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秀華
(廣東省臺山市都斛鎮南岡小學,廣東 臺山 529226)
隨著新課程持續且深入的改革,對于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在教學中滲透傳統的優秀文化和思想,培養小學生高尚的品格,提高小學生的審美能力,提升小學生的綜合素質,幫助小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讓小學生能夠以樂觀和積極的心態面對學習和生活,講禮貌,講文明,成為一名優秀的小學生。小學時期,小學生正處于身心快速發展的時期,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小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德育教育的開展,能夠促進小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讓小學生健康的成長。
語文是語言類的學科,語文的學習與我們的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在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中,小學生會接觸和學習到一些優秀的思想,會學習到一些優秀的傳統文化,這些對于小學生的德育教育具有積極的影響。
小學階段,是教育的最佳時期,小學生在這個階段,對待學習和對待周圍的人事物還沒有正確的認知,這個時期的小學生更像是一張白紙,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德育教育,是幫助小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培養小學生優秀的道德品質的最佳途徑和最佳階段。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德育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1)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現階段,大部分的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德育教育的過程之中,受傳統的教學觀念的影響比較深遠,過分注重小學生的語文成績,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往往更加注重語文知識的講授,忽視了對小學生的德育教育。不僅嚴重影響了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而且還直接影響了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并未取得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
2)教學模式單一固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德育教育,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之中,應不在局限于單一固化的教學模式。長期單一固化的教學模式,極易影響小學生的學習興趣,甚至還會引起小學生的抵觸情緒,從而,影響小學德育教育的效果。教師應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加深自身對于的德育教育的認識和理解,敢于創新和探索新的教學方式,提高小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小學生的專注度,讓小學生能夠更好的投入到德育知識的學習之中,有效的提升小學語文德育教育的效率和質量[2]。
1)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愛國主義教育一直都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在以前,還是在新時代背景下。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結合教材內容,尋找合適的契合點,向小學生滲透愛國主義教育。語文,是小學階段較為重要的科目,在小學語文的學習過程中,會學習到很多偉大的人物,為了國家愿意付出自己的生命,教師可以結合偉大的歷史人物,向小學生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小學生的愛國情懷[3]。
例如: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梅蘭芳蓄須》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給小學生講梅蘭芳的故事。梅蘭芳是聞名世界的京劇表演藝術家,每次上臺演出之前,他總是把胡須剃的干干凈凈。他生在戰亂的年代,多次邀請他上臺演出,他可以忍受戰爭的困苦,多次拒絕后蓄須明志,賣掉房子討生活,養活家人,差點失去生命。通過給小學生講梅蘭芳的故事,不給能夠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小學生的積極性,加深小學生對于文章內容的理解,還能夠引起小學生的情感共鳴,培養小學生的愛國精神和愛國情懷。
2)培養小學生的責任意識。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教育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并且,現階段,大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且家庭的生活條件有所改善,經濟水平有所提高,父母對于孩子的過分寵愛,對孩子的過分照顧和遷就,導致大部分的小學生都太以自我為中心,自私且狹隘,也缺乏相應的責任意識。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之中,要有意識的培養小學生的責任意識,團體意識,培養小學生優秀的道德品質,讓小學生能夠清楚的認識到自己身上的責任,能夠在生活中主動為他人著想和付出。
例如: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大禹治水》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小學生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反復熟讀課文,能夠用自己的話講述大禹治水的故事,并讓小組討論,大禹為了治水,離開家鄉十三年,曾經三過家門而不入,最終治理好了洪水,這個故事對我們有什么啟發?小學生通過討論能夠意識到,做大事者,要有勇于擔當的精神,要有責任感,要有心懷家國的胸襟,要為國家的富強,人民的安居樂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通過小組討論學習大禹治水的故事,能夠引起小學生的情感共鳴,培養小學生的責任意識,促進小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展。
3)發現語文的美,在美中開展德育教育。俗話說:“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同樣的,語文中也并不缺少美。小學的語文教材中,有很多關于美育的內容,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擅于利用教材,深入挖掘教材內容,對小學生開展德育教育,幫助小學生發現語文中的美,從而,幫助小學生形成優秀的思想道德品質,讓小學生能夠用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生活和學習,發現生活的美好,促進小學生的健康成長。
例如: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媽媽睡了》的教學過程中,小學生能夠感受到媽媽的辛勞付出,感受到母愛的無私和偉大,感受到母愛之美;在學習《找春天》的過程中,課文中小草從地下探出頭來,那是春天的眉毛吧?早開的野花一朵兩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樹木吐出點點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能夠感受到春天的生機勃勃,感受到春天之美;在學習《總也倒不了的老屋的》過程中,通過老屋與小貓、蜘蛛、母雞的對話,能夠讓小學生感受到老屋的善良和無私,為了他人老屋一直努力堅持不倒下,讓小學生真切的感受到善良之美。在小學語文課本中很多很多關于“美”的課文,教師要積極的啟發小學生去發現美,不僅能夠引起小學生的情感共鳴,還能夠幫助小學生具備一雙發現美的眼睛,提升小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促進小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綜上所述,新時代背景下在小學語文中對小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不僅能夠豐富小學生的知識,培養小學生高尚的情操和品格,而且還能夠幫助小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促進小學生的健康成長。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能夠緊跟時代的步法,勇于創新教學方式,革新教學觀念,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小學生的責任意識,對小學生進行美育,讓小學生能夠發現生活中的美,從而,更好的促進小學生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