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云 張維一
(1.吉林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吉林 吉林 132021;2.吉林市廣播電視大學,吉林 吉林 132002)
我國始終重視“三農問題”的解決,尤其是農村振興工作,用好政策,抓好鄉村振興,一個較為成熟的模式是建立鄉村特色小鎮,特色小鎮能夠真正的突出鄉村特點,開發新的經濟增長點,提升農業人口的生活水平,提升農村產值,如何建好鄉村特色小鎮,需要人們不斷的創新、探索有效的發展模式。
1)以發揮優勢項目促進鄉村經濟發展為目標。鄉村特色小鎮的目標首先是貧困鄉村脫貧、人們普遍提高生活水平。一是要讓鄉村發揮自身優勢,以土特產產供銷渠道暢通,發展鄉村特色旅游,實現電商進農村等一系列手段,挖掘鄉村經濟提升的關鍵點。二是通過特色的宣傳與品牌效用,給鄉村引入人才和資金。人才和資金的輸入也是一項重要的模式,圍繞鄉村特產商品的高質量生產與順暢的銷售,定點幫扶和人才輸入。三是特色品牌建設的整體規劃。對于鄉村經濟建設,政府要做到詳細的點差研究,在調研的基礎上,做好項目的啟動與特色鄉村建設的規劃,帶領鄉村走出自己的經濟增長道路。
2)生態旅游為主,鄉村環境進一步改善。一是打造健康生過,良好生態的特色鄉村,改善人們的生存環境,使得人們身體健康水平得到提升,生活質量得到提高,吸引更多人回到農村生活。二是良好的生態環境,是開展鄉村旅游的基本保證,鄉村從空氣環境要鄉村衛生等等條件好了,旅游經濟自然能夠發展起來,帶來鄉村經濟的持續發展。三是生態保護促進了農產品質量的提升,因此,具有獨特風味的農產品也是特色鄉村建設的一個方向。一些農副產品、豬牛羊肉、茶葉等產品,由于生態環境的良好發展,最終會促進農副產品產量的提升與品質的提升,更加符合消費品綠色環保的市場要求,促進農村經濟的進步。
3)文明農村建設作為特色鄉村建設的基礎。建設文明農村、人文鄉村對于鄉村的進一步發展至關重要。我國近些年,由于農村經濟發展與城市發展的差距的逐漸拉大,一些農村人口走向了城市,農村人口的減少,使得一些農村的消失。隨之消失的是農村文明與人文傳統。悠久的歷史的農村和淳樸的農村生活,本身就是鄉村的特色,是優勢,農村人民生活淳樸的特點需要保持與文化水平需要提升,要加強農村人口的教育,學校教育要跟上,教師到農村任教要有政策支持,促進農村的文化文明水平提升。
4)科技鄉村、智能鄉村模式的建設。科學技術的發展絕大部分依靠城市,但是不能使農村的科技水平差距過大。要讓農村因地制宜的利用好科技發展帶來的實惠。建設科技鄉村和智能鄉村要做到以下幾點,一是科技下鄉工作的持續開展。農村不但要有電有自來水,還要要有網絡,網絡與電信信號的鋪設,能夠極大的改變鄉村人們的生活生產方式,能夠豐富產品生產銷售的渠道與思路,能夠拓寬人們的視野。二是原有生產生活條件的提升,例如天然氣與引入和太陽能技術的引入等等,使得農村人民在基本的生活條件上能夠跟得上時代的步伐。三是建設智能體系,要讓鄉村的一些服務體系,實現智能化,數字化、大數據、無人化的辦公等,逐步跟得上時代發展,滿足人民的需求。
1)經濟增長型示范小鎮。鄉村的基礎建設水平要與鄉村經濟發展相配套,經濟增長永遠是鄉村小鎮努力的目標。首先明確目標戰略,有的鄉村靠特產拉動,有的靠旅游拉動,有的靠政策拉動,有的靠地理位置拉動,鄉村小鎮逐步走出了自己發展的路子。但是總體來說,大多鄉村還是基礎薄弱,一些示范鄉村的帶動能力還是相對較弱,因此要借鑒經驗也不能照搬照抄,多建立鄉村師范小鎮,例如電子商務、特色旅游等等,還需要政府的力量進一步扶持,以及市場秩序的規范。
2)環境友好型宜居小鎮。利用好鄉村生態環境整體較好,鄉村的生活節奏慢,生活方式宜居的優勢,改善農家院的衛生條件與居住條件,改善交通條件,利用好鄉村的食品綠色環保等特點,讓城市居民在周末等時間能夠來鄉村住。利用好獨特的氣候條件,比如冬暖夏涼的條件等等,讓老人、孩子能夠離開喧囂的城市,享受鄉村的 寧靜。
3)歷史文化型人文小鎮。有的鄉村有悠久的歷史文化積淀,有的鄉村有歷史名人,有的鄉村有重要的歷史事件,有的鄉村是某種文化文藝流派的發源地等等,因此,要在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的基礎上,樹立建設家鄉的理想和情懷,保護好古跡,不能過度的商業開發,避免人文破壞,研究好歷史文化為中心的特色旅游小鎮。
4)見證新中國成長的紅色小鎮。新中國成立與成長的過程中,有很多農村見證了新中國建立與發展的歷史。例如,西柏坡,井岡山,再如小崗村、駱駝灣、十八洞村等等。這些地方要利用好自身優勢,保護好政策給予的紅利,打造好我黨教育基地,成為黨員群眾開展實地調研,紅色教育的基地。進而引領鄉村的進步與發展。
1)加大資金投入。鄉村特色小鎮建設不能出現半吊子和四不像的情況。要依靠政策以及大企業的定點幫扶,解決市場互通和資金的問題,需要城市的大企業、有能力的企業建立定點幫扶策略。一方面定點幫扶可以解決鄉村資金問題,大企業在農村定點采購或是改善貨源水平,都能夠持續解決農村發展的資金瓶頸。另一方面,企業投資與銷售的定點扶持,共同想方設法打開產供銷的渠道,能夠促進綠色產品的生產銷售,也能夠提高農村農產品的品牌宣傳,需要企業在市場上大力的宣傳,打開渠道。
2)鄉鎮基礎設施建設要跟的上。城鄉建設基礎的差距要逐步縮小。一是要縮小用水上的差距,建立高水平的給排水系統,持續凈化鄉村水資源環境。二是推行廁所革命,改變人們不衛生的生活習慣,改善鄉村街道與住家戶的生活條件。三是縮小城鄉教育差距。對于校舍的改造與師資力量的幫扶,要依靠國家與社會的力量,讓農村孩子眼界進一步開闊,通過建設自己家鄉水平的提高,實現鄉村的持續 發展。
3)文明鄉村的進一步建立。鄉村文明的發展需要人們的持續的努力,一方面,搞好鄉村的生態文明建設,保證企業廠房的國家統一規范,對于資源不能私挖亂建,不能過度開發,必須通過國家相關部門全面調研的基礎上統一規劃。另一方面,改善落后的生活方式,“廁所革命”要持續用力,落到實處,輻射的配套生活條件與生活理念跟得上,讓農村人民生活得到持續的改善。
4)特色鄉村建設持續用力。鄉村特色建設絕對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更需要持續的建設,不能光看眼前利益。例如生態文明的改變,雖然短期看不到利益,但是長期堅持就會帶來福澤后代的益處。再如商業開發不能過度,鄉村改造也不能半途而廢,這樣不但毀壞了鄉村的特色,還造成了浪費,給鄉村的建設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