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昌運 謝海濤
(1.河南省固始縣南大橋鄉社會事務服務中心,河南 信陽 465242;2.河南省固始縣文化館,河南 信陽 465200)
群眾文化所包含的內容比較廣泛,能夠體現出文娛活動的各類人群需求。其中藝術舞蹈是存在觀眾欣賞體驗的一種活動內容,需要編導重視對舞蹈內容的創作和表現,讓大家的精神生活得到一定的充實。編導可在群眾文化事業中取材,把群眾生活場景融入到舞蹈創作環境中,對藝術舞蹈進行內容創作上的生活化,使其具有吸引普通群眾的肢體動作和創作背景,存在表達群眾思想和勞動精神的藝術性。
編導所創作的舞蹈內容,要通過舞者的表演過程,表達出一定的創作熱情和文化面貌。這讓群眾舞者成為表現舞蹈魅力的主體,對編導的實際創作能力存在重要要求。許多編導在創作藝術舞蹈時,會參考流行舞種的編舞過程,融入受年輕人喜愛的舞蹈元素。這使舞蹈本身的音樂和布景,成為群眾舞者參與表演時,要適應的新鮮事物。編導要在創作中,考慮到群眾舞者帶給大家的感染力,更多采用藝術舞蹈本身的元素,構建屬于舞者們的表演舞臺。
藝術舞蹈從形式上分為多個舞種。而各個舞種在表演過程中,存在相對嚴格的動作要求。編導要是只考慮舞者表演過程,不對群眾文化的舞蹈內容進行題材要求,就會讓整個舞蹈融入不屬于藝術舞種的華麗動作,不能夠做到面向群眾的舞蹈表演。編導要重視舞蹈創作題材,以群眾文化中的社會性內容為靈感來源,創作出體現群眾積極向上勞動生活的舞蹈內容,指導群眾舞者完成現代舞、當代舞等方面內容的練習。
群眾舞者對舞蹈內容的表演,應當能夠刻畫出勞動人民或者特定職業工作的藝術形象,把人們帶入到舞臺表演的環境中。這可以讓藝術舞蹈,存在體現群眾文化的舞者形象,讓舞者的肢體語言傳達出群眾文化精神。當舞者的表演只限于動作,他們所塑造的形象就不夠立體和豐富。編導要結合具體的創作內容和表演舞種,對舞者形象進行生命力和精神面貌上的塑造,對群眾舞者進行服裝、道具等方面的設計。
編導要以體現舞蹈魅力為主,設定表演群眾文化的創作主題,為群眾舞者介紹他們所要承擔的表演任務和表演角色。根據舞者的基本功和內在氣質,確定他們在表演中能夠擔當的舞臺位置。比如以退休群眾業余文化生活為主題的舞蹈,當中必然會存在知識骨干人物、普通勞動人民等多個表演角色。充當知識骨干人物的舞者,要具有肢體動作上的簡單表達,注意自己在表演中出現的具體位置,與普通勞動人民角色存在合理的碰撞與距離上的拉近。這樣才可以體現群眾文化的包容性,以及不同角色的價值和精神面貌。編導要在創作主題下,補充對普通舞者身體語言的角色要求,使其藝術舞蹈的排列與表演,能夠準確表現出群眾文化在溝通交流、社會價值等方面的變化,呈現出舞蹈形式本身的魅力與靈活性。同時根據現代社會中,年輕人對舞蹈美感和舞蹈藝術的追求,適當增加藝術舞蹈中的魔幻現實主義創作主題,讓舞者可以體會不同群眾的審美要求,通過身體表現出群眾文化的年輕化發展方向,為藝術舞蹈注入新的創作靈感和現代化舞臺布景。運用音樂藝術內容,幫助觀眾理解不同創作主題下的舞者生命力,對群眾文化進行創作過程中的主題表演要求,使其文化創作內容得以融入到舞蹈表演之中。
編導要對自己的創作內容,進行藝術舞蹈表演形式上的審核。這能最大程度減少舞蹈動作編排過程中的不連貫,避免舞者在表演中使用其它舞種標準動作,發現群眾舞者比較擅長的表演主題。其中現代舞是與古典芭蕾這一舞種相互對立的舞蹈派別,在表演主題上不能夠實現肢體動作上的融合。而當代舞蹈則是對中國傳統舞蹈內容的發展,能夠反映中國舞蹈形式存在的時代性。這些舞種動作都具有一定的表演標準,適用于群眾文化舞蹈表演的不同主題。編導應重點做好舞蹈創作內容的積極要求,尊重每個舞種的表演歷史和批判精神,盡可能使用當代舞或者傳統舞蹈中的動作,表現中國民族在發展群眾文化上的包容性,對舞者的動作幅度進行特定舞種下的適當調整。單純的藝術舞蹈形式,在表現文化創作內容的過程中,會具有舞蹈動作上的張力和美感,不會為了達到演出效果,要求舞者做出有一定基本功要求的高難度動作。編導可以嘗試對創作內容,進行群眾文化事業發展過程上的細致描述,使用民間舞蹈動作表達群眾文化精神,利用民俗舞蹈內容和地域文化節日,創造藝術舞蹈新的表演舞臺。這會使創作內容中,增加普通群眾在農業生產、節日慶祝等方向上的勞動文明精神,更多地體現群眾文化下的中國社會萬象,使藝術舞蹈在舞種動作表演和內容創作題材上,更好地融入中國節日傳統和群眾精神文明需求。
編導在完成對創作內容的規劃后,要重點實施對舞者表演練習過程的指導。這樣能讓群眾舞者,深入理解舞蹈動作的表達意圖,不把個人想法添加到對角色的表演中,做到對舞蹈創作內容的全面認同。舞者在沒有經過他人指導的前提下,表現藝術表演的部分角色,會出現表情和動作上的不協調,過分要求個人動作的美感和標準程度。許多表演角色,并不會對舞者的形態進行標準化要求。反倒是對他們的表情和動作連貫性有著一定要求。編導對舞者表演創作內容的指導,可以重點為舞者講解他們的角色形象,讓舞者能夠從內到外的包裝自己,重視個人表演形象對他人的感染力。這能使群眾舞者在練習舞蹈動作的過程中,積累體現表演角色的心得與經驗,塑造出符合舞蹈創作需求的角色形象。編導可以對舞者肢體語言,進行群眾文化方向上的合理性要求,讓他們的肢體得到練習中的放松,使其表演過程不會出現太過嚴謹的動作幅度和緊張情緒。比如舞者在表演勞動人民勞作形象時,要 靈活的表現出喜悅等角色情緒,為塑造其形象表達出肢體動作上的繃緊和舒緩,不能夠把動作固定在一個特殊角度上。這讓編導對舞者表演形象的實踐,要立足于每個創作主題與表演角色,實行存在群眾文化表演和藝術舞蹈標準的舞者練習指導。
編導要站在發展藝術舞蹈內容和文化表演形式的基礎上,理解群眾文化在精神面貌以及他人生活中的重要體現,對藝術舞蹈進行創作主題和創作內容上的設想,幫助群眾舞者了解不同舞種表演要求,使他們在理解舞蹈的情況下,練習編導所設計的舞蹈動作。實行面向群眾的創作內容征集,指導舞者完成對表演角色的動作練習和肢體語言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