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振江
神舟飛天、蛟龍入海、北斗組網、深海油氣、高鐵飛馳……從高端裝備到精密儀器,從重大工程到基礎材料,取得一批具有世界影響力的重大創新成果。中國制造、世界矚目。2020 年制造業增加值總量達到了26.59 萬億元,連續11 年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國地位。
裝備制造業是發展實體經濟的主體,是國民經濟的脊梁,是國家安全和人民幸福安康的基礎,也是我國實現經濟社會創新驅動發展及轉型升級的主戰場。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制造業發展,對推進制造強國建設做出一系列重要論述。強調指出:“一個國家一定要有正確的戰略選擇,我國是個大國,必須發展實體經濟,不斷推進工業現代化、提高制造業水平,不能脫實向虛。”“裝備制造業是制造業的脊梁,要加大投入、加強研發、加快發展,努力占領世界制高點、掌控技術話語權,使我國成為現代裝備制造業大國。”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了制造業之于實體經濟、實體經濟之于國家發展的重大意義。
在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下,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已經成為大國競爭博弈的戰略重心。以自主研發打造國之重器,以創新驅動推動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可以更好地推動實現我國制造強國夢。
“十四五”開局之年,制造業發展匯入新的時代之潮。“裝備制造業是制造業的脊梁”“先進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一個關鍵”,在經濟發展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分量。一個國家沒有強大的裝備制造業做支撐,就不可能成為政治、經濟和軍事強國。
但也要看到,我國裝備制造業快速發展的同時,創新能力薄弱、關鍵零部件發展滯后、產業整體仍處于價值鏈中低端等問題依然存在。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等因素對我國制造業發展形成的諸多挑戰,亟需我們攻堅克難,不斷提升技術水平和創新能力,大力推動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提升裝備制造業的能力和水平是產業基礎高級化的重中之重,我國今后要重點促進產業基礎高級化,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而裝備制造業必須要立足于自立自強,形成滿足產業創新重大需求、具有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的國家級技術創新平臺,建設與世界接軌的一流科技創新體系和能力保障平臺,著力解決制約國家及行業發展的核心技術和“卡脖子”技術,實現關鍵核心技術國內領跑,進入全球產業鏈、價值鏈中高端,具備行業國際標準話語權,成為全球行業技術領導者,這是實現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中國要發展,最終要靠自己。”新征程新起點,讓我們共譜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