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要武
(福建船政交通職業學院,福建 福州 350007)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我們已經進入了全媒體信息時代,媒介環境復雜且多變,這必然會使公眾,尤其是青年受眾眼花繚亂。當媒介普及的速度超過大眾媒介素質儲備的時候,媒介使用的負面作用就開始顯現,并逐步對使用者的現實生活造成影響。尤其是在社交媒體平臺上,由于青年人對于社交有很高的需求,他們往往對社交媒體存有很強的依賴性,如果沒有對媒體的認知力、思辨力和使用能力,沒有理性的頭腦和批判的眼光,就很容易產生各種問題,所以這就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迫切要求。如何使學生正確使用虛擬社交軟件,是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須面對的重要話題。
社交媒體時代,信息碎片化即時傳播進一步推進了信息資源庫的快速膨脹,點對點、點對面、面對面的綜合性互動傳播技術使得快速獲取有效信息成為一項生活技能。對于高職生而言,社交媒體的快速普及,將他們推入持續內爆的巨型信息狂潮之中,不斷提高自身獲取與利用網絡信息資源的能力是信息時代的生存法則之一。一方面,交互網絡技術催生了新的信息結構和獲知渠道,在海量信息中篩選有效信息、提高信息消費能力成為高職生網絡媒介素養的重點。高職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引導高職生關注政府部門、媒體、各領域權威機構、專家和公共知識分子的社交媒體動態,排除狀況不明的冗余信息干擾,快速獲取已證實的最新消息;促使學生利用社交媒體的推薦功能,主動訂閱自身專業領域的相關訊息和感興趣的學習內容,拓展學生的學習視野和范圍,提高學習效率;鼓勵學生加入社交媒體上的相關學習組群,構建高職生協作學習的平臺,在交往中快速獲取相關領域最新的話題和知識。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還要促使高職生在社交媒體上尋求平衡點,立足書本把握知識信息的核心內容,理性發散依靠社會化媒體獲取最近動態,要引導學生控制對于娛樂信息和應用的過度需求,多關注時事新聞類資訊,分散對社交媒體娛樂體驗的注意力;高職生要有目的地瀏覽信息,有效利用搜索引擎,快速獲取需要的相關信息,把握核心,避免陷入信息洪流中。
社會化媒體降低信息生產的成本和風險,極大地激發了高職生的信息傳播熱忱,然而高職生信息生產力水平仍然處于不高的水平。一方面,高職生使用社會化媒體進行信息生產的行為遠低于其他,分享他人信息遠高于自主發布信息,發布私人領域的信息淹沒在大量冗余信息之中,提高高職生的信息生產力,需要搭建校園虛擬社交媒體平臺,為高職生提供信息發布平臺,實現資源共享,實現學術交流和溝通,實現有“生產力”的開放式學習模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鼓勵學生關注公共領域社會生活的細枝末節,隨手寫隨手拍,發布見聞,表達觀點;提高新聞敏感性,與地方媒體虛擬社交媒體終端互動,借助媒體擴大發布信息的影響力。另一方面,鑒于高職生在社會化媒體的信息發布存在理性精神的缺失,信息生產的道德實踐能力和自律能力受到廣泛質疑。所以教育者要鼓勵學生實現道德化的信息生產,促使高職生嚴格自律,在參與社會公共事務討論中,理性思考。高職生要謹記教育者的教誨,避免盲目從眾發表情緒化言論。學校在思想道德修養課上擴大網絡媒介使用道德修養部分的比重,進行案例分析,組織課堂討論,加強高職生網絡道德品質的培養。
社會化媒體的社交功能并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高職生網絡社交的實際影響還停留在淺層次的小群體傳播,社會交往素養成為社會化媒體時代媒介素養的一個重要方面。一方面,教育者要帶領高職生參與廣泛的網絡社會交往,提高學生的交往能力,使學生積極融入社交媒體營造的“公共領域”,關注公共事務,客觀友善地參與社交討論,高職院校要積極組織校園官方組織和社團的虛擬社交媒體平臺,發展線上線下雙向互動,帶領高職生一起推動校園文化活動的發展。學校還要將師生互動延伸到虛擬社交媒體平臺,設計定期有效的學習討論,引導學生借助社交媒體快捷自由的特征,與教師和同學進行開放式互動,培養新的學習理念,團隊精神和互惠思想。另一方面,高職生要積極踐行平等互動的網絡社會交往,尊重他人表達自由,隱私權,以及知識產權等,理性表達與討論;學校教育在加強學生道德建設同時,更要加強法律知識的培養,采用案例介紹的方式引導學生提高網絡社交的守法意識。
以往網絡媒介素養研究強調網絡媒體作為第四媒介與傳統三大媒介的不同,對網絡媒介海量,匿名和不確定的信息產生種種質疑。如何批判性的使用媒體,實現媒介使用的自我控制成為媒介素養研究關注的熱點。一方面,高職生客觀分析和批判信息的能力亟待提高。教師的日常授課需要加強思維教育,不僅要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更要引導學生形成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內省式思考的能力;養成核實信息的習慣,尋找情況不明的信息來源,傳播不明消息時持保留態度,積極表達質疑觀點;培養積極發散思維的習慣,對社交媒體上發布的信息進行發散思考,分析信息的發布者及其目的,信息附帶的價值觀是干什么,他人如何理解信息,發布者如何篩選信息等。另一方面,在對海量信息篩選判別的同時,教師要促使學生對社會化媒體本身及其傳播模式進行思考,學校要開設媒介素養教育的相關課程,解析媒體信息生產和把關的全過程,介紹虛擬社交媒體信息傳播的基本現狀,讓學生從其他媒介渠道獲取信息,比照社交媒體發布信息,分析信息表達偏向,從中發現媒介意圖或偏見,高職生自己也要明確自己使用社交媒體發布信息的目的,按照社會化媒介信息發布的基本規律,發布見聞表達觀點,有效傳達信息。
社交媒體革新了大眾媒體的定義,在這個由每一個受眾親身參與構建的巨大的自媒體世界,社交媒體讓人在碎片化信息傳播和自由分享的過程中獲得豐富的媒介體驗,也提供了人們利用媒介資源達成自我目標的可能。在日常工作中發現,高職生對虛擬社交已經產生一定的依賴性,不論是主動需求還是被動習慣,使用者正在這種有目的或是無目的的使用過程中形成對社交媒體的依賴。然而這種依賴在另一種層面上表現為機械的過度使用,盲目的信息消費,淺層次的信息生產和有限度的社會交往。未來探究社會化媒體依賴形成的動因,分析這種依賴現象反映的媒介素養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公眾媒介素養培育策略,依然是新媒體時代的熱點話題,也是我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斷探索的焦點,要為高職生的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