合唱活動。通過競賽的形式,號召學生進行合唱指揮表演。通過讓學生盡情地展示自身所學的知識,在沉淀學生音樂情感的同時,發(fā)揮學生的音樂創(chuàng)造力。最后,教師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通過就某一曲目進行細致性的講解,不斷幫助學生理解音色、節(jié)奏等知識,促進學生內化音樂技能,提高合唱指揮能力。
4)構建多元化評價機制,優(yōu)化合唱指揮教學成果。任何學科的教學,都離不開教學評價的支撐。教學評價不僅是促進教師轉變教學策略的依據,也是優(yōu)化學生學習方法的有效路徑。為了提升合唱指揮教學的效果,教師需要從更高的高度出發(fā),建立更加系統(tǒng)、多元化的評價體系,從而使學生能夠深入到知識學習的各個細節(jié),促進學生提升音樂基本功。首先,教師應采用“靜態(tài)”和“動態(tài)”兩種評價模式,對學生的音樂能力進行全面的測評。通過掌握學生的理論和實踐能力,不斷創(chuàng)新和完善教學方法,從而保證學生的合唱指揮學習。其次,教師應重視活躍課堂教學氛圍。通過采用師生互評、教師自評、生生互評、學生自評等方式,不斷帶動學生正確認知合唱指揮的內涵,以及幫助學生找到符合自身定位的學習方法,從而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教師的指導下,提升自身的音樂素質。
總之,為了使學生更好地提升自身的音樂素質,提高自身的合唱指揮能力,教師需要轉變教學思路,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通過拓展合唱指揮的知識面,延伸合唱指揮的技能方法,不斷促進學生提升音樂素養(yǎng),從而更好地感悟音樂的藝術魅力,升華自身的音樂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