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璟瑤
(石家莊工程技術學校,河北 石家莊 050000)
中等職業學校課程基本分為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必修課程有公共基礎課、專業技能課程和綜合實訓課程,選修課程有綜合素養課程和勞動就業課程。近年來,通過國家級、省級精品課、優質課的建設,課程結構和質量有了進一步提升,部分課程建設了課程網站,建設了課程配套相關文件,出版了對應教材。但與此同時,時代的發展與職業技能的不斷升級又對課程建設提出的新的要求和挑戰,中職學校亟需建立適合自身體系發展,即診即改螺旋式上升的課程層面診斷與改進體系,從而推動課程質量不斷提升。
經過實踐與研究,確定課程層面診改的整體思路是建立機構、完善制度、打造雙鏈、構建循環。
建立機構:課程診改成立了學校、教學系和課程三級機構,分別負責三級課程診改工作。
完善制度:基于8字質量改進螺旋,構建了質量體系框架,重新梳理了課程相關制度,將診改融入日常,查漏補缺,動態調整,重點制定了課程層面教學診改制度。
打造兩鏈:打造目標鏈,在學校十三五發展規劃的基礎上制定了《學校課程十三五建設規劃》;教學系分別制定《教學系課程十三五建設規劃》并進行目標任務分解;每門課程制定課程建設規劃和年度建設計劃,明確目標、對照標準制定了計劃和措施,形成了課程建設的規劃鏈。
打造標準鏈,整理國家相關的教學標準,完善學校的課程建設標準,對學校的教學管理制度分類進行梳理。最終編寫了各專業課程標準,形成課程標準體系。
構建循環:構建課程建設“8字”質量改進螺旋和課堂教學“8字”質量改進螺旋。
1)課程自主診斷。基于課程診斷指標體系,各課程每學期結合業務平臺數據,開展課程自主診斷,方式為依托學校“一系統,兩平臺和多模塊”診改系統,對教學過程數據進行源頭采集,及時掌握和分析課程教學狀況,實施動態監測,強化預警功能,做到精準診改。(1)課程診斷指標體系。由5個診斷緯度組成,共47個診斷點。分別是課程設置與規劃、課程團隊、課程資源環境、課堂教學情況、課程目標達成度及評價。學期末,根據各業務平臺即時采集的數據,依據課程診斷點,得出每門課程自診得分。(2)生成課程畫像。教學診改大數據分析平臺自動生成畫像,從畫像中可以觀測每門課程的全部數據,如課程的基本情況,課程自診得分及全校的平均分。(3)查原因改問題。根據課程診改畫像進行數據分析,各課程根據數據分析,發現問題、找出原因,制定改進措施,指定責任人和完成截止時間。(4)自診報告的撰寫。根據畫像和數據分析結果撰寫自診報告。兩輪自診課程全部根據畫像完成自診報告。學校根據各課程畫像,對全校自診課程進行整體數據分析,并對所有自診課程5緯度進行分析。仔細分析薄弱項診斷點找到原因,如:智慧課堂涉及的診斷點得分太低,差距大,原因是智慧課堂上學期才在全校推廣,使用情況不太理想,還需采取相應的措施。最后編寫全校課程建設質量報告,查問題,找原因,制定措施,進行改進。2)常規教學診斷。基于課程教學標準,學校對課程管理、教學運行和課程考核進行監測,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教學檢查分為階段教學檢查和日常教學檢查。
日常教學檢查,加強了督導檢查和質量提升,逐漸形成了以學校督導、教務督導、教學系督導的三層督導體系,形成了日檢查、周匯總、月排名的常規督查制度。
經過第一輪課程層面的診斷與改進情況分析,發現以下問題,制定改進措施,并進行改進,取得明顯的成效。
1)課程設置與工作崗位對接程度不夠。針對診改問題,著手進行了第一輪工學一體化課程改革,開發相關專業課程,成立專業建設委員會,企業專家參與到課程開發與建設中。形成課程標準、課程藍圖、課程教學實施方案、教學計劃等全套課改資料。課改課程全部都建設課程網站,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了豐富的課程資源。從兩輪自診數據可以看出,第二輪自診課程設置與規劃平均得分3.58分,比第一輪提高了79%。2)課程團隊整體素質有待提高。為加強青年教師培養,以老帶新傳幫帶,完善青年教師聽課制度,鑒于教師下企業鍛煉少,完善教師下企業的相關制度,鼓勵教師利用寒、暑假到企業一線進行崗位實踐。加強科研管理,將診改融入教研活動,修訂了教研指導意見,并根據“找問題、查原因、訂措施”的思路修改了教研活動表。經過一輪診改,教師的教學和科研水平都大幅度提高,近兩年在全國和全省各類教師比賽中屢獲一等獎。教學改革還為教研提供了內容,診改后的兩輪自診數據也可以看出成效,課程團隊這個緯度的分值有所提高。3)各專業沒有系統的課程標準。為進一步落實課程標準,完善課程體系,利用寒暑假組織教師下企業調研課程教學內容,統一修訂課程標準并裝訂成冊,為課程教學提供了診斷依據。4)課堂教學情況不太理想。針對該問題引進智慧課堂教學平臺,智慧課堂是基于互聯網環境下,順應現代信息化發展的一種課堂教學模式。智慧課堂的應用,通過手機可以做到課前推送教學資源,建設學習任務,課中創建教學活動,課后及時反饋,教學日志移動化,方便教師填寫教學日志。上完課,學生手機移動端立即可以對任課教師進行評價,同時邀請多位專家到校為教師做專題培訓。這些舉措促使教師提高了教學效果,學生的獲得感增強,教學方式的改革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5)課程資源有待于豐富。加大課程資源建設資金投入,升級學校課程資源建設網站,豐富課程資源,舉辦實訓工作頁比賽。加大教師信息化培訓力度,通過混合式教學改革,提高課程資源的利用率,邊使用、邊更新,確保資源的有效性。
經過課程層面教學診斷與改進工作,課程建設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同時又對教學評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課程層面的教學診改是中職診改的核心工作,課程是教學工作的基礎和核心,課堂是教學的前沿陣地,是質量生成的關鍵環節,教學質量提升將是中職學校一直不斷向上提升的驅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