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廣
(商丘市總工會,河南 商丘 476000)
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如何安置龐大的下崗失業人員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一大難題。工會組織是勞動者權益的代表,是職工的“娘家人”,擔負著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的重要職責。再就業工程是一個特殊的就業問題,工會組織助力下崗失業職工再就業,可以充分發揮工會組織力量,積極協助黨和政府做好再就業工作,幫助下崗職工平穩度過轉型期,是新時代工會組織建設的重要任務。
隨著經濟結構調整和改革的不斷深化,下崗職工再就業問題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工會組織應積極發揮黨聯系廣大職工群眾的橋梁和紐帶作用,進一步做好就業和再就業工作,抓好工作落實,幫助下崗職工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念,加強自主創業,切實做好再就業工作,為維護社會穩定作出積極的貢獻。職工下崗后,自身利益受損嚴重,特別是在工資和社會保險等方面。為了保障下崗職工的權益,工會組織必須勇于擔當,積極抓好幫扶服務工作。不僅要協調好下崗職工的待遇問題,還要將大量精力投入到職工再就業方面,從“做好遺留工作”、“開啟新生活”兩方面出發,切實維護好職工的權益,共享改革成果。
就業是一個人維持物質需求的重要途徑。解決好就業問題,才能消除下崗職工的不穩定因素。在產業結構發展轉型階段,下崗職工數量越來越多,但很多下崗職工并不具備現代企業要求的崗位技能,為了減輕家庭負擔,很多下崗職工不得不做一些保安、保潔工作,甚至打零工。下崗后生活壓力加大,很容易引發職工對社會的不滿情緒,成為危害社會穩定的不安定因素。為此,工會組織應充分發揮職工利益代言人的作用,通過多元化職業技能培訓,提高下崗職工再就業的競爭力,解決職工就業難題。只有通過再就業才能最大限度降低失業率,才能保證職工的生活質量,消除職工家庭的不穩定因素,維護社會和諧發展。
作為工人階級的群眾組織,工會組織是我國職工權益的代表和維護者,是黨和政府聯系職工群眾的橋梁和紐帶。當前,我國下崗職工再就業問題嚴峻,工會組織要積極發揮自身的優勢作用,解決思想,大膽探索,引導和幫助下崗職工再就業。
宣傳工作是我黨戰無不勝的法寶,在下崗職工再就業問題上,工會組織同樣要做好宣傳教育工作,加大宣傳力度,促進下崗職工就業觀念轉變。第一,積極調動工會干部、職工群眾認真學習貫徹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讓廣大下崗職工群眾深刻認識到再就業工程的必然性、長期性、緊迫性和艱巨性,改變以往消極、被動的就業觀念,積極主動參與到下崗職工再就業工程當中,為個人、為企業、為國家改革發展排憂解難,最終實現職工再就業的目的。第二,充分發揮工會組織密切聯系職工群眾的優勢,擴大宣傳教育覆蓋范圍,采用多養護的宣傳形式,加強對職工教育的引導作用。通過宣傳職工再就業法規政策,向下崗職工傳遞新思想、新觀念,引導下崗職工自尊、自信、自強、自立。通過電視、報紙、網絡平臺等媒體渠道,宣傳“落崗不落志”的先進典型,發揮模范表率作用,幫助更多下崗職工轉變就業觀念。
下崗職工再就業是一項任務艱巨的系統工程,涉及職工群眾的切身利益,關系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經濟和社會意義。需要各級黨委和政府高度重視,從根本上為下崗職工再就業提供保障。工會組織要堅決貫徹落實中央出臺的各項政策,根據具體情況統籌安排、分類指導,做好下崗職工再就業服務,積極開展就業培訓,幫助下崗職工提高再就業技能,增強就業競爭力。第一,要求嚴格按照“面向市場、貼近企業、服務就業”的基本原則,適應勞動力市場需求,改變以往單一的培訓模式,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再就業培訓活動。積極建立再就業基地,并與政府等相關部門共同協作,幫助落實再就業安置工作的各項優惠政策。同時,還要成立職業培訓和職業介紹中心,大力開展定向培訓,根據市場人才需求現狀,對下崗職工進行“訂單式”技能培訓,注重技能培訓的實用性,迎合市場需求、滿足崗位要求,提高就業概率。第二,21世紀是信息化的時代,互聯網的普及,改變了人們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工會組織應緊跟時代的步伐,積極引入先進的信息技術,通過“線上+線下”的形式,加強職工就業技能培訓。這樣不僅可以有效提升培訓課程的重復利用率,同時便于職工自我學習,針對難點可以無限次數學習,有利于職工更快掌握專業技能知識。第三,下崗職工處于勞動力市場的弱勢地位,為了緩解職工的壓抑心情,工會組織應重視下崗職工的心理輔導工作,做好職工群眾的“知心大姐”,幫助下崗職工重樹生活的信心,不忘初心,用愛心、耐心、細心為職工群眾排憂解難。
下崗職工都非常渴望有一份工作養家糊口,不少人還是年富力強正能干的時候,不少人家里還要供養子女,多一個人工作,就多一分希望,多一份穩定。為了妥善做好下崗職工再就業工作,幫助更多下崗職工謀求一份穩定的工作,必須強化源頭參與,督促政策落實到位。在各項政策實施當中,工會組織必須積極參與進來,加強調查研究、摸清有關情況,與政府、與企業共同制定合理、合法的職工再就業保障方案,從源頭上維護職工的權益,充分發揮再就業工程的優勢作用。同時,還要積極推進“送溫暖”工作,開展多種形式的幫扶活動,針對貧困、特殊職工群體,要開展好經常性的救急濟困活動,讓下崗職工感受到組織的溫暖,把真正為職工群眾做好服務落到實處。
綜上所述,就業是民生之本、安國之策,助力下崗職工再就業是工會組織履行維權幫扶職能的基本職責。面對職工再就業問題,工會組織應找準定位,發揮自身優勢,自覺承擔起幫扶下崗職工的責任,在黨政與職工群眾之間架起了一座“連心橋”。從根本上、源頭上幫助下崗職工擺脫困境,健全和完善多渠道、多層次、全方位的再就業保障體系,實現工會維護職工權益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