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清
(北京農業職業學院,北京 102442)
高校所需構建的思想政治工作體系應該是一個結構穩定、力量協調、全程貫通并富有活力的有機整體。體系內主要包括教職工和大學生兩個思想政治工作系統,前者是后者的必要前提和基礎,后者是前者的終極需要和目標,二者緊密聯系,交互作用,相互促進,同向發展。顯然,教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系統的建構、完善和發展是深入推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化建設的重要環節。因此,理論工作者和實踐工作者應基于體系化視域深入思考高校教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系統的建構問題。
對于高校學生教育管理來說,所有工作都要圍繞學生去開展,因此學生是教育管理工作的核心,而當下的高校正是缺乏這一理解,無法有效培養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必須要突出以生為本的理念,作為我國重要的人才培養基地,大部分工作都要以學生為基礎進行,所以高校在教育過程中要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如何能讓學生發展得更好,才是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未來高校教育管理體系,必須要圍繞學生來制定,包括各種教育管理資源等,并以學生的發展目標為標準,融合高校思政教育,培養學生的價值觀念,確保其成為高素質型人才。
網絡的脈絡深入到社會的各方面。人們的生活方式在網絡技術的推動下發生的劇烈變動,出現了日新月異的進步。大學生對以手機等為代表的新興社交媒體應用愈加頻繁,而對傳統溝通方式日益放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雖然能認識到網絡新媒體等發展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響,但普遍存在對新媒體的應用不夠深入。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課堂上固守已經過時的教學方法,單純依靠口頭講解,滿堂課進行教學。在課堂上,不會或不使用多媒體技術,甚至出現連PPT都不會用的狀態。課下,一些教師保持高冷的姿態,不愿意理睬學生,更不用說和學生交流。也有部分教師忙于自己的科研或各種事務,在雜事纏身中很難再拿出精力和學生溝通。一些高校或馬克思主義學院沒有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網站,即使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網站的高校或馬克思主義學院對網站的更新、充實不夠,停留在只有框架的基礎上,更不能引導學生關注、使用網站學習。
在當下這個時代背景中,信息技術可以有效應用在教育工作中,甚至可以推動學生教育管理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這比較依靠于互聯網平臺,并以此為基礎開展教育管理工作,為學生提供正確的思想引導,提升高校的教育管理有效性。高校可以通過建立互聯網平臺以及學生教育管理模塊,并完善教育管理制度等,例如在互聯網平臺教育管理模塊中,可以充分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以此來實現教育管理與思政教育的充分融合,對學生進行有效引導。其次也可以通過其他網絡技術,獲取學生的學習動態,并借助QQ或微信等軟件,為學生傳遞更多教育資源,從而提高教育管理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質量和影響。除此之外教育工作者,也可以通過學生關注的信息內容進行解讀,并了解學生的想法以及思想政治中存在的不足,針對學生做好教育管理工作,因此高校要利用好互聯網技術,促使學生教育管理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充分融合。
在課堂上,有些教師不研究教學方法,始終堅持自己全程教授,甚至都不愿提問學生,更談不上教學具有趣味性,為了增加學生的學習熱情,可采用課堂討論,情景劇、話劇、小品等形式。思想政治教學要將老師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單向循環變為教師到學生再到教師的信息流動雙向循環。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可以采用多種方式開展實踐活動。如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中,學生可以進行微公益、參加庭審旁聽等實踐活動。在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中,學生可以通過研究某一歷史事件或歷史任務,也可以結合黨的十九精神開展專題研究。高校和馬克思主義學院要爭取多建立大學生實踐基地。實踐基地的建立要從實際出發,謹慎選擇,如馬克思主義學院和所在城市的各基層單位合作。實踐教學不能流于表面形式,要下大力氣,采取切實的措施,將學生的學習氣氛調動起來使學生投入到實踐學習中。學生要親自參加活動,在這個過程中提升道德行為的水平,感悟生活的智慧。教師在實踐活動中要親自指導,有條件要帶隊參加不能只讓學生定計劃,作活動,而自己高高掛起,對活動不聞不問。高校要積極尋求與外校合作,共同開設網絡公開課,邀請名師授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課堂授課之外,可以開設畢博網絡課程,慕課,引導學生在網絡平臺上學習。
隨著大學生的主體意識不斷增強,在高校思政課教學中要不斷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首先,在選擇教學方法時,要考慮到在教學中要根據學情,針對不同學生群體和不同教學內容而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比如,為了提高學生道德水平,可以靈活運用科爾伯格的道德兩難故事法,讓學生根據案例的內容結合自己的道德認知,進行道德判斷。其次,大學生在學習思想政治教育之前,自身已經擁有豐富的知識經驗,所以教學過程不能提問過于簡單無意義的問題,而要遵循大學生的思維特點,有規律地對學生施加教育影響以促進學生的發展。比如,將社會熱點、焦點問題融入《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的課堂教學中,把社會中比較有爭議性的話題拋給學生,通過討論或辯論的方式,讓學生以自身經驗為橋梁,連接上新知識點,教師再結合實際詳細講解本堂課的核心知識點,從而讓學生明白思想政治教育與日常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激發學生學習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興趣,培養學生在日常生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高校對于學生的教育管理,會影響其未來的成長,而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則會為其樹立良好的價值觀念,因此會影響國家與社會的發展,所以高校要促使兩者得到有效融合,將目光放得更為長遠,以此來尋求更好的融合方法,讓學生能與社會實現完美對接。當下推進學生教育管理與思政教育融合,是最為重要的思想引領任務,必須要發揮出教學的載體作用,為學生傳遞正確的思想。其次過程中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并按照學生的發展需求,使用更為有效的教學方法,以此來促進學生獲得綜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