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政協常委 李紅錄
近年來,我省堅持把提升企業創新能力作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加強政策引導和服務支持,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不斷提升。但還存在企業創新動力不足、金融扶持力度不大等問題,為此提出以下建議:
一是引導企業成為技術創新決策的主體。進一步激發企業創新動力,鼓勵和尊重企業根據市場需求自主決策技術創新研發方向和目標,政府在立項和政策上給予支持。發揮企業在政府創新決策中的重要作用,賦予企業更多“話語權”,吸引更多企業參與我省技術創新規劃、政策、標準的制定以及重大科技項目的決策。各地各有關部門制定技術創新政策時,事先征求企業和行業商(協)會的意見,并組織企業參與政策落實情況評估工作,及時修訂或廢止不符合創新發展要求的政策措施。完善科技成果評價機制,積極開展市場化評價,吸收企業參與社會成果評價工作,有關科技獎項評選向企業科技人員和技術團隊傾斜。
二是推動企業成為研發投入的主體。進一步加大對企業技術研發的財政支持力度,綜合運用政府采購、后補助、貸款貼息、風險補償等方式,引導更多的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增強企業創新活動風險承受能力。發揮創新券政策的引導帶動作用,推動金融機構、投資公司開發金融創新產品,設立創新投資基金,促進產業、科技與金融融合,為企業科技創新提供投融資支持。發揮稅收優惠政策對創新的促進作用,用足用好企業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政策,提升企業辦稅便利度。充分調動企業家創新積極性,各級政府應制定創新型企業家培養計劃,給企業家“補腦”,鍛造一支具有國際化視野和開拓創新精神的新型企業家隊伍,全面提升企業創新能力。
三是鼓勵企業成為科研組織的主體。積極實施科技領軍企業培育行動,加大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培育力度,加強技術研發機構建設,加大原創性技術創新力度,提升自己的科技創新水平。鼓勵企業與高校院所建立多種形式的合作關系,加快構建龍頭企業牽頭、高校院所支撐、各創新主體相互協同的創新聯合體,建立產業聯盟和聯合研發中心,力爭實現一批關鍵技術的突破,提升產業競爭力。我省實施的部分重大科技項目、科技計劃,也可委托企業牽頭,組織技術攻關。完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依法依規解決利益分配機制問題,堅定各方合作信心和投入決心,為科研機構與企業協同創新提供保障。
四是支持企業成為成果轉化的主體。提升企業引進科技成果的意愿,鼓勵企業從省內外高校、科研院所、先進企業購買重大科技成果,轉化產業關鍵共性技術。將京津作為科技資源核心源頭,建立“京津研發、河北轉化”協同創新模式,著力打造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推進河北省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建設,為全省企業承接京津科技成果轉化提供便利。利用線上平臺和線下載體,常態化組織科技成果發布、拍賣、交易、展覽展示等活動,搭建起科技成果與企業的對接平臺。改革科技項目立項和實施方式,強化成果導向,賦予科研團隊和技術人才更多的人財物支配權和技術路線決策權。
五是持續優化企業創新發展環境。進一步深化“三重四創五優化”活動,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按照“親”“清”新型政商關系的要求,建立完善政商溝通聯絡機制、容錯糾錯機制,依法保護企業合法權益。提高政策的精準度,建立“普惠化+個性化”的支持政策。加強政策宣講培訓,切實解決政策落實“最后一公里”問題,努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辦好全省創新創業大賽,開展技術創新示范企業的認定、培育和推廣,獎勵重大科研成果,加強宣傳報道,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營造全社會支持企業創新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