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孝成
(黑河學院,黑龍江 黑河 164300)
在城鄉教育一體化進程中,農村基礎教育仍然是我國教育系統中的薄弱環節,許多農村都面臨教師數量不足、教師年齡和知識結構老化、教師綜合素質不高等問題,這些成為制約農村教育發展的重要因素,于是,如何幫助農村學校改善教師隊伍、提高教師素質等,成為地方高校人才培養的重要內容。從總體上看,農村基礎教育中不僅缺乏語文、數學、英語等學科教師,更缺乏美術、體育、音樂、心理健康等方面教師。在這種情況下,地方院校應當創新人才培養理念,建立以幫扶農村基礎教育為導向的人才培養體系,為農村基礎教育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支持。
從學校的人才培養定位看,北大清華等名校以培養科研型人才、拔尖創新人才等為培養目標,更加重視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科研能力培養,而地方高校的師資力量、生源素質等與國內名校之間有較大差距,所以在人才培養目標上不能盲目與名校比較,而應當將應用型人才、技能型人才等作為培養目標,將服務地方教育、醫療、經濟等發展為重要任務。在這種情況下,許多地方高校及時調整人才培養目標和方向定位,根據地方的經濟發展、用人需要等調整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方向,從而實現了地方高校與地方發展的有效融合。在城市化加速推進過程中,許多農村人口涌入城市,農村的科技人才、知識精英等數量急劇減少,這些給農村基礎教師事業帶來嚴峻挑戰。比如許多大學生不愿呆在農村工作,不愿從事農村教育事業,想方設法從農村調動工作至城市,留在農村學校的多是中老年教師,這些教師的學歷水平較低,教育理念陳舊。在這種情況下許多農村學校的教師數量嚴重不足,教師年齡結構和知識結構嚴重老化,不能適應農村基礎教育發展需要。
從產教融合視角看,農村基礎教育的人才需要,就是地方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在這種情況下,地方院校建立以農村基礎教育為導向的人才培養模式,一方面有助于為農村基礎教育輸送更多專業對口、教育能力強、熱愛農村基礎教育的應用型人才,實現幫扶農村基礎教育的目標;另一方面也有助于解決地方院校的學生就業難、找工作壓力大等問題,從而收到一舉兩得的人才培養效果。因此,地方院校應當高度重視農村基礎教育的人才需要問題,與縣市教育部門相結合,制定針對性的農村基礎教育人才培養方案,提高農村基礎教育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專業性。
1)人才培養理念落后,在應用型和實踐性上存在理論不足。從總體上看能在幫扶農村基礎教育中發揮重要作用的,多是師范類地方院校或職業類地方院校的師范專業,但是這些院?;驅I更習慣于傳統的教育理念,更加重視理論知識教學、知識灌輸教學等,對建構主義、翻轉課堂等新思想新方法重視不夠,導致地方院校在農村師范類人才培養上存在專業內容陳舊、教學方法落后等問題。比如在人才培養活動中,學校對學生的教育學、心理學等理論教學比較重視,對學生的實踐能力、教學能力等重視不夠,導致學生考試成績很好、教學能力不足,“肚子里有墨水,倒不出來”。
2)與農村學校人才需求對接不夠,地方院校人才培養帶有盲目性。從總體上看,農村學校、縣區教育部門等對農村基礎教育的人才需要最為了解,只有充分與教育部門、農村中小學校長等進行溝通,才能準確把握農村中小學的教師需求情況,建構以幫扶農村基礎教育為導向的人才培養體系。但是許多地方院校有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不愿“俯下身子”到農村中小學調研,不能與農村中小學建立人才培養合作機制。同時,許多地方院校對縣區教育主管部門的觀點和建議也重視不夠,這些直接造成農村基礎教育人才的需求和供給不銜接問題。
1)地方高校應當以幫扶農村基礎教育為指導,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理念。在人才供給大于人才需求的社會背景下,人才質量成為影響地方院校大學生就業的關鍵因素。因而以地方院校應轉變人才培養理念,將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崗位工作能力等作為人才培養的著眼點,積極推動農村師范類人才培養機制建設。首先,應當以建構主義理念指導專業教學工作,將學生作為專業知識學習、實踐活動的中心,以啟發式、探究式、合作式、翻轉課堂等方式開展專業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在教育理論、專業技能、備課授課等方面獲得“真才實學”。其次,應當從農村基礎教育的實際需要出發,設置專業課程、學習內容等。比如許多農村小學的班級規模較小,教師往往要擔任多門課程的教學工作。在這種情況下,地方院校應當將培養全科教師作為應用型人才培養重點,培養教師的美術、音樂、體育等課程教學技能,使進入農村中小學工作的畢業生能夠“樣樣通,樣樣行”[1]。
2)加強實踐能力教學,建構以幫扶農村基礎教育為導向的能力培養體系。應當建立理論與實踐相銜接的教育體系,分階段、分步驟地推進師范類專業的實踐教學工作,如要加強教學技能訓練、書寫訓練等,加強定崗支教、教育實習等訓練。此外,還要為學生的專業技能培養創造更多平臺,如延長學生的實習時間和見習時間,將學生見習分散安排到各個學期之內;與農村中小學建立合作機制,定期派學生到農村中小學參加實習或見習。同時,學校應當高度重視多媒體制作、說課訓練、模擬課堂教學、微格教學等校內實踐活動,在校內實訓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學生擁有服務農村基礎教育的能力。
3)加強與農村中小學、教育部門的對接,提高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地方院校幫扶農村基礎教育的重要方式就是為農村基礎教育培養更多優秀人才,所以地方院校應高度重視與農村中小學的銜接,建立地方院校、教育部門、農村中小學共同參與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機制。首先,可以要求優秀的農村中小學教師到大學講學,開展農村中小學校長座談會,實現地方院校與農村中小學的信息溝通。其次,應當充分汲取教育部門、農村中小學的意見,精心設計定崗支教、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體系,促進人才培養與需求的有效銜接[2]。
從產教融合視角看,地方高校的應用型人才培養與農村基礎教育的人才需要之間具有內在一致性,但是在人才培養實踐中,地方高校仍存在培養目標錯位、培養方式不當等問題,不能為農村基礎教育提供對口的專業人才,失去了幫扶農村基礎教育的功能。因此,地方院校應當建構以幫扶農村基礎教育為導向的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