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莉娜
(哈爾濱應用職業技術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0)
美國教育技術與傳播協會認為:學習資源是指能幫助個人有效學習和操作的任何東西。這個定義是指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有意識去利用各種可以利用的資源,以輔助教與學。學習資源,按來源可劃分為:設計的學習資源和借用的學習資源。設計的學習資源是指為教學目的而專門預備的資源,如教師、教室、教科書、教學軟件、實驗室、教學工場、實習實訓基地等。設計的學習資源為顯性資源。借用的學習資源是指那些本來并非為教學專門設計,但被發現可用于教學的資源,如各種活動、網絡資源等。一般可借用的學習資源有待發現,具有隱匿性。學習資源按其形態來劃分,可分為,人、材料、工具、設施、活動等。學習實訓資源是職業教育學習資源的重要部分,是指一切可以用于實習實訓的物質條件、自然條件、社會條件以及媒體條件。按空間分布可分為校內實習實訓資源和校外實習實訓資源;按存在方式,可分為顯性實習實訓資源和隱性實習實訓資源;按內容屬性,可分為各種專業實習實訓資源。
教材是課堂教學的指揮棒。但是現在很多聽說教材都是以聽為主,沒有把聽與學生的口語能力結合起來。大多數教材傾向于聽力訓練。同時,目前的聽說課仍主要以練習和備考的形式進行,導致學生有做試題的習慣。它沒有與聽力相結合,更沒有與未來工作的真實場景相結合。學生對聽說練習不感興趣。
目前,高職院校英語聽說課大多是由教師和學生進行的被動聽力練習。教學方法相對單一。大部分教學都是在傳統的語音課堂上進行的。教學環境相對單一,學生與外國人面對面交流的機會很少。大部分教學都是在課堂上進行的,學生很少有機會體驗到真實的現場教學。在一定程度上,教學與實踐是分離的,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學效果不理想。
1)選擇合適的教材。聽力材料的選擇應遵循“輸入假設”理論的原則,由簡到深、由易到難、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口語題目的選擇應遵循貼近生活、聯系實際、激發情感、與聽力材料相對應的原則。因此,在聽力練習之前,有必要選擇盡可能貼近學生生活的材料,或者提供相關的文化背景。學習者在學習一門語言的同時,還可以了解一些西方文化知識。
2)設計基于任務驅動的課堂教學。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學生的學習活動必須與任務或問題相結合,探索問題來引導和保持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和動機,創造真實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在真實的交際任務中學習。英語學習者要全面提高聽力水平,不僅要提高詞匯量,還要掌握各種聽力策略。因此,在教學中,要通過大量的例句練習,讓學生跟從和模仿,使學生真正掌握并運用到聽力理解和口語表達中去。教師可以根據實訓項目設計具體的教學任務。
3)實現聽說一體化的教學。英語聽說教學不再是教師簡單的教學過程,而是通過各種教學方法向學生輸入可理解的聽力材料。同時,在各種實踐訓練任務的帶動下,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把所學的語言知識轉化為應用能力,使學生“學中做,做中學”。采用先聽后說的訓練方法,結合網絡環境下的聽說教學模式,開展多種形式的課外活動,構建一種教學活躍、課外活動豐富的實用聽說模式,為學生提供有效的運用英語交際的機會,使他們的語言實踐逐步深化,語言技能和交際能力逐步提高。
1)開展英語第二課堂。英語聽說訓練不僅為學生奠定了堅實的語言基礎,而且為他們實踐語言技能提供了平臺。然而,在課堂教學和訓練之外,充分利用大學生的課外時間,開發和構建課外訓練模式,作為全面提高聽說能力的有效補充,是十分必要的。教師應貫徹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積極開展英語第二課堂、構建網絡自主學習平臺、建立校外培訓基地等,為學生創造一個課外培訓平臺。第二節英語課可以創造學生的課外學習空間,營造英語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
2)構建網絡自主學平臺。2007年教育部發布的《大學英語教學要求》中明確提出了網絡自主學習平臺的建設,即“要廣泛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開發建設各類計算機和網絡課程,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和條件”。教師要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建立學生自主學習的英語學習網絡平臺,建立英語學習小組,開放在線互動交流空間,允許學生上傳、下載各種聽說材料,為師生之間的在線交流提供一個合適的網絡環境。這是英語專業學生傳授知識、運用技能、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措施。我們要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優勢,特別是網絡和多媒體技術的優勢,更好地為英語聽說訓練服務。
3)建立校外實訓基地。校外實訓基地是學生直接參與崗位實踐工作的場所,是校內實訓的重要補充,是學生實現角色轉換、培養綜合職業素質的實踐性學習訓練場所。在培訓期間,學生的語言知識在實際工作任務中得到應用和提高,有效彌補了學校培訓的不足。建立長期穩定的校企合作關系是實現“資源共享、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的必要保證。
實訓資源對提高高職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高職院校英語聽說技能實訓模式的構建應從課上培訓和課外培訓兩個方面入手。在課堂上,要注意教材的使用、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運用。在課外活動中,要注重第二課堂、網絡平臺和校外實訓基地的建設。課內與課外有機結合,有助于培養英語聽說能力,達到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