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子舒
(青島市圖書館,山東 青島 266000)
2018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正式開始實施,結束了我國公共圖書館界沒有法律支撐和指導的局面。作為公共圖書館,應當緊跟法律指向發揮動能,讓《公共圖書館法》作為平時工作中的重要指導和參數參考。在《公共圖書館法》第四章服務的第四十一條里,明確指出:公共圖書館應加強古籍的保護,并應該采取多種方式進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所以,公共圖書館更應該在做到正常業務開展的基礎上,以更多元化更親民的姿態保護和宣傳傳統文化。
1)有助于普及全民閱讀的理念。“全民閱讀”理念,這幾個字不僅僅是一句口號,是真正的讓閱讀變成一種生活方式。弘揚傳承傳統文化就是一個非常好的切入點,以經典書目閱讀為契機,以重塑現代人的靈魂為口號,讓公眾把關注點放回到全民閱讀,放回到學習和傳承傳統文化。公共圖書館做一場讀書交流或講座,就可以讓熱愛傳統文化也熱愛閱讀的人聚在一起,形成良好的全民閱讀氛圍,進而更好地弘揚和傳承傳統文化。2)培養青少年正確的價值觀。少年強則國強,青少年是祖國的希望和未來,青少年的教育不僅需要家庭和學校,還需要全社會各方力量集結起來,營造一個良好的成長氛圍。弘揚和傳承優秀的傳統文化,就是在對青少年進行好的引導和教育,讓青少年們以古人為鑒,以歷史為鏡。青少年時期是人生興趣愛好的重要養成階段,從小便培養起青少年們對于傳統文化的喜愛,加之社會環境的熏陶,必將培育出一代擁有正確價值導向的優秀青少年,這對一個國家的未來發展意義非凡。3)增強國民的文化認同感。我們的國家曾經擁有著燦爛的文明,曾經驕傲的屹立在強國之巔,優秀的傳統文化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心靈上的洗禮,更是強烈的文化認同感和文化自信。每當我們打開一本史書,就好像穿越回過去和古人來了場對話,感受古代中國的氣韻和神采。這些傳統的優秀文化,帶給我們的是對今天生活更多的思考,和對當今時代更宏觀的視角。這種文化自信和認同感勢必會讓我們精神世界更加豐滿,更加幸福。
1)古籍書目資源優勢。公共圖書館擁有無可比擬的資源優勢,對古籍書目有專門的工作人員進行管理和保管;根據館藏設置需要,也會不斷的采購編目上架新的有關弘揚傳承傳統文化方面的書籍。公共圖書館可以充分發揮其書目資源優勢,吸引更多的讀者,在弘揚和傳承傳統文化方面大做文章。2)人員優勢。“公共圖書館工作人員應當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與技能”,這是《公共圖書館法》中明確提到的。專業的工作人員無疑可以負責和擔任更重要更專業的活動任務。如:少兒部的工作人員可以通過平時工作積累,設計出更適合少年兒童參與的弘揚傳統文化的活動,并充分調動少年兒童參與的積極性,設置出貼合參與者實際情況的宣傳傳統文化的活動,使活動更科學更具趣味性。3)場地優勢。展廳、報告廳等是公共圖書館的必備場所,正是這些場所為公共圖書館在弘揚和傳承傳統文化方面提供了天然且優質的場地。一方面,圖書館可以和教育機構社會組織等合作,為其提供場地,以公益合作的方式為更多群眾提供優質的宣傳傳統文化服務。另一方面,公共圖書館的正面形象是讓大眾放心且信任的,具有良好公信力的公共圖書館是“金字招牌”,使公共圖書館的場地得到了最大化最有效的使用。4)受眾優勢。受眾是公共圖書館最大的優勢,一個城市的公共圖書館一般擁有著不可小覷的受眾數量。以筆者所在的青島市圖書館為例,沒有計算區市分館的讀者,僅僅市圖書館的有效持證讀者達到了28萬,微信公眾號的粉絲也達到了9萬余人。每天接受推送消息和瀏覽網站,讀者們都能得到最及時最新鮮的有關于圖書館的資訊。圖書館的龐大固定受眾是任何一個教育機構和社會組織都無法擁有的最有利的資源,尤其是,在如今的重視應試教育的環境下顯得尤為珍貴的傳統文化相關活動,更能讓廣大讀者朋友們眼前一亮。
1)結合傳統節日舉辦活動。傳統節日是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幾乎每一個傳統節日都會伴隨著一段精彩的歷史故事和一些傳奇的人物。例如:清明節的時候,可以模仿古人進行一些清明習俗如踏青等的小游戲,并介紹清明節的由來,以及全國各地在清明節時不同的習俗等;端午節,中秋節等節日也可以開展類似的活動。最重要的是通過公共圖書館的平臺把對傳統文化感興趣的受眾聚集到一起,讓大家在一起共同感受傳統節日背后的傳統文化,并共同交流,碰撞出更多的弘揚和傳承傳統文化的火花。2)舉辦面向不同受眾的特色活動。公共圖書館的受眾群體很大,年齡層、興趣點、接受度等都存在著差異,作為公共圖書館,應該利用這種差異,因“人”制宜,舉辦適合不同受眾的活動。例如:青少年兒童更適合參與感和動手能力強的活動,如果可以充分調動少年兒童的積極性,剪紙或者動手制作傳統美食或者充當小老師為同學們講述一段歷史典故,都會使小朋友更深刻地體驗傳統文化,同時學習傳統文化知識,感受傳統文化魅力。“漢服熱”一時風光無兩,受到國學愛好者們的追捧,公共圖書館就可以利用其展廳展示漢服,讓更多年輕人可以了解漢服的構造——襖裙和曲裾的差別,通過一場漢服展就一目了然,如果還可以試穿漢服,就更能讓每一位參與者印象深刻,對傳統文化的興趣更加濃厚。3)重視品牌效應——以“尼山書院”為例。尼山書院是每個公共圖書館的宣傳傳統文化的重要陣地,“圖書館+書院”這一公共文化服務模式,讓更多人重視到了傳統文化的魅力。作為公共圖書館,更要投入人力物力打造“尼山書院”,讓“尼山書院”成為常態化的宣傳傳統文化的陣地,通過常年開展國學講堂,經典誦讀等方式,培養固定的追隨者,號召和吸引著更多的人走進公共圖書館,感受傳統文化帶來的洗禮。4)重視文創產品的開發。近幾年以來,故宮博物院成為新一屆網紅,究其原因,故宮不僅自身重視保護和修繕,更是十分重視文創產品的開發。幾乎每次故宮文創店的彩妝產品都是供不應求銷售一空。可見,在消費和購買能力日漸增強的當今時代,文創產品是打開大家視野的一個鑰匙。公共圖書館也應該重視其文創產品的開發,在文創產品中注入傳統文化的元素。
從《中國成語大會》到《中國詩詞大會》,從《經典詠流傳》到《國家寶藏》,一檔檔優秀的電視節目讓我們領略到傳統文化的美。傳統文化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的清香俊逸,更是“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的家國情懷。公共圖書館應當發揮其自身優勢,采取更多切實可行的舉措不斷推進傳統文化的弘揚和傳承進程,在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的交融中,找到人生的真諦,走向追求幸福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