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強
(山東政法學院,山東 濟南 250014)
大學校園文化是大學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積累沉淀的文化習慣和歷史經驗,是大學的靈魂;也是大學凝聚力、創造力和生命力的集中體現。每一所大學的校園文化都有自己的性格特色,盡管在不同歷史時期和社會背景下會發生一些變化,但其內在精神不變,只是隨時推移,與時俱進。在新時代高校發展進程中,要保持自己的性格與特色,就要尋找大學文化傳承、發展的方式方法,那么檔案無疑就是最好的載體。檔案具有顯著文化屬性,是文化的載體,大學其歷史積淀愈久底蘊愈厚,愈難以被模仿和超越;正是檔案工作者不斷把學校悠久的歷史和文化進行挖掘整理,促進大學校園文化建設。因此,只有做好檔案收集利用等基礎性工作,大學文化傳承、發展才可能是有源之水、有根之木。
通過調研,我們發現近年來各高校對檔案文化日益重視,不斷加強檔案編研工作,產出了一批編研成果和大批優秀檔案管理人才。但高校檔案工作在大學校園文化建設中依然面對如下困境。1.檔案工作文化傳承發展缺乏專業人才。據統計,目前高校檔案從業者中,具有信息技術專業背景人員的比例還不到10%。而高校檔案資源中蘊藏著大量珍貴的原始信息資源,決定了其文化建設的方式高度依賴于專業性、技術型檔案工作者在浩瀚的檔案中挖掘出有價值的信息資源,才能展現高校檔案更高層次的地位與價值。目前,檔案人才隊伍普遍存在專業技能水平較低、兼職人員崗位變動頻繁等問題。2.高校檔案收集編研工作缺乏文化特色。收集是檔案工作的起點,高校檔案的收集范圍側重記錄高校發展中重要時期、特殊人物、重大事件等業務工作,缺乏與大學文化傳承發展相稱的檔案文化特色。3.檔案文化建設的文化品牌意識,創新理念不足。①長期以來,高校檔案館(室)被視作保管檔案的處所和提供檔案信息服務的機構,其文化特征相對弱化。具有廣泛社會影響力的文化創意項目相對匱乏,難以形成較大影響力。②檔案文化建設的方式創新不足。目前,高校檔案文化建設采用傳統方式較多,數字、網絡平臺的檔案文化建設相對滯后,檔案文化傳播方式的吸引力不足。
高校檔案工作促進大學校園文化建設的途徑。一.檔案從業人員素質過硬是促進大學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保障。檔案工作隊伍的專業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檔案文化建設水平,必須把人才培養作為檔案隊伍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著重發現和培養熱愛檔案事業、責任心強、具備檔案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的人員。首先,為確保校園文化建設具有正確的政治導向,高校選拔檔案管理人員應且具有較高的政治素養和奉獻擔當的精神,能夠為校園文化建設傳承提供政治保障。其次,在檔案工作者的業務素質方面,學校要積極支持和鼓勵在崗檔案工作人員學習進修、接受專業培訓;同時在人員招聘過程中要圍繞檔案整理鑒定、修復保護、編研利用等方面,注重引進具有情報檔案信息專業背景的技術人才充實到檔案管理崗位。多舉措提升檔案工作人員的文化意識、文化修養等,使檔案工作者實現從檔案實體保管者向檔案文化傳播者轉型,以此夯實高校檔案文化建設助推校園文化建設的主體力量。二.檔案資源豐富是做好校園文化建設的首要基礎。沒有檔案的收集就沒有文化的積淀,高校檔案記錄了學校多年艱苦辦學實踐中形成的優良傳統與知識信息;所以高校檔案是維持和促進大學校園文化延續和進步的基石。高校應通過完善檔案管理機制,確保檔案資源全面和完整。圍繞高校制度文化的建設,重點匯總梳理學校在教學科研和管理中形成的規章制度;圍繞高校精神文化建設,重點對學校辦學過程中的重大活動檔案的收集,如學校黨代會、教代會、校慶、重要學術會議等反應學校主要辦學活動檔案的收集。收集檔案要充分反映高校治學精神,法國著名雕塑家奧古斯特·羅丹說:“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因此在檔案收集整理基礎上,應善于從大學文化視閾展開編研工作,努力提高個人對檔案資源的鑒賞力,善于去發現,善于去粗取精,善于去偽存真,真正把具有重要文化價值的檔案挖掘出來。突出學校的歷史地位和取得的重要成就,使學生了解學校的教育發展史和學科發展史,培養學生熱愛母校的情感,激發學習動力,從而促進校園文化提升。三.①塑造檔案文化品牌舉辦特色活動是提升檔案工作在大學校園文化傳承影響力的最好手段。檔案是“躺在”檔案柜中塵封的“死靈魂”,不容易進入人們視野;它不會像變魔術一樣自動走進校園來“講故事”,只能是我們檔案工作者有計劃、有目的的精心設計規劃組合,利用多彩文化活動,往“死檔案”上注入活生生的“精氣神”,才能使檔案散發蘊含的文化精神魅力,充分發揮其文化傳承、以文化人的功能。檔案工作者應抓住“校慶”、“升格”、“教評”、“迎新”等重大活動節點,以館藏校史檔案為基礎,挖掘與時代緊密結合的研究主題,從歷史、人物、文化等角度深入解讀高校館藏檔案中蘊含的科學、文化、教育等精神遺產,打造自己的檔案文化品牌,使檔案文化與大學校園文化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創建蘊含高校治學傳統與文脈精神的特色鮮明的檔案文化品牌,促進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提升學校文化凝聚力。②檔案館(室)的文化傳播能力是促進校園文化建設的關鍵。隨著互聯網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體已完全融入了人們的生活,而對于檔案工作人員來說,如何將檔案文化公眾傳播與互聯網新媒體技術相結合也成為一個新興的課題。高校檔案館(室)要以智慧校園建設為契機,從文化傳播需求角度出發,切實推進館(室)藏檔案數字化進程,實現師生需要的數據信息和相關文獻資料能夠在網絡環境中及時流轉和處理,同時逐步實現網絡版檔案管理軟件與高校的OA辦公系統、教務管理系統,學工系統等平臺的對接,實現檔案資源共享,使檔案網站不僅發揮檔案的憑證、參考作用,也可以成為學習知識、信息交流、資源共享、傳承文化的平臺。同時檔案工作者要善于利用社交媒體,通過采用 RFID技術系統、二維碼技術、VR 技術等加強與師生互動,以“創新、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為指導,健全數字檔案館體系,通過數字化手段存儲、利用、展示學校歷史文化、特色檔案資源,凸顯網上互動、影音展示、模擬體驗等功能,以此突破傳統檔案館在時間和物理空間上的局限,拓展檔案文化展示新空間,全方位展現其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文化傳承創新中的價值和作用。
綜上所述,高校檔案工作者應該深入挖掘校園長期積淀的文化底蘊,根據新時代校園文化建設和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的需要,積極運用信息技術拓展檔案管理工作深度和廣度,發揮其在大學文化傳承中的獨特作用,滿足師生多元化需求,使之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充分發揮檔案文化育人、傳播知識的功能,積極服務校園文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