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富強
(如皋市社會醫療保險管理處,江蘇 如皋 226500)
農保醫保合并后,國家、省、市對醫保經辦人員編制數均無指導性文件,且當前各地經辦編制普遍達不到服務要求。同作為“五險之一”民生熱點,如參照2010年人力資源社會保證部《關于印發進一步整合資源加強基層勞動就業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平臺和網絡建設指導意見的通知》(人社部發(2010)22號)文件第四部分中第(十一)項規定“每6000名左右服務對象應配置1名工作人員”,而且,這種人員配比,也還沒考慮農保、醫保合并之后的情況。醫保局成立之后,隨著社會需求和職能及崗位分工精細化的管理,醫保的職能還在不斷地增加,如職工參保登記、退休職理醫保辦理、靈活就業人員繳費、職工關系轉移、單位參保、單位參保稽查、長護險、居民醫保參保登記、醫療救助、大額醫療、自費補充保險、社商合作等職能的增加需要更多的人來從事具體的經辦服務,但經辦人員確沒有增加,而且在崗位分工精細化管理的要求下,各崗位均超負荷運轉,工作疲于應付,無法深入研究,停留于淺表。像江蘇省如皋市醫保中心,服務對象達145萬人,2019年3月,根據政府機構改革的要求成立的醫保局,原醫保中心整體重新劃入醫保局。新農合與醫保合并后,現有編制仍為原來醫保+農保的38人。而新醫保中心在原有的職能基礎上增加了原由社保、民政、軍人事務局等部門經辦的上述十幾項目職能,但是人員1個都沒有增加。而這些經辦業務人社局是由近30人的團隊在經辦。后來又積極推進照護險,只好又在內部調整3人成立照護科室。現在各個科室人員都十分緊張,工作量大,力不從心。工作人員長期超負荷運作,加班加點成了常態,遠遠滿足不了現在的醫保需求,而且因為人少事多,很多工作都無法得到及時完成。主要原因還在于各地編制辦簡單地以各地醫保成立之初核定的編制數,沒考慮新職能增加后的人員需求,各地醫保經辦只能在原有編制內進行內部崗位縮減和再調整,造成各崗位人員捉襟見肘。
按照醫保工作的要求,需要大量配備具有醫保所需的臨床醫學知識、藥學、財務、計算機、統計等相關專業知識的人才。在公開發表的論文《醫保經辦管理專業化建設亟待規范——基于福建省現狀分析》中,作者指出醫療保險管理系統在職人員中,醫保專業(含方向)畢業的僅有15人,占總數的1.17%;臨床醫學專業219人,占17.06%;藥學專業62人,占4.83%;財務會計類專業317人,占24.69%;文秘(含中文類)專業57人,占4.44%;計算機信息類專業134人,占10.44%。其他如電子工程、電子商務、物流管理、心理學等專業畢業的有480人,占總數的37.38%。調查顯示,排在前三位的專業分別是財務會計類專業、臨床醫學專業和計算機信息類專業。由此可見各個地區行政管理的人偏多,專業人員偏少,尤其是稽核所需要的臨床醫學經驗人才不足,導致大部分地區的工作只是在應付式進行。如醫保稽查監管因專業知識和能力問題只能停留在淺表面、醫療財務人員對對醫保的數據的不敏感,內在數據分析也難以透徹、計算機人員的缺乏導致管理還停留在原始信息管理和人工狀態,無專業醫藥學人才造成醫藥目錄維護錯誤百出等,因此建議政府部門在進人用人時應結合崗位實際需要配備配齊業務骨干。目前,各縣級經辦機構基本還是事業單位性質,職稱及崗位的設置要求又限制了醫藥學等人才的成長、有豐富經驗的人才不愿意來、在職職稱晉升空間受到限制、進不了需要的人、人員結構不合理、崗位難以留住人成了醫保經辦部門面臨的一大困惑。
2019年,應國家政府機構改革的要求,自上而下單獨成立醫保局,說明國家已把醫保列為重要的民生工程。但是醫保政策因統籌地區、統籌人群、歷史因素、社會階段性的需求、機構改革、軟件保障能力等原因造成碎片化的政策比較多,缺少一個連貫性的、連續的、整體穩定的醫保政策體系,即使是從事多年的醫保經辦人員,也很難全面、準確掌握當下的醫保政策,更不用說群眾對醫保政策的熟悉了。尤其是實行省、市級統籌之后,與原縣級統籌區制定的政策存在一定的差異,參保群眾對部分待遇下降的政策不一定能理解,縣、鄉、村級醫保辦人員又不能站在較高的角度對新政策作出讓群眾信服的解釋,容易造成群眾的誤解。
所以亟待創新經辦管理能力建設新思路,建立規范化,專業化的經辦管理人才培養培訓制度,樹立社會治理理念,提升治理能力,加快健全醫保法律法規體系,為經辦管理和建設法治醫保提供法律制度保障。
目前,國家已制定了醫保經辦事項和服務清單,各地已結合實際情況對照落實整改,出臺了地(市)級以上的業務操作規范和崗位設置。各地醫保局可借醫保經辦事項和服務清單以及業務操作規范的崗位設置要求,請省、市以上政府部門、編辦、人社等部門共同對醫保經辦專業要求、人員配備進行調查摸底,拿出可行的人員編制配置方案,形成硬性規定文件,要求各地政府予以積極配合,給足編制,并將人員編制、經費保障納入財政保障,各地醫保部門應按照文件規定合理設置崗位,配足經辦人員,方能保障醫保各項的業務的正常 運行。
醫保經辦部門作為具體政策執行部門,應充分結合員工的工作能力、經驗、專業特點,優化人員經構,將工作能力強、業務專業精、責任心好的同志優先調整到領導和骨干崗位,帶動團隊發展,反之,將工作能力弱、業務專業差、責任心不強的同志進行必要的崗位培訓,必要時調整到其他崗位,定期與編辦、組織部門、人社部門溝通,及時補充新生力量,確保學歷、專業、經驗、年齡結構的合理化。組織部門、人社部門、醫保部門在進行崗位人員招聘設置時,應充分考慮缺陷崗位,足額招聘所需專業人員;在人員聘用時,擇優優錄用有工作經驗、專業背景的人員,尤其是具有醫學相關專業(含醫保專業方向、臨床醫學專業、藥學專業等)、社會保障、計算機信息、統計分析等專業,以專業技能選拔代替通用技能選拔。
實行定期與不定期培訓,讓全體人員及時掌握最新醫保政策,定期交流醫保工作經驗,將好的方法及做法進行傳、幫、帶;新進醫保崗位人員,應在通過培訓考核合理后上崗;原已經上崗的工作人員,也應當通過繼續教育和相應的崗位輪訓,使其具備新時期相應的技能,服務好人民群眾。此外,醫保部門根據工作實際,編排和完善本部門工作制度及相應支付政策。根據窗口的工作實際,總結一套窗口工作制度和考核辦法,并在實踐中不斷補充與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