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瀟翊
(廣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廣西 河池 547000)
工業化社會發展中,機械成為社會經濟體系的重要工具,創新能力成為高職院校機械類人才培養的核心。其在機械知識講授過程中,需要利用機械專業實踐活動、差異化教學設計,激發學生創新思維,鍛煉其機械專業知識創新應用的能力。而在當前時期,完善機械類專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是高職院校的核心任務。
現階段,職業教育在我國高等教育事業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為我國社會經濟注入有力的人才支撐。隨著我國機械化程度的提升,職業教育中機械類專業人才培養需求明顯增加。而根據新時期機械行業人才素質、職業能力的相關要求可知,創新能力成為該類人才的關鍵素質。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是高職機械類專業所采用的新型教育手段,是利用現代化教育理論、教育理念,培養具有創新思維及能力的機械專業人才[1]。但由于高職院校改革工作內容尚未全面,其創新人才培養速度緩慢,部分院校依然采用傳統教育方法,使得機械類專業學生實踐機會減少、創新能力難以提升,嚴重影響著我國綜合型機械人才的培養。為此,需要通過系統的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工作,完善高職機械類專業課程體系,關注學生創新意識的形成與轉換。
通過對高職機械類專業人才培養的調查可知,目前,機械類專業在培養創新人才時,依然面臨著以下問題。一方面,基于學生角度分析,其在參與高職院校組織的創新活動時,通常會在初期保持學習熱情,后期主動性較弱,僅靠短時期的活動完成實踐任務。此種行為凸顯出,學生學習目的尚未明確,整體積極性較弱,難以長期在創新活動中積累機械專業知識,導致高職院校機械專業創新人才培養方案無法有效落實,教育培訓效果不佳[2]。另一方面,根據創新活動期間學生實踐能力、創新意識克制,其綜合素養明顯呈下降趨勢。多數學生盲目運用理論知識,機械基本技能掌握不到位,且不能客觀看待傳統機械、現代機械。與此同時,高職學生在機械知識運用中,僅沿用書本內、課堂上的設計案例,自身創新意識薄弱,不符合現代社會中對機械行業的創新人才培養要求。
1)多渠道培養創新人才。高職院校在機械類專業課程開展中,應為該專業學生建立全方位的培養機制,多渠道培養創新人才。機械產品制造、機械設備調試、設備維護、產品設計是機械類專業人才的從業方向,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時,教師需要從理論學習階段,引導學生深入思考。使學生在理論學習基礎上,多層次分析機械知識運用中存在的問題,且具有創新問題解決方法的基本思路與能力[3]。進入機械知識運用時期后,教師需引進虛擬化教學工具,鼓勵學生用具有創造思維的設計方案運用所學知識。之后,高職院校應積極推進“產教融合”工作,與機械領域的相關企業,整合行業內的教育資源,為學生創新能力的應用提供平臺。在此基礎上,教師可利用線上網絡課程,微課視頻,啟發學生自主學習。某高職院校在互聯網發展的今天,將虛擬化技術、信息化平臺滲透在機械類專業課程實踐中,利用機械設備實訓管理平臺,生成系統化的教學體系。學生在虛擬仿真教學、教學資源共享、創新方案分析等子系統中,可在線查看資源庫內容,學習相關課程。不僅如此,線上課程中,其設計思路均已“創新能力培養”為核心,使學生在完成課程任務過程中,其創新思維得以轉變,成為具有專業技能的創新人才。
2)重視師資隊伍建設。教師是高職院校創新人才培養的主體,其綜合素質、教育水平同樣會影響學生創新能力的提升。因此,高職院校在機械類專業課程開展中,需要重視師資隊伍建設,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創新教育能力的教師隊伍。而根據機械類專業特點克制,該專業教師只有具備以下條件,才能培養出符合新時期機械領域人才要求的創新型人才。其一,懂得運用現代教育觀念,挖掘學生創新潛能,同時以學生為中心,兼顧其綜合素質、個人特長,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知道如何激發學生創新意識[4]。其二,可系統的掌握機械類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強,且能夠用新穎的形式講授專業知識,為學生夯實理論基礎。其三,本身創新意識較強,個人素質較高,能夠與學生建立良好師生關系,帶領其積極參與到創新活動中。基于上述條件,某校以“國培計劃”為標桿,實施青年骨干教師、教學名師、課程教學領路人等師資培養方案,成功培養出符合高職院校機械類專業創新人才建設需求的教師隊伍。
3)優化創新人才培養方案設計。高職院校機械類專業在創新人才培養過程中,仍需優化創新人才培養方案設計,將CDIO理念應用在課程時間中,同步培養學生專業技能、創新能力,強化機械類專業人才培養效果。CDIO理念作為新型教育觀念,尤為重視學生在學校中的探究,及其對專業知識深層內涵的思考,是學生創新思維產生的驅動工具。將CDIO理念融入機械類專業教學后,高職院校可高效率的完成創新人才培養任務。但是在培養創新型機械專業人才的過程中,相關教育工作者需通過以下方式,創新教學方法,改進人才培養方案設計[5]。一方面,教師獎機械類專業中的數控技術、焊接、制造、自動化、機械設計等核心內容進行匯總,分類設置課程教學活動。具體教學實踐中,將制造、設計作為創新人才培養的基礎內容,而將數控技術、自動化劃分為創新人才培養的特色專業課程,使學生按照課程類別,完成學習中探究任務。另一方面,教師獎案例法、情境教學、問題導學等教育手段增加至人才培養計劃中,重點訓練學生創新意識、問題思維,為學生創新能力的生成與強化打好基礎。
綜上所述,創新是機械領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而人才作為機械行業的核心組成結構,其創新能力直接關系著該行業的未來建設。高職院校需要在教育改革的關鍵時期,持續探索創新人才培養方法,從師資力量、學生創新活動設計、校內時間平臺打造等方面,多樣化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使其職業素養、專業能力達到預期要求,成為我國機械行業的中堅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