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政協參政議政人才庫專家 高 智
新產品是科技創新成果的集中體現。近年來,我省高度重視科技成果轉化,相繼出臺了一系列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法規和政策文件,科技創新成效明顯提升。但整體水平與全國仍有較大差距。新發展階段,建設創新型河北,必須把新產品市場培育擺在突出位置,全鏈條推進科技成果轉化。
一、發揮政府職能作用,分類支持新產品推廣應用。借鑒發達國家和先進地區經驗,研究出臺我省加強新產品推廣應用的意見,編制重點新產品推廣應用指南,建立新產品市場推廣分類支持機制,對技術和市場較成熟、需求量較大、認同度較高的新產品,運用市場手段給予普惠性支持;對處于技術初創期、市場培育期的新產品,運用政府采購、用戶補貼、示范應用、資金補助等手段給予支持;對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市場空間大、帶動能力強、產業鏈長,對產業發展有重大影響的新產品,組織實施年度推廣應用計劃,聚焦政策、聚集資源、聚合力量給予傾斜支持。
二、延展創新政策鏈,覆蓋成果轉化全鏈條。任何需要“市場化”的創新產品都需要上市培育期,而且這個培育期充滿風險,這是很多企業對創新和成果轉化畏懼不前的重要原因。但現行創新政策往往“重研發、輕轉化,重產品、輕市場”。如現行加計扣除政策,只針對企業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發生的研發費用,對風險更大、更為關鍵的新產品推廣應用和市場培育環節卻沒有有效覆蓋。建議在深入落實國家支持首臺(套)相關政策的基礎上,推動創新政策鏈向新產品市場推廣環節覆蓋,將支持研發的稅收優惠、資金補貼等政策延展到企業新產品營銷推廣和市場模式創新活動。
三、完善政府采購機制,促進新產品市場發育。我國科技成果轉化法雖明確通過政府采購等方式對科技成果項目給予支持,但政府采購法及相關管理辦法均沒有相應的導向性規定,加上采購招標中基于節約公共資金的低價中標原則和追責機制,尚處在市場培育期、價格相對較高、市場認可度尚不高的新產品根本無法進入政府采購目錄清單。建議盡快修改完善相關政府采購法規,增加支持采購新產品的導向性規定,制定公共資金采購新產品實施細則,完善評標標準和方法,增加例外條款,對因采購新產品導致成本上升的行為給予免責,形成有利于新產品推廣應用的政府采購機制。
四、推動重大工程應用,培育新產品終端用戶。當前,我省尚無重大工程、重點項目、示范工程應用新產品的政策規定。同時,工程和設備采購招標中的“最低成本”原則和追責機制同樣制約著新產品推廣應用。建議盡快研究制定依托重點工程、重大項目、示范工程推動新產品推廣應用的指導意見,制定市政、交通、水利、旅游、醫療等領域重大工程應用新產品實施細則,在工程和設備采購招標中借鑒歐盟“生命周期成本”評審標準,以“最經濟有利標”代替“最低成本標”,并建立相應的免責機制,以新機制推動工程建設領域新產品推廣應用。
五、搭建應用場景,拓展新產品市場空間。近年來,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新材料、生命科學等技術逐步成熟,許多新技術新產品正在或即將進入成熟期,搭建并開放應用場景可以為我省加快新技術新產品應用塑造更多優勢。建議我省以雄安新區、冬奧賽區、自貿試驗區、省會數字新城和中國數博會等為載體,以重大工程建設、城市精細管理、產業轉型升級、優化民生服務等為資源,以組織體系和機制創新為保障,以數據共享、試驗驗證、場景提供為重點,在市政、交通、環保、教育、醫療衛生、園林綠化等領域,推出一批應用場景并向社會全面開放,以應用場景助推新產品應用,拓展市場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