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嘯翔
(河南高速公路發展有限責任公司鄭州分公司,河南 鄭州 450000)
隨著網絡技術的蓬勃發展,網絡文化日益滲透在人們的生活、工作、學習、娛樂中,網絡文化以互聯網為載體呈現出日趨完善的文化樣式。網絡文化以其開發性、虛擬性、補償性、大眾性等特征受到廣大職工的喜愛。在網絡文化的視域下,職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流意識形態地位受到沖擊,負面的網絡文化對職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因此,需要積極探索新時代職工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發揮網絡文化的優勢,增強職工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 染力。
文化不是與生俱來的,是人們在社會生產和知識進步中逐步積累成的。繁榮的互聯網時代所締造的網絡文化,是我們現代文化中的一種類型。馬克思指出:“環境的改變和人的活動或自我改變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解釋為革命的實踐。”網絡文化就是在信息大革命時期應運而生的,它與其他文化類型相比具有獨特的特征。
1)開放性。網絡世界沒有疆域,某些領域中缺少約束和限制,人們可以通過互聯網發表觀點和思想,任何國家和民族的文化價值觀念都可以根據創建者的理解在網上進行輸出,這也就形成了信息大爆炸。網絡造就了一個文化的“大市場”,各種思想文化都可以放入到展架上,通過點擊供人們品鑒,品鑒過后,根據個人的意愿吸納接收,同時又可以評說轉載,形成一個新的網絡文化產品。網絡文化不受時間、地點、人群、形式、內容等方面的限制,只要想發表和傳播隨時可以制造出新的網絡文化產品,這種極大的寬容和自由形成了網絡文化形式和內容的開放性特征。
2)虛擬性。互聯網的產生,以計算機等電子產品為基礎構成的虛擬網絡,伴隨著智能手機功能的不斷進步和無線網絡的發展,原有的一定范圍的虛擬空間更加得到拓展和擴大,使得千里之外的信息可以隨手可得。在虛擬的網絡中,網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過網站和軟件等平臺實現溝通、交流和互動;工作中可以傳遞文件、收發通知、召開會議等;娛樂中可以不受地域和場地等的限制進行觀影、游戲、讀書等活動。人們將現實活動逐步轉移到虛擬的網絡空間,形成了獨特的網絡文化屬性。
3)補償性。當今社會網絡有著巨大的吸引力,微博、微信、微視頻及各種App成為網民每天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通過各類平臺可以大膽地發布自己的意見看法,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展示自己的過人之處,并相互學習、幫助、尊重,使自我價值得到極大地展現,這在現實生活中是非常難得的機會。網絡為人們提供在現實生活中難以得到的最好的補充,具有補償性特征。
4)大眾性。網絡文化也可以說是“草根文化”,每個網民都有發布自己觀點的機會,人們在尊敬崇拜專家學者的同時,也會將他們的思想進行比較分析,并從新的視角提出自己的看法。在傳統媒介上,普通老百姓缺少話語權,沒有表達的載體,網絡的出現打破了這一瓶頸,使得少數人對知識和信息的壟斷難以持續,廣大網民都可以直抒胸臆。國際互聯網已成為一個世界性、大眾性的全球信息網絡,被視為“第四媒體”,傳播媒體服務的對象就是全民大眾,好的網絡文化產品一旦出現后,點擊率高,轉載速度快,能夠成為大眾化的網絡文化產品。網絡文化的大眾性,能夠構筑整個社會的神經系統,將相互分離的個人的智慧,轉化為更高層次的組織智慧、國家智慧和人類智慧。
思想政治工作是經濟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線,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思想政治教育也要同客觀存在保持一致,緊隨時代潮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充分利用好網絡。
1)開辟教育工作新陣地,辦好管理好企業內部網站。在當今的信息時代,網絡對人們的工作、生活、學習及思維方式產生著越來越大的影響,瀏覽網站已經成為普通人獲取信息的一個主要渠道,網絡成為各種思潮和輿論競相占領的一個重要陣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要符合時代潮流,結合時代環境來開展。隨著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建立起了自己的局域網。局域網的應用,大大提高了內部的管理能力和工作效率,擴展了企業業務經營和信息共享范圍,也為企業創造性地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的機遇。企業的黨組織應從戰略高度對待職工群眾從網絡上獲取優質信息的需求,開辟新的思想政治工作陣地,明確指導思想和工作方針,長遠規劃部署,建立一個系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網站,實現“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的目標。
2)提倡現代與傳統方法相統一的思想政治教育。當前,基于網絡技術的“微”文化迅速竄紅,微博、微信是最富于特征的表達方式,一般平民、文人、明星乃至政治家們都喜歡使用它。微博論壇、微信公眾平臺以其表達自由、開放寬容、個性張揚、專業精神贏得了廣大職工群眾的喜愛,和E-mail、QQ、MSN一起逐漸成了思想交流的重要渠道。充分利用網絡的交互性、超時空性等特點,建立工作人員博客網站、QQ群,微信群、聘請專兼職思想政治教育者擔任博主、群主,開辟網上交流的新渠道,創造平等、自由、信任、共享的交流空間。當然也不能忽視傳統的教育方法,這已實踐證明了其有效性。
3)遵守制度,興文明上網之風。根據網絡社會對網絡行為的道德要求,在開展網絡道德教育、倡導網絡道德禮儀新風的同時,要根據職工的實際上網情況有針對性地制定網絡道德約束機制,即通過利益調控機制和紀律、法律制度等強制措施來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施。在實際的網絡生活中,除應遵守文明上網的基本規范外,還應做到以下幾點:要善于網上學習,不瀏覽不良網站;要誠實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詐他人;要尊重他人隱私,不散布虛假言論;要遵守網絡道德,不扮演黑客角色;要增強自護意識,不隨意相信陌生人;要增強辨別能力,不輕信網上流言;要維護網絡安全,不破壞網絡秩 序等。
4)借助輿論力量,營造健康的網絡文明氛圍。營造積極向上的網絡文明文化氛圍,是提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實用有效的手段之一。法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提出的“文化適應性”原則認為:人的自然本性的發展必然受到民族、歷史、社會、文化的影響,因而教育要適應社會文化的要求。環境影響決定了那些潛在行為傾向可成為實際的行為,為培養高尚的思想品德提供了有效的途徑。我們要借助輿論的力量來實現網絡道德教育,通過輿論傳導、褒揚善舉德行,譴責、鞭撻缺德行為,使整個網絡社會形成揚善懲惡、扶正驅邪的良好氛圍,引導、激勵、敦促職工做有道德的網民。
綜上所述,新的歷史時期做好企業職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僅是企業發展的一項重要內容,同時也是培養綜合素質人才的關鍵。網絡文化下職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著諸多問題,因此,企業需要勇于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積極解放思想,創新教學方式,針對網絡文化的現實特點,切實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