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健
(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生處,北京 100015)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職業教育事業取得了長足進步,由于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的密切關系以及國家對發展職業教育的重視,職業教育的未來發展走向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但是由于高等職業教育在功能定位、學科設置上還有很多制約自身發展的結構性問題需要解決,這使得職業教育領域不得不產生思考,尤其是在適應社會和市場的極速變化,找準發展定位上的目標就顯得尤為重要。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資本市場的持續運作、國家政策的迭代紅利,職業教育的行業圖譜已不再停留在幾年前的概念層面,職業教育的新定義順勢而出。新職業教育的范疇不僅包括傳統概念上的成人教育、職業資格、職業技能等,也全新納入了興趣職業培訓,包括品質生活、賺錢理財、美妝形體等,才藝相關和運動相關的培訓。
“職業教育是指讓受教育者獲得某種職業或生產勞動所需要的職業知識、技能和職業道德的教育。職業教育包括職業學校教育和職業培訓。”[1]新型職業教育是不同于傳統職業教育的,更大、更廣義且宏觀層面的職業教育。范圍包括成人或未成年人職業技能教育+成人學歷教育+成人興趣愛好教育。在泛互聯網的環境下,很多崗位的職能邊界會逐漸模糊,由于行業格局、商業模式、業務的邏輯和模型都在不斷迭代,對很多人才能力的需求變得更為復合化。人們通過職業獲取收入,提升社會地位和自我認同,隨著社會節奏的加快工作壓力的增大,大家開始轉向通過興趣愛好的職業培訓發揮獨特的作用,在緩解壓力的同時為工作提供新的思維,為人們的職業和生活帶來豐富的附加價值。傳統的職業教育已經不能完整涵蓋廣大用戶日益豐富的受教育需求,從辯證的角度講,我們需要重新定義當前的職業教育。
新型職業教育主要分為兩類。證書類培訓,包括學歷證書相關培訓和職業資格證書培訓。學歷證書相關培訓包括專升本、考研、考博、MBA、EMBA等以取得學歷資格為目的的職業教育培訓。職業資格培訓包括公務員考試、事業單位考試、教師資格證書、司法類證書、財會金融證書為主的從業資格培訓。
技能類培訓,包括語言相關培訓、計算機相關培訓和興趣職業培訓。語言相關培訓包括留學英語考試、商務英語考試、小語種考試。計算機相關培訓包括編程語言、前端開發、移動開發、游戲開發、設計制作等。興趣職業培訓包括生活相關培訓、才藝相關培訓、運動相關培訓、修理相關培訓等。
2018年至今,國務院辦公廳、教育部發布了大量職業教育領域相關政策,直接推動職業教育領域進入發展的黃金時期。2018年2月教育部等六部門發布了《職業學校校區合作促進辦法》校企合作實行校企主導、政府推動、行業指導、學校企業雙主體的合作機制。職業學校和企業可以結合實際在人才培養、技術創新、就業創業、社會服務等方面開展7種形式合作。鼓勵各地通過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購買服務等形式支持校企合作。2019年1月國務院發布了《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從2019年開始,在職業院校、應用型本科高校啟動“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1+X證書制度)工作;“2020年初步建成300個示范性職業教育集團(聯盟),帶動中小企業參與。支持和規范社會力量興辦職業教育培訓,鼓勵發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等職業院校和各項培訓機構。”[2]2019年11月教育部等十四部門聯合印發《職業院校全面開展職業培訓促進就業行動計劃》從3個部分、共16條指導推動職業院校面向社會廣泛開展培訓,服務擴大就業。到2022年要使職業院校成為就業創業培訓的重要陣地,開展各類職業培訓年均5000萬人次以上。“2019年全國兩會期間,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高職擴招百萬”的決定,隨后教育部在5月8日發布了《高職擴招專項工作實施方案》,按照國務院統一要求,從擴招重點領域、生源組織、經費保障等方面做了精細部署,并向全社會承諾2019年高職招生計劃將增量114萬。“百萬擴招”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決策,是落實《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重要舉措。”[3]國家發布一系列利好職業教育發展的政策,帶來了新型職業教育市場新機遇。
1)謀求轉型,推動招生、教學積極改革。相比傳統職業教育,在新型職業教育發展的階段,機遇與挑戰并存,希望與困難同在,必須深刻意識到市場對學校發展、專業設置、課程建設上起到的決定性因素。將面向人人的辦學理念落到實處。“2010年發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就明確指出:到2020年,高等職業教育在校生規模要達到1480萬人的目標。”[4]據統計,“2018年我國高職高專在校生規模達1134萬人,受到政策影響,2019年高職院校招生范圍已由主要面向普通高中畢業生為主體,轉向涵蓋中職(含中專、技工學校、職業高中)畢業生、退役軍人、下崗失業人員、農民工和新型職業農民等群體”[5],而上述群體選擇職業教育的出發點更多在于找一份工作,或者謀求工作上的轉型,特別像“門檻類”的職業資格培訓,轉型的需求數倍于本崗競爭力的提升需求,這些領域都是傳統職業教育轉型的發展方向。
2)線上授課,適應時代特點提升學習自由度。因特殊時期影響,在線教育市場迎來了高速發展,各類新模式、新技術、新業態紛紛涌現,刷新用戶消費體驗。根據百度搜索大數據,關鍵詞“在線教育”的搜索指數從2020年1月17日的300增長到2月10日的接近5000,近一個月教育類行業的百度網盤企業用戶數量最多。北京貴士信息科技公司的調查數據顯示,教育學習APP每日活躍用戶數從平時的8700萬上升至特殊時期的1.27億,升幅46%,其中基礎教育(K12教育)的每日活躍用戶數增加了2300多萬。相對于傳統的線下課堂教學,線上授課的時間自由度對于選擇新型職業教育的學生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特別是計算機、才藝、生活培訓方面的學生,非常看重學習時間自由度。線上學習的最大優勢在于學習時間和地點的便捷靈活,
3)打造品牌,特色發展、提升學校口碑。口碑是學生最看重的三大決策要素之一,由于生源多樣性,特別是大批已經踏入社會的學生進入高職院校學習,他們有著明確的學習動機,迫切希望盡快提升自己在職場的競爭力,所以,建立適應學習者需求和能力為導向的教學體系,根據職業崗位的能力要求和興趣職業培訓的發展動向,引入行業企業標準,采取以項目為中心的教學方法,以真實工作任務或考試培訓為載體,開展課堂教學。從而強化專業認知度,打造品牌口碑,行業知名度,提升特色發展、盡快建立起權威形象在學生選擇學校的決策過程中額外加分。
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為職業教育創造了良好的發展機會,跨越傳統職業教育的認知邊界,拓寬思路發展新型職業教育是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作為高職院校要積極適應職業教育新的歷史發展階段,抓住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良好契機,適應社會和市場的極速變化,積極謀求轉型、推動教學改革、打造“新職教”品牌,以學習者的需求和能力為導向制定教學目標,提供最具實效性的知識與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