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政協委員 位鐵強
全面推行河湖長制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高度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河湖管理和保護的一項重大制度創新。近年來,省委、省政府全面深入推進河湖長制落實,建立了完善管用的制度體系,特別是出臺的河湖長制考核問責辦法,得到中央深改辦的充分肯定;形成了全覆蓋的組織體系,省、市、縣、鄉、村五級設立河(湖)長4.7 萬余人;持續開展“清四亂”行動,大規模實施河湖生態補水,河湖面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但也要看到,受降雨時空分布不均“自然因素”和經濟社會發展“人為因素”影響,我省“河干水污”“人進河退”等問題仍不同程度存在,深入推進河湖長制落實,治理和修復河湖防洪功能、供水功能和生態功能的任務還十分艱巨。為此建議:
建設“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代治河理水提出的新要求。深化河湖長制落實,不斷改善河湖面貌,全省上下必須聚焦這一目標,明確責任,細化任務,合力攻堅。一是各級黨委政府應充分發揮組織領導作用。各級黨委、政府要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切實把河湖保護與治理的各項任務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及時協調解決重大問題,落實資金、機構和人員保障,嚴格進行考核問責。二是各級河湖長應充分發揮“牽頭抓總”作用。各級河湖長對分管的責任河湖,在加強常態化巡查巡護、調研督導的同時,應注重統籌資源和力量,在重大問題查處、河道治理資金安排、岸線空間規劃利用等方面,更加主動作為、積極作為。三是各級河長辦應充分發揮協調督導作用。省、市、縣三級河長辦要立足向本級總河湖長、河湖長負責,重要事項應及時請示報告,工作落實應加強統籌協調,年度有計劃安排,季度有督導檢查,每月進行跟蹤問效。四是各職能部門應充分發揮協同聯動作用。進一步完善部門協調聯動機制,成員單位應立足職能職責,各司其職、各盡其責,合力推進河湖保護治理工作。
河湖是行洪通道、水資源載體和重要的生態空間,應圍繞防洪保安全、優質水資源、健康水生態、宜居水環境,科學規劃、系統治理。從我省的情況看,一是應把采砂與治河相結合,以保障河湖行洪安全為首要目標,實行先規劃后采砂、邊治河邊采砂,把砂石資源變為治河資金,堅決杜絕私挖濫采、無序開采。二是應把清理與管控相結合,堅持去存量、防增量兩手抓,對歷史遺留的老大難問題,黨委政府應高度重視,加強協調調度,依法依規有序整治,同時,建立動態排查、動態清零機制,加快推進河湖視頻監控系統建設,堅決防范新的河湖“四亂”問題發生。三是應把農村河渠整治與鄉村振興相結合,把改善農村河渠面貌作為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探索構建與鄉村振興戰略相適應的農村河湖管理保護長效機制和政策保障體系,系統推進農村河渠水系綜合整治。
近年來,我省大力實施河湖生態補水,補水期間,一些河湖河床變水面、死水變活水、虧空變積蓄,為河湖水生態環境復蘇注入了活力。今后一個時期,在保障生活生產用水的同時,應最大限度爭取外調水、用好本地水、攔蓄雨洪水,為改善河湖水生態環境提供更多水源。一是最大程度加大外調水量。在長江流域黃河流域水資源豐沛、引調水工程運行安全的前提下,進一步加強與水利部和相關省市溝通協調,最大程度引調長江水、黃河水,改善河湖面貌,彌補地下水虧空。二是統籌調度本地水庫水。非汛期利用大中型水庫有計劃向下游河道補水,為汛期騰出更多庫容迎汛攔洪,實現河湖補水與洪水調度的統一。三是科學攔蓄雨洪資源。各地應充分利用現有河渠及坑塘,進一步規劃完善水系水網,修建攔蓄工程,確保外來水、雨洪水引得來、蓄得住、用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