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云梅
(河北藝術職業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00)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蓬勃發展,信息傳遞、數據更新、存儲技術得以革新,整個世界的發展都產生了深刻的變化,人類社會進入了大數據時代。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悄無聲息卻又深刻地沖擊著傳統教育,學習活動不再局限于傳統課堂、受制于教材、來源于教師。如今的教育理念、學習思維、學習方式和學習途徑等方面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人類的交流變得越來越便捷。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多種新興的教學方式,諸如慕課、微課、混合式教學等與不斷地推動著教育行業的改革和發展。
21世紀進入信息時代,大數據指的是超過傳統數據庫系統處理能力的數據,通過高速捕捉、發現、分析等技術手段,從大容量數據中獲取價值的一種新的技術架構[1]。大數據具有以下四個特點,即4V特征:容量大(Volume),種類繁多(Variety),生成速度快(Velocity)和價值高(Value)。麥肯錫咨詢公司認為,數據已經滲透到當今社會的每一個行業領域中,成為重要的生產因素,對社會生活、經濟等各個方面都產生著巨大的影響。
“大數據”是新興的一個概念,進入人們的認知領域不久,很多教師對大數據的概念沒有清晰地認知,對大數據時代已經給自己的教學活動帶來的影響不自知。大數據并非傳統意義上的簡單數字,而是一種對數字及其相關信息進行選取、加工處理、分析等過程的綜合描述。例如,一個大學生的英語期末總評成績是根據一定比例形成的對學生本學期表現的等級描述。這個數據體現的是該生的英語基礎、英語能力、學習能力、學習動機、課堂表現、教材使用、學習狀態、教學活動等多種因素的情況。多個學生成績形成的大數據能直觀體現出該校的英語教學狀態。
2018年4月,教育部發布的《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明確指出:“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迅猛發展,將深刻改變人才需求和教育形態。智能環境不僅改變了教與學的方式,而且已經開始深入影響到教育的理念、文化和生態。”[2]大學英語教育在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是一門學習人數最多的必修公共基礎課,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必然給廣大一線的英語教師帶來了新的挑戰。
1)教學對象。現在的大學生基本都是00后,他們從小成長于信息大爆炸的大數據新時代,社會環境、教育環境、學習環境與之前的學生不同。千禧后的中國父母注重孩子的英語教育,很多孩子從幼兒園就接受了英語教育,因此00后的大學生的英語知識水平較以前有了提高。
在大數據時代的海量的信息具備共享性、實時性和動態性等特征,學生獲取學習資源十分容易。00后個性獨立、思維敏捷,對自己的學習途徑能夠做出多種選擇,除了學校的傳統課堂教學,他們還用電子產品從互聯網上搜索自己感興趣的信息。因此教師的傳統角色職能受到挑戰和沖擊,如果不能做到緊跟時代,研究學情,轉變角色意識的話,我們的教學就會喪失吸引力,教學效果就無法得到保證。
2)教學方式。在我國,傳統課堂有固定的教學對象、教學時間、教學內容和統一的教學資料,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大綱,制定教學計劃,根據已有的教學理念,布置教學任務和采集教學數據。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沖擊著這些固定模式,互聯網已經在更新我們的教學方式,多媒體視頻、課件、慕課、微課、翻轉課堂、混合式教學的出現使得我們的教學越來越多樣化、智能化。
大數據時代的信息共享性和動態性促使多種教學方式的出現,挑戰著教師的信息收集整理能力、數據分析整合能力,教學策略的與時俱進更新能力。如果大學英語老師在現代信息技術運用,數據收集分析等能力比較缺乏或薄弱和話,就很難獲得足夠的教學資源,很難打開視野,提高教學質量。如果在教學理念上繼續故步自封,沉溺于在傳統課堂里,教學手段局限于黑板粉筆口述,不能及時進行角色轉換和更新;教學內容局限在教材,僅僅注重詞匯、語法、篇章的教學,就無法跟得上時代的腳步,教學效果更無從談起,就不能適應新時代的教學任務。
我國的大學英語教學正面臨著大數據時代帶來的挑戰和機遇。如果教師對大數據時代有了正確的認知,并且能夠順應時代要求,合理地解決好各種問題的話,必將促進大學英語教育的發展。
1)教師角色的轉變。大數據時代的學生不再是傳統教育下的知識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是在逐步變為能動的信息搜尋者。教師要利用大數據技術,充分研究教學對象,充分掌握學情:科學分析研究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習慣、學習興趣、學生的個性特征等。在此基礎上整合出適合學生的學習內容;制定出個性學習方案;培養學生的主人翁意識,鼓勵自主學習;激發學習的熱情和興趣,指導學生運用科學的學習方法和策略;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合作意識。
大數據背景下,大學教師要明白自己的角色,重新定位自己的職能,逐步從資源提供者轉變為資源整合者,從學生學習的決定者轉變為組織者、引導者、評價者、監督者。教師的工作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和示范,更是學習內容的整合,課堂活動的組織,學習方向的引導,學習軌跡的監督和學習效果的評價。
2)教學觀念的升級。進入大數據時代以后,由于學習資源的普及,課堂教學必須從單一的知識講解向特定情景下的語言運用轉變,采用交際教學法和任務教學法,加強聽說讀寫譯的訓練,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通過獨立思考、小組討論對所學內容深入理解,最終能夠利用英語解決實際問題。
在大數據時代,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也發生變化,學習資源日益豐富,學習途徑日益多元化,英語教師必須轉變教學觀念,在數據分析的基礎上改進課堂教學模式。教師要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通過慕課微課視頻、翻轉課堂、混合式教學等方法,為學生提供個性化教學,注意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和英語文化意識,提高他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使課堂活起來、動起來。
3)教學素養的可持續發展。面對大數據時代的挑戰,教師必須正視自身存在的短板和不足,不斷學習專業知識和信息技術,善于分析教學得失,及時調整教學,實現可持續發展。教師要樹立職業生涯可持續發展的意識,堅持學習,不斷更新人文知識,提高個人修養;積極參加各種專業培訓,提高個人專業素養;積極參加學術會議、進行科研活動,提高個人教學科研能力;積極學習信息技術、用以開展新型課堂教學,實現個人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從而適應時代發展給大學英語教學帶來的挑戰和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