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淑芳
(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西大街街道辦事處,甘肅 武威 733000)
在社會經濟發展穩定的基礎上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得到了有力的保障,隨之而來的是群眾對提升自身精神文化素養以及豐富的文化生活有所要求,同時,文化生活的有序開展對社會發展的穩定也有著重要的意義?;诖?,為落實我國精神文明建設的發展理念,使我國群眾的文化生活豐富多彩的同時能夠更加有序地開展并真正提升國民素質,對群眾文化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以及阻礙及時的認識以及解決是落實我國精神文明建設發展理念的有力舉措。作為文化建設工作者以及相關管理人員應當對文化建設過程中人民群眾的需求以及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反饋并給予幫助,并對自身管理工作的開展結合民眾需求進行思考和創新。
群眾文化作為我國精神文明建設過程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與我國經濟的發展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因此,對群眾文化開展管理工作是促進我國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工作要以。群眾在物質生活得到有力保障的情況下對精神文化方面有著與以往不同的需求,同時,對文化活動方式也有著創新的需求,對群眾文化活動不斷進行創新同時使其穩定發展能夠使群眾對社會主義發展的思路以及理念抱以更加積極準確的認識和態度,使社會更加穩定團結[1]。
1)政府加大支持力度。群眾文化工作的開展離不開政府的支持和經濟的投入,持有文化設施得到有力保障的基礎上群眾文化工作的開展以及群眾對我國精神文明建設的認同度才能得到有效提升。針對不同年齡、職業等對文化需求不同的群眾,政府應當對其在文化方面的需求及時地進行精準深入地了解,使文化管理工作的開展有的放矢,在經濟發展程度不同的地區,政府在文化活動的開展以及資金投入應當更加注重當地民眾的需求,使其真正認識到文化活動以及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意義,使文化管理工作的開展更加順利??偠灾?,文化管理活動的開展是相關工作部門以及政府和人民群眾之間互相配合才能順利開展的有效途徑。
2)根據不同地區開展文化管理工作。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不同的地區和民族對文化生活的需求大不相同,面對不同地區的群眾,在開展文化管理工作的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應當采取相應的管理方式,使文化管理工作的開展符合當地群眾的需求,同時,使群眾和管理部門的更加融洽的配合。以新疆為例,新疆作為我國多民族地區的代表,其文化受到周圍接壤國家的影響,包括阿拉伯文化、古羅馬文化、古印度文化等多元文化,因此,在新疆文化工作的管理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應當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開展管理工作,同時,利用當地文化多元的特色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使當地群眾接受文化管理的同時,向全國各地其他地區群眾宣傳新疆的文化特色吸引其他地區群眾到新疆旅游,帶動當地的經濟發展,使社會發展更加趨于穩定,同時,使文化管理工作發揮其真正作用。
3)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作用。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為落實國家提倡的互聯網+概念,文化管理工作也應當加入利用互聯網發展的行列中。事實證明,將互聯網應用在文化管理工作中,不僅能夠使文化管理工作不再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同時,群眾對文化管理工作的認識也能有所提升?,F如今,微信公眾、官方微博、官方抖音號已經成為群眾對政府管理工作進行監督的主要渠道,同時,通過這些互聯網媒體,相關管理部門也能及時了解群眾在生活以及工作方面的需求,并及時地反饋和給予幫助。同時,互聯網媒體對不同地區群眾在經濟方面的發展也有著功不可沒的作用,助農扶貧方面的直播帶貨現如今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發展較落后地區改善生活的重要舉措[2]。
1)豐富文化活動的開展方式。為更加有效地發揮文化管理工作的職能,使其對群眾文化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實處,作為文化管理工作者應當對文化管理工作不同的受眾群體進行深入地了解,對其文化生活方面的需求及時的記錄并開展相關舉措,使其對文化管理工作的認同感更強,對社會主義的發展理念抱以正確的認識和積極的態度。例如,在養老院的老年人對現如今新興文化了解不多,面對文化發展的新產物接受能力較弱,工作人員可以組織附近的高校在節假日前往養老院探望老年人,同時,開展交流活動,組織高校學生向老年人普及新興文化知識,教導老年人使用智能化設備,提升其對現如今智能設備的認同感,使其真正認識智能化設備為生活帶來的便利。
2)弘揚傳統文化。將傳統文化結合群眾文化生活開展文化活動這一舉措已成為現如今被文化管理工作人員以及群眾都認可的文化活動方式。受世界文化交流頻繁的影響,現如今許多年輕人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度不足,同時,對傳統文化的了解興趣也較低,為改變這一現狀,使年輕人對傳統文化抱以正確認識的同時發展其成為發揚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播者,筆者認為,在傳統節日開展相關活動可以更加有效地提升年輕人對傳統文化的正確認識。例如,近年來古城西安在文化宣傳這一方面有著卓越的表現,其通過受年輕人喜愛的短視頻方式,向年輕人宣傳西安的古文化特色,“大唐不夜城”使歷史書上人物生動的展現在了人們眼前,使群眾在此過程中,仿佛自身也生活在了盛唐年代,感受到開元盛世的魅力,群眾對我國傳統文化的了解興趣得到有效地提升,使其自愿的、主動的去了解傳統文化[3]。
3)結合非遺保護工作開展文化管理?,F如今,受到世界文化的沖擊以及過度追求經濟利益的影響,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迫在眉睫,但由于群眾對其認識度不足,使其保護工作的開展存在著較多阻礙。基于此,非遺保護工作與文化管理工作相結合使其二者之間相互配合、相輔相成。非遺往往指的是我國傳統的手工業,這類作業過程需要傳承人終身學習并發揚,但由于經濟的飛速發展,許多年輕人對其學習興趣不高,對其認識度不足,認為這類手工業不能及時為自身的收入有所保障,事實上,非遺文化作為我國經過歷史長河洗禮下的瑰寶,是作為華夏兒女應當引以為傲的文化成果,作為文化管理工作人員應當在文化宣傳過程中,提升群眾對非遺文化的認識,使其對非遺文化抱以正確、積極的學習和保護態度,使非遺文化得到保護的同時提升我國群眾的精神文化素養。
群眾文化的管理工作是一項需要相關工作人員長期努力發展、創新的持久“戰役”,文化工作的管理對提升我國群眾精神面貌以及文化素養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盡管,面對不同學歷、年齡等文化需求不同的群眾,文化管理工作仍然道阻且長,但作為文化管理工作人員應當抱以積極的態度面對工作中的問題以及對群眾的需求及時地進行準確的了解,使其不斷提升對文化管理工作的認同感,同時,使文化管理工作真正發揮其作用所在,從而有效落實我國精神文明建設的發展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