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文健
(洛陽職業技術學院,河南 洛陽 471000)
如何在高職體育教學中,融入現代化豐富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體育精神和社會適應能力,讓學生獲得更為廣闊的發展與就業空間。下文中圍繞高職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重要意義、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可行性分析及培養策略做出了簡單闡述,希望對廣大高職體育教育者有所借鑒作用。
1)有助于增強學生的團體合作精神。高職體育教學中,教師通過將此階段學生們身心發育特點與多樣化的體育教學形式融合起來,借助現代化新穎的AI模擬技術為學生創設出精彩絕倫的社會化活動環境,激發學生對體育知識的學習與探究欲望,并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仿真的體育競技館內按照團隊討論的思路通過遠程電子操控、相互協作完成有趣的體育技能任務。不僅有助于增強學生的團體合作精神,內化學生的協作意識和能力;還能完善學生的個人品質,使學生懂得只有依靠大家的力量才能取得勝利的戰績[1]。
2)有利于強化學生與人交往的社會適應能力。高職體育教學中,教師將此階段學生們日常的社會適應能力與教材內容聯系起來,考慮到學生們真實的興趣愛好與體育需求,為學生舉辦多種多樣的集體活動,讓學生在充分開闊的環境中與教師和學生之間形成良好的溝通、交流模式,在互相合作、競賽的課堂氛圍中加深與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溝通頻率,同時與之形成良好的互動關系。不僅有利于強化學生與人交往的社會適應能力,提升學生的體育素養,增強學生的人文品質;還能為后續體育教學活動的順利實施奠定堅實的基礎。
1)教學形式單一、方法陳舊。目前,通過筆者的相關調查發現,我國高職體育教學中依舊存在較多的教育問題。其中,最為凸顯的便是很多教師受傳統應試教育模式及思想的影響,至今還在采用以往古老、陳舊的教學模式和單一的教學內容。日常教學中,只關注學生對體育運動規律及技能的掌握水平,而沒有結合學生實際的體育運動能力為學生提供相應的體育活動機會,致使學生的體育專業素養得不到正確的指引與提升。殊不知此種發展勢頭是不可取的,教師應正確認識到自己教學中存在的缺陷,并及時通過現代化的教育培訓手段改變教學手段、調整教學策略、豐富教學內容,以學生的實際需求和興趣愛好為出發點,為學生創設各種各樣的體育鍛煉機會,讓學生的體育素養和專業能力得到有效的進步和提升。不僅有利于調動學生對體育教學活動的參與積極性,改善教學秩序;還能提高整體的教學效果和質量,促使高職體育教育事業長效、穩定地發展下去[2]。
2)教學目標與社會環境有所偏離。高職體育教學中,不少教師依舊存在于以自我為中心的教學理念中無法自拔。日常體育教學中,只對學生開展一些簡單的體育項目訓練,而沒有將教材結構與學生實際的體育水平聯系起來,為學生設定有效的教育目標和體育任務,同時還單方面認為體育教學即體育運動,對學生進行一些簡單項目的教學活動,就足以讓學生掌握體育教學的精髓所在,以學生對體育運動的理解足夠應付學校各式各樣的體育考試訓練。殊不知此種想法是錯誤的,教師非但沒有將體育教學與社會實際的生活環境、活動內容有效聯系起來,讓體育教學目標與現實社會有所偏離,還給后續體育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制造了巨大阻礙。
1)是突出教學特點的必要途徑。高職體育教學中,教師為了培養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將學生的興趣特點與教材結構聯系起來,借助現代化的教育設備為學生創設出與社會活動情境相應的課堂教學場景,讓學生將體育教學內容與社會生活環境有機結合起來,在社會化的情境中深入探索體育教學的重要元素,從而掌握更多的體育技能,改善整體的教學效果。由此可見,高職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是高校突出教學特點的必要途徑。
2)是提高學生就業能力的有效方法。高職體育教學中,教師為了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將學生現階段的專業能力、職業技術與多樣化的教學形式結合起來,為學生創建出與社會活動息息相關的集體教學活動,讓學生把自己未來所要從事的體育事業與教材知識點進行合理銜接,從而積累、總結出更為豐富的體育運動技巧,同時也提高了自己與人交流、溝通的社會能力。由此可見,高職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是高校提升學生就業能力的有效方法[3]。
1)以多媒體、虛擬智能技術創設社會化情境,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意識。高職體育教學中,教師可將此階段學生們的興趣特點與教材結構融合起來,以多媒體、虛擬智能技術為載體,為學生創設社會化的教學情境,打造一個和諧、高效的課堂學習環境,讓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得到充分的鍛煉和提升。首先,教師可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導入與教材內容相應的電子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體育意識與社會活動意識。其次,將班級學生科學地劃分為多個學習小組,然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有效的體育項目訓練,鍛煉學生的心理素質,提高學生的體育素養。
例如,利用現代虛擬智能技術的優勢,根據不同小組成員各不相同的體育訓練需求,通過虛擬技術為學生們模擬出多樣化的社會活動環境,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們按照自己的運動特點選擇出適合自己開展的體育項目,在模擬的社會氛圍中體驗現實的社會活動。不僅有助于還原活動場景,還能采用因材施教的原則精確地為學生們設計出相應的訓練計劃。
2)通過多樣化的集體活動,創新教學設計,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高職體育教學中,教師通過多樣化的集體活動,不僅可以創新教學設計、豐富教學內容,還能使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得到有效的培養與鍛煉。首先,教師可將不同專業學生們各不相同的體育水平與教材內容聯系起來,結合學生的項目需求,為學生量身定制出不同種類的體育運動方案,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參與性,還能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之處。其次,增加學生團體合作活動的舉辦頻次,為學生開展多種多樣的集體活動,培養學生的團體協作意識。
如籃球、足球、拔河、跑步、舞蹈等項目,給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展示平臺,讓學生集結團隊的力量在不同項目的比賽中取得良好的體育成績,從而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使學生樹立堅定的意志力。不僅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還能完善學生的人格與品質。
總而言之,高職體育教學中,教師一定要順應時代的發展步伐,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改變教學設計,以學生的實際需求為主,借助現代化的教學技術和多樣化的教學形式,為學生開展精彩的社會體育活動,以此內化學生的合作精神、完善學生的人格魅力,讓學生早日適應社會的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