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立輝
(吉林省延邊圖書館,吉林 延邊 133000)
目前我國大多數圖書館與博物館都對相關的文獻進行數字編寫工作,以更好地完成對一些古籍孤本和比較珍貴的圖書資料的儲存,但是對文獻數字影像資料的制作過程是十分復雜的,是需要專門的人員排取專業的技術進行相關的編寫工作,在編寫過程中要嚴格規范相關資料的使用流程,才能保證我編寫的意義。
1)數字影像。數字影像就是通過用照相機或者是攝像機進行拍攝的各種物體以及各種掃描機所掃描出來的相關資料,比如說各種建筑的手稿,以及各種自然景觀的圖片等等。目前我國的數字影像技術是以點的三個形式進行采樣和映射的,在每一個像素中都被賦予了不同的顏色,總共有黑白灰三種色調,而每個色調只有以二進制的形式來表示,然后通過相應的計算機技術,對這些二進制的像素進行儲存壓縮以后,后人便可以通過計算機來查閱這些相關數據,該技術就是數字影像技術,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人們對于某些資料的保存效率和安全性,另外還可以為后人提供更多的資料借鑒和參考。
2)分辨率。分辨率就是指分辨空間細節的能力,在人們日常的生產生活中,通常用數字影像采樣時所使用的頻率來表示相應的分辨率,所以分辨率的單位一般是dpi或者ppi,通常情況下,像素的大小是與采樣的頻率有直接關系的,如果在同樣的空間條件下,采用的頻率越高,那么分辨率就會越高,采樣頻率越低,那么分辨率就會越低,通過該理論,可以通過提高采樣頻率來提升相應資料的分辨率,但是仍然要注意的是,即使分辨率夠高,但是在將影像放大到一定程度后,我們看到的仍然是構成影像的單個像素。
3)像素尺寸。像素尺寸就是用像素來表現不同的資料,在水平以及垂直上面的大小,用影像的高和寬分別成DPI的數值,便可以得到影像的像素尺寸。比如說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通常用兩個數值相乘來表現某一個相機所形成的像素尺寸。同時在進行像素尺寸的表示過程中,要特別注意dpi和ppi的轉換,這兩者在本質上是一致的,但是由于使用習慣不同,在不同的區域內,所用的像素尺寸是不同的,要特別注意它們之間的轉化關系。
4)位深度。位深度是指每個像素所用的比特數,即每個像素所用的顏色數量,位深度和每個像素所用的顏色數量是成正比關系的,位深度越大每個像素所用的顏色數量就會越豐富,從照片的發展史就可以看出來,從之前的黑白照片到現在的彩色照片,位深度發生了極大的增長,相應的就出現了,現在我們看到的豐富多彩的照片。
5)動態范圍。動態范圍是指依附照片中最亮的范圍與最暗的范圍之間的差,動態范圍越大,所能表現得影調就會越豐富,騎在一幅照片中,如果動態范圍越大,說明在照片中所含的飲料就越豐富,該照片的層次結構就會越分明。但是要注意的是,動態范圍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他與影調之間有對應關系。
6)文件大小。帶對相應的資料進行掃描過程中,肯定會涉及文件大小的問題,如果文件越大,那么掃描的時間和所占用的空間就會越大,文件越小,掃描的時間和所占用的空間就會越小,但一般情況下文件的大小通常會用文件的面積為深度和DPI 這三者相乘來獲得。一般來說,文件大小的單位一般有四個,分別是KB MB GB和TB,每一單位之間的進制是1024。大家對文件進行掃描,之前要先對文件的大小有一個預估。
7)壓縮。壓縮就是對相應的文件進行瘦身的一個過程,可以減少該文件的掃描時間以及所占的空間,以方便存儲處理和傳輸。通常情況下,數字影像的電子文件大小會非常的大,所以都會用到相應的壓縮技術,而目前我國的壓縮技術已經有了突破性的進展,在壓縮過程中,不會對相應的文件產生損害,這種方式被稱為無損壓縮,通過無損壓縮的文件再進行解壓,以后不會對原文件產生任何的損傷。當然,目前所存在的壓縮方式種類也是十分多的,不同的壓縮方式也具有不同的壓縮效果和壓縮成本,各單位要根據自身具體的情況來選取不同的壓縮方式。
1)模擬數字轉化。在文獻數字影像制作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就是要進行模擬數字轉化,但該過程中不僅要將原文件由模擬轉化為數字,在這個過程中,需要非常專業的相關技術人員進行操作,但是在該構成中,不止要考慮技術要素,還要考慮具體的資料尺寸,細節還有色調范圍,以及是否為彩色等等。這些因素都對模擬數字轉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如果再轉化過程中不考慮全面的話,那么就很有可能導致模擬數字轉化過程中出現錯誤,導致轉化前的源文件與轉化后的文件內容不一致。一般來說,源文件的類型有很多,相應的模擬數字轉化的方式也多種多樣。這是因為對于不同的源文件進行模擬數字轉化過程中的要求,不同以及轉化完成后的質量要求也不同,所以要針對不同的原文件,采取不同的模擬數字轉化方式,爭取在數字轉換完成以后,可以符合相應的要求,以免出現各種各樣的質量問題,同時,在轉化過程中,還要考慮到成本的因素。
2)質量控制。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很多照片在拍完以后發現照片的色彩跟我們平時所見識到的真實色彩是不一樣的,這就是在拍攝過程中由于各種各樣外界因素對成片所造成的影響,比如說陽光燈光等因素。所以在一張照片拍攝完成以后,要使用相關的技術進行處理來確保照片的質量,這就是質量控制。質量控制的過程包括檢驗數字產品的質量精度和一致性等,若干程序和技術,另外,在質量控制過程中,可以分為兩個層次,首先是初始層次,其次就是經常性評價,不管是哪一個層次都要在質量控制過程中制定相應的控制措施來確保質量控制的有效性,在質量控制階段主要對周圍的觀看環境,人員特性以及色彩進行相應的管理,保證相關資料的質量。
3)呈現和保存。經過以上各步驟對相關文獻數字影像的制作過程已經基本完成,接下來就是相應的呈現階段,在呈現之前,一定要對相應的呈現資料和所需要用到的呈現平臺進行進一步的檢查,以確保在呈現過程中不受其他因素的影響,確保最終的呈現質量。最后就是要對相關的微信數字影像進行儲存,在儲存過程中,可以進行相關的壓縮,但在壓縮時一定要采取無損壓縮的方式,確保相關資料不發生任何損傷。
綜上所述,對文獻數字影像進行編寫工作是目前我國大多數圖書館和博物館都要進行的一項工作,即使在該過程中會面臨很多的技術難題,各單位也要想盡一切辦法去克服,按照相關的流程,選取專業的編寫人員對相關資料進行編寫工作,另外還要不斷完善我們的編寫技術,開發出更加先進的編寫方法與程序,提高文獻數字影像資料的制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