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繼光 范偉弘 刁保輝
(石家莊鐵道大學四方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00)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教育是提高人民綜合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是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事業。”作為素質教育的核心,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新時代要把促進學生身心、人格健康,作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始終從學生的需求和特點出發,學校通過開展專業化、系統化、多樣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務和活動,幫助大學生處理好環境適應、自我管理、學習成材、人際交往、交友戀愛、求職擇業、人格發展和情緒調節等方面的困惑,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不斷降低嚴重心理疾病的發生率。
教育目標: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增強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時代感、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為目標;以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為重點,形成課內與課外、教育與引導、咨詢與自助緊密結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網絡和體系,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
教育對象:以全體學生為教育對象,注重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長期性。充分發揮心理健康教育的預防、矯正和發展功能。以“預防”為中心和重點,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教育的積極性、主動性,發揮其能動性,培養他們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能力。
我院心理健康教育總的實施原則是以課堂教學、課外教育指導為主要渠道和基本環節,逐步形成課內與課外,教育與指導,咨詢與自助、互助相結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網絡和體系。具體包括:
1)提高組織保障。學校成立由主管學生工作的院領導任組長,相關學生工作部門指定專人為小組成員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領導小組,整體規劃學校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領導小組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學校心理機構。在各系設立心理輔導站,由具有心理學知識的學生工作干部擔任站長。學校每年投入一定經費作為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專項經費,主要用于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軟硬件建設。
2)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選修課。在課上系統的講解和普及大學生心理衛生常識和心理自助的方法。同時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學科滲透,倡導各學科任課教師樹立心理健康教育意識,科學實施教育教學,同時充分發揮是輔導員在增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提高大學生心理素質中的重要作用。
3)抓好日常心理咨詢工作。要繼續堅持以發展性心理咨詢為主、治療性心理咨詢為輔的心理咨詢原則,面向全院學生通過個體咨詢、團體心理輔導、行為塑造、電話咨詢、網絡咨詢等多種形式,有針對性地為我院學生提供經常、及時、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導與服務。嚴格區分心理咨詢與專科精神衛生機構所承擔工作的性質和任務的不同,及時發現存在嚴重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的學生,并將他們及時轉介到專業精神衛生機構進行治療。
4)完善日常心理測量和心理普查。一是做好心理檔案的管理工作,做到專業化測量、解釋、分析、管理;二是借助心理測量做好對大學生心理問題的早期發現、及時干預和跟蹤服務工作。
5)充分利用新媒體和傳統媒體普及心理衛生知識。通過微信、QQ,校園廣播、心理社團宣傳、櫥窗、板報等宣傳媒體做好宣教。同時增強學生之間相互關愛與支持的意識,使我院學生學會構建良好的自我社會支持系統。
6)進一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伍建設。按照1:3000師生比配備專職人員和一定數量的兼職人員,建設以專職教師為骨干、專兼結合、專業互補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進一步整合咨詢師、輔導員、教師等多方力量,注重家庭、社會、校園等外部環境的影響。加強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效果的跟蹤調查和考核,加大對青年大學生心理的科學研究和對外橫向交流,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化和規范化水平。
同時,要通過培訓一批班級心理委員,讓他們逐步掌握朋輩心理輔導的理論和技能。同時還要進一步做好對廣大學生工作干部有關心理健康方面的業務培訓。
7)建構科學規范有效的三級心理預防機制。第一級預防機制由班級心理委員與大學生心理健康協會會員來組成。大學生心理健康協會負責對全體大學生的心理衛生知識普及和宣傳工作,包括協助學校開展專題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組織團體心理輔導的人員定期分系列地開展團體心理輔導活動。心理委員的職責是做好班級心理健康教育,并關注班級同學的心理動態,能對突發心理事件進行初步的危機干預。第二級預防機制由學生工作干部來完成。廣大學生工作干部在日常工作中應注意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協助任課教師組織好課堂教學;參與班級文化建設,推行輔導性的團體討論模式;面對和解決學生中出現的個案情況并妥善予以解決;搜集資料,充分了解學生,做好家訪;配合心理咨詢師做好對班級個案的個體心理咨詢和幫助工作;開展班級內的發展性團體心理輔導工作。第三級預防機制由心理咨詢中心專、兼職心理咨詢老師來完成。本級機制的主要工作職能包括:開展對入學新生的心理普查工作和生活適應輔導工作;開展日常個體咨詢和舉辦多元性團體心理輔導;做好個體和團體咨詢的檔案建設、數據的整理;增強與社會團體、社會資源的相互聯系,做好對個案的轉介工作;發生嚴重心理災害事件后的心理危機干預工作等。
8)構建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體系。學生班級為一級干預體系。充分發揮班級學生干部尤其是班級心理委員的骨干作用,關心同學,加強思想和感情上的聯系和溝通,一旦有異常情況發生,能夠做到及時發現、及時向系主管學生工作領導、輔導員報告,把可能出現的傷害事故解決在萌芽狀態。各系學生工作干部構成二級干預體系。系學生工作干部應主動學習心理健康知識,了解學校危機干預流程。要愛護學生、關注學生的健康成長,深入學生,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思想及心理狀況。各系輔導員要多了解學生心理狀況,熟悉學生常見心理問題,及時發現學生的異常問題,及時匯報院系,配合院系進行危機干預,并協助院系作好家長的工作。心理健康教育機構形成三級干預體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開展中,要確立心理危機的干預及自殺行為的預防意識,在心理輔導或咨詢過程中,如發現處于危機狀態需要立即干預的學生,及時采取相應的干預措施,確保學生人身安全。學生處應建立校園危機處理小組和班級危機處理通報系統,訓練學生工作干部的危機意識及應變能力。學校心理機構應建立心理危機早期預警制度、學生心理健康普查制度、學生心理危機評估制度,對于存在嚴重心理或人格障礙的學生或突發心理危機的學生,學校根據其心理危機程度實施心理危機干預,同時做好對意外事件相關人員的心理干預和重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