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政協常委 關軍鋒(代表民進河北省委)
按照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定位,能否有效承接轉化京津創新成果,對我省產業結構和經濟發展至關重要。“十三五”期間,我省堅持創新資源投入和產業集聚,“京津研發、河北轉化”的創新鏈條正加速形成。但通過調研發現,我省產業鏈條關鍵節點少,產業結構與京津創新結構匹配度低,制約了京津創新成果在河北的轉化。高新技術企業發展滯后,科技中介服務、成果轉化投融資平臺等綜合服務仍有待加強。
一、以創新鏈源頭供給為導向,集中資源培植我省優勢產業鏈,力爭重點突破、形成示范帶動效應。深化我省產業鏈與京津創新資源的有效融合,在信息智能、生物醫藥健康、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等主導產業,重點選擇三到五個發展前景好、基礎配套健全、鏈條相對完整、承接轉化能力強的產業,集中資源,“一鏈一策”加大支持力度。加大對領軍人才與團隊、高端創新平臺、產業鏈條和創新集群中的核心企業的支持力度,鍛造長板、補齊短板,形成具有更強創新力、更高附加值和更高集聚能力的產業鏈鏈條,促進京津創新鏈和我省優勢產業鏈的融合發展。發揮好示范帶動作用,推動我省優勢產業與京津創新鏈有序對接,依靠科技創新,全面提升我省產業鏈能級。
二、完善配套,強化支撐,提升戰略性新興產業對京津創新成果的承接轉化能力。圍繞我省戰略性新興產業,聯合京津科研院所,在我省建立產業研究院,重點推進中國科學院雄安創新研究院、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建設。發揮石家莊藥用輔料、保定新能源與智能電網等國家級創新型產業集群和石家莊衛星導航、唐山機器人、承德儀器儀表等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的產業集聚優勢,加快省級以上戰略性新興產業示范基地建設。針對戰略性新興產業與京津創新資源之間存在的結構匹配差異,完善產業配套,提高產業支撐能力,依托產業園區和產業聚集區,著力在細分行業培育一批龍頭企業。針對產業鏈斷點堵點、短板弱項,做好強鏈、補鏈、延鏈、創鏈工作,提升融入京津創新鏈條的能力。
三、健全機制,做好服務,營造創新鏈產業鏈融合發展的良好環境。進一步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和“放管服”改革,優化科技成果轉化審批監管體系,營造“政策更優、門檻更低、審批更少、服務更好”的科技成果轉化環境。培育一批專業化、規模化、規范化運營的科技中介機構,支持和引導科技中介向服務專業化、功能社會化、組織網絡化、運行規范化方向發展,提高專業化科技管理和服務水平。探索通過天使投資、創業投資、知識產權證券化、科技保險等方式推動科技成果資本化,鼓勵商業銀行采用知識產權質押、預期收益質押等融資方式,為促進技術轉移轉化提供更多金融產品服務。推進河北省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建設,構建京津冀三地技術要素市場體系和省市縣三級技術交易網絡體系,促進縣域整體創新水平提升,提高縣域科技型企業參與融入能力。
四、協同共建,整體推進,打造京津冀創新鏈產業鏈深度融合發展高地。提升京津冀三地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利益共同體意識,大力推進三地跨區域研發、轉化、生產一體化發展。依托河北產業發展基礎和特色優勢,聯合京津,合力搭建服務平臺,構建區域服務體系,利用京津冀科技創新資源優勢,加速發展未來產業集群。促進與京津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和產業布局優化,錯位發展配套產業,推進區域產業統籌整合和深化改革,在雄安新區、張家口國家可再生能源示范區、曹妃甸區等京津冀重點產業合作園區共建一批創新社區,形成要素融合和主體協同的創新創業區域協作系統,促進京津冀技術、人才、資本、產業、空間資源充分協同和互補合作,構建互利共贏的發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