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藝愷
(廣東文藝職業學院,廣東 廣州 511400)
2018年,為推進智慧校園建設,優化學校教務管理,廣東文藝職業學院通過引進互聯網公司技術的方式開發了相應的教務綜合管理系統。該系統的開發建設,使學校在教學管理、制度建設、理念創新等方面有很大的提升與進步。
1)通過服務支撐平臺的建設,為整個教學工作的開展提供堅實的基礎。一是通過教務管理信息系統的高效運行,強化教學行為規范化。二是提供隨堂評教的方式,加強教師教學質量的監督,實現以評促教。通過評教評學過程管理,建立師生隨堂互評反饋的信息溝通渠道。形成包括教學運行、學風狀態、學習效果的監測大數據。通過數據的實時統計與可視化分析,促進問題整改。三是通過教務綜合管理系統運用,極大減輕學院教學人員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與準確率。教務綜合管理系統利用強大的信息技術,可以對在校學生的學籍信息、課程安排、考試信息、人才培養方案執行情況進行記錄和管理,極大便利教務管理人員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依托教務綜合管理系統設置評教板塊,方便學校及時了解教師教學工作狀態,教師也能通過學生評價發現自身的不足,及時調整教學方式方法,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2)通過教務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與運行,倒逼學校教學管理制度完善與創新。規范教學與教務管理制度及流程,實現教學管理過程的精細化,制定符合信息系統運行規律的教學管理制度文件。
3)通過教務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及運用,實現教學管理理念創新。一是管理服務個性化。依托教務管理信息系統,可針對各類服務群需求進行個性化功能設計,為用戶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務方式。二是管理過程精細化。依托教務綜合管理系統,學生學籍、教學計劃、人才培養方案、課程安排、成績等信息實現及時更新和共享。用戶只要登入系統,即可及時查看相關信息,有必要時還可以靈活進行調整和更新。三是統計分析與決策科學化。通過教務管理信息系統,及時對教學過程信息數據、教學資源及條件利用率等情況進行統計分析,為學校決策調整提供依據。通過過程與結果、管理與服務、精細化與信息化等三個融合,助推教學管理決策者、管理者從思想上改變教學管理理念。
隨著教學改革不斷深入,對學校現有的人才培養模式、課程教學模式和評價模式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再者,信息技術更新換代快,現有教務系統在性能和安全上也需進一步提升,以適應當前的技術要求。經過對學校教務處進行深入調研,發現現有的教學綜合管理系統及平臺還存在需要完善的地方。
1)缺乏靈活可控的教務綜合管理系統技術架構。目前學校教務綜合管理系統使用緊耦合系統架構,系統構造復雜,某個小功能的修改都可能導致其他多個模塊使用出現問題,非常不利于系統的迭代更新和流程再造。學校教學業務不斷變化,需要教務系統有新的流程重造和功能變更。這些在現有的系統構建模式下難以解決,學校需要考慮業務在變、需求在變的常態化變化中,如何實現教務綜合管理系統靈活可控,實現可持續發展。
2)無法支撐新的教學改革需求。隨著我國高等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教學模式出現完全學分制、多元化培養、OBE導向人才培養等多元化趨勢,這對高等院校的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相應的,教學管理難度也日漸加大。現有的教務綜合管理系統采用傳統式專業計劃的培養模式,難以適應新型的人才培養模式。只有采用更加靈活的、可擴展式的系統架構支持學校的教學改革,才能應對多樣的人才培養模式,進而適應教學改革的根本需求。
為了進一步擴展與提升學校數字校園的建設成果,同時對遺留問題進行全面梳理和解決,基于微服務的軟件基礎架構便成為教務綜合管理系統完善的最佳選擇。
1)支持分級權限管理和流程自定義。教務綜合管理系統采用微服務架構,支持多級權限管理模式,方便教學管理權限逐級分配及分析,為管理員省去職責權限分配環節,加快工作運轉流程。通過權限配置,能根據用戶身份建立不同的角色及配置不同的權限。滿足學校不同層級管理者的管理要求。同時采用系統內置流程配置,提供流程自定義功能,能靈活適應教學改革管理機制,助力高校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2)支持多學制教學模式。系統能夠根據高職院校教學特點,靈活配置培養方案參數,滿足學年學分制、完全學分制、學年制并存的教學管理模式需要,可適應學校教學管理、教學改革(學分制)、教學整改等要求,如:大類招生改革、學分制改革、導師制教學改革、訂單班教學、二級管理改革等。提供簡便、快捷的網絡化信息化教學服務,幫助教學過程平穩運行,形成教學服務閉環,全面助力學校教學改革,促進教學服務智能化發展,
3)體現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基于微服務架構的教務綜合管理系統,一是采用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注重整體平臺的個性化需求,體現以“服務”為中心的核心目標,實現系統二次應用快捷開發,最大限度滿足學校實際需求。二是提供教務Ai智能助手,結合語音識別與輸入技術,圍繞校園管理與個人服務,以最簡單的方式實現服務推送,為師生提供便捷的在線服務。三是結合教務自助打印終端,解決學生成績單、學位證明材料打印難的問題。
4)實現智能化排課。依托智能排課算法(結合貪心算法、回溯算法等多種算法)支持一鍵自動排課,排課過程清晰可見,排課結果可靈活調整,極大提高教務管理者的排課效率。再者,圖形化的排課頁面,合理規劃安排排課順序,體現時間、課程,老師、教學地點四者的關系,實現資源最大化利用。另外,拖拽式的排課方式非常直觀、便捷,實現所排即所得。
5)滿足靈活、高性能選課需求。通過微云計算技術及引入Redis緩存技術和策略,形成完善的選課高并發支撐環境,可支持2萬人同時在線選課,并確保服務器運行穩定、無宕機現象發生。靈活的選課機制設置功能,能滿足學年學分制和完全學分制下的各種選課模式需求,要求包括:多選課分類設置(包括必修選課、選修選課、本學期計劃內選課、公共選修課選課)。
6)多元化安全保障與預警機制。可針對敏感數據進行多重保障,加密關鍵信息,并記錄所有操作軌跡。一旦敏感數據出現修改、更新操作,系統自主檢測提示,有效保障系統內的數據安全。為避免成績錄入過程因電腦故障等異常原因造成數據丟失,系統設置關鍵數據警戒閾值,根據數值提醒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