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小園
(重慶三峽職業學院,重慶 404000)
檔案的核心價值和最終目的是實現檔案信息資源的社會利用,即滿足廣大用戶對檔案信息資源的多元化需求。隨著新時代的到來,我國人民日益上升的精神文化需求愈發呈現個性化、多樣化、便捷化、信息化的新特點。檔案信息資源的綜合開發和融合利用也越來越受到重視,然而傳統的檔案管理和服務方式已不能滿足大眾對檔案利用的需求,檔案工作的跨界合作成為檔案信息資源高效利用的發展方向。檔案工作的跨界合作是跨越不同行業、不同機構的界限,不斷引入新技術、新思維、新模式,創新資源整合和共享的方式,實現檔案信息資源多層次、多維度的開發和利用。近年來,檔案工作的跨界合作一直是檔案資源利用的研究熱點,檔案館、圖書館、博物館、高校等不同機構都進行了檔案工作跨界合作的有益探索和嘗試,在資源整合、資源利用、文化價值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多的成果,但檔案工作跨界合作也存在一些問題,筆者分析了當前檔案工作跨界合作的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并初步提出了未來跨界合作的發展方向,以供參考。
檔案信息資源的跨界重組和融合是檔案部門與其他機構跨界合作的重要形式,目前已成為檔案工作跨界合作最普遍的方式。近年來,檔案機構與博物館、圖書館等文化機構的跨界合作是非常成功的,它們的合作豐富了檔案信息資源,實現了各自檔案資源的融合共享,提升了檔案機構傳統的服務內容和水平,受到廣大用戶的好評。由美國國會圖書館牽頭,多個國家和地區圖書館、檔案館和博物館等參與建設的世界數字圖書館項目,極大地方便了世界各地用戶對檔案信息資源的檢索和利用。上海浦東新區檔案館與數據服務企業合作,開發了“上海市民云”APP移動終端平臺,實現了15類民生檔案在線查詢,使檔案利用進一步突破時空限制,提速增效,切實解決檔案利用服務“最后一公里”的問題。
檔案機構與圖書館、博物館、企業等其他領域聯合開展的特色展覽,因其展覽形式新穎、展覽內容豐富、呈現形式多樣,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北京市檔案館與首都博物館合作舉辦的“享譽京城的老字號”展覽,北京市檔案館與德國海德堡市檔案館、北京市殘疾人聯合會等聯合舉辦的“殘奧之光——從海德堡到北京”展覽等也是檔案展覽跨界合作的成功探索,展覽效果好,社會影響力大。
借助傳媒行業在信息傳播領域的優勢和資源,檔案機構與報紙、雜志、電視、微信等傳媒行業合作,不斷拓展檔案信息和文化的傳播空間和形式,通過紙質、音頻、視頻等多元立體的表現形式傳播檔案文化,滿足了大眾對檔案文化的需求,拓展了檔案機構的影響力和知名度。一是與報刊、雜志等出版傳媒聯合出版檔案書籍、檔案專欄等,用珍貴的檔案資料重現了歷史,拓展了檔案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二是與新聞廣播領域合作開發影視作品,檔案類的電視節目、紀錄片、電影等,因運用了豐富和珍貴的檔案資料和影像資料,受到大眾用的喜歡和好評。
人才是檔案工作跨界合作的關鍵,跨界合作涉及多個專業和學科,如檔案學、圖書館學、文學、出版學、計算機等,但檔案機構普遍缺乏能掌握多種技術、跨多種學科的復合型人才。人員配置少,人才隊伍結構單一,多領域工作經驗缺乏,跨學科培養理念匱乏等是目前檔案機構的普遍現象,這些都限制了檔案工作的跨界合作。
檔案工作的跨界合作利用的是檔案機構豐富的館藏資源,但是很多檔案資源涉及國家安全機密、企業利益或個人隱私,這就給檔案資源的保密帶來了很大的挑戰。檔案工作的跨界合作勢必會造成檔案信息資源的流動和傳播,跨界合作的成果信息也呈現傳播快、流動廣的特點,這更讓檔案機構顧慮重重,如果涉密檔案的保護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將極大阻礙檔案機構跨界合作的意愿,影響檔案機構跨界合作的長效機制。
檔案工作的跨界合作已經初步取得了成功,檔案機構及其他合作機構都高度認可和贊同,但合作各方的利益分配問題成為決定跨界合作長久開展的關鍵。檔案機構大多為國家事業單位,管理方式偏于“行政化”,在與文化機構、企業或媒體合作的過程中對利益的分配往往不夠靈活和市場化,導致跨界合作雙方的合作意愿不強,跨界合作的持久性不夠,利益協調的分配成為阻礙跨界合作的重要因素。
跨界合作涉及改變檔案機構傳統的檔案開發和利用方式,涉及協調各個行業的管理和組織差異,這就需要加強組織領導,高效地溝通和解決合作中遇到的各種技術和管理問題。通過構建組織領導體系,協調處理合作雙方的關系,加大合作的力度和深度,在保障合作雙方共同利益的前提下,推動跨界合作的長久健康發展。
檔案機構豐富的檔案資源是檔案工作跨界合作的基礎和前提。受傳統觀念和信息化建設資金的限制,很多檔案機構數據庫建設非常滯后,檔案資源的數字化程度不高。因此,檔案機構應加快檔案數據庫的建設,盡快補齊信息化的短板,建立檔案信息資源高效檢索的技術平臺,實現檔案資源的精準識別和高效整合,推動檔案機構與其他部門的跨界合作。
檔案工作跨界合作需要的是復合型人才,人才的培養涉及檔案學、圖書館學、藝術、新聞傳播學、計算機等多種學科。目前,檔案教育和檔案機構的培養對打造復合型人才隊伍都比較薄弱,下一步要進一步優化檔案教育的課程設置,全面培養檔案專業人才,逐步建立培養復合型人才的渠道和方式。同時,應加大對現有檔案管理人員的培訓和繼續教育,重點突出跨學科領域的學習,加快構建檔案跨界合作的人才隊伍,為檔案工作的跨界合作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