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傳安
(山東省煙臺萊陽市城廂街道辦事處,山東 煙臺 265200)
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道路上,新農村文化是其他要素代替不了的。因為文化是內在的,是具有規范社會群體行為和凝聚人心的功能的存在,可以說,鄉鎮文化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經濟的發展和文化發展是相輔相成的,經濟的發展離不開文化發展,同理,文化發展也需要一定經濟發展的加持。本文在總結鄉鎮文化服務工作重要性和現狀的基礎上,將對新農村鄉鎮文化服務工作的開展思路進行簡要分析。
隨著社會的發展,鄉村文化已經成為鄉村經濟發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結合歷史和現在發展需求,需要堅持馬克思主義、鄧小平理論和毛澤東思想來建設文化教育,加強公共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做到有目的、有針對地開展對鄉鎮廣大人民群眾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和對在職干部進行文化知識及理論的組織學習,使文化中心的積極作用得以充分發揮,這樣才能讓鄉鎮文化的文化影響力得到充分發展,逐步提升鄉村群眾的文化水準。鄉鎮文化站還應該加強對文化活動的組織,比如組織留守兒童以及留守老年人等參與到關懷活動中,從而豐富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并給留守兒童送去關懷。
1)文化基礎設施設備不齊全。在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影響下,我國很多城市地區的文化基礎設施都進行了改進,但是在部分偏遠的農村地區文化基礎設施還是比較落后的,沒有得到較為完善的發展,鄉鎮文化不能有效地運用。雖然部分鄉鎮有活動場所,但是建設并不完善,在加上經濟方面問題,造成鄉鎮文化服務區工作不能順利地開展,現有的公共文化設施設備也未得到合理利用,文化工作也難以推進。鄉鎮政府應該加強對文化基礎設施的建設,為村里群眾提供良好的文化學習環境,豐富群眾的文化生活,使村民精神風貌得到改善,進一步加快鄉鎮文化的發展。
2)對鄉鎮文化工作的認知不足,群眾思想觀念落后?,F代信息的傳遞已經由從前的鴻雁傳書轉變為用網絡通訊,方便又快捷。但是部分農村老人的社會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不能跟上社會的發展,不能大膽的接受新思想和新觀念。加之部分鄉鎮的領導認為文化對鄉鎮建設沒有多大的作用,文化對鄉鎮發展可有可無,依舊保持著重經濟、輕文化的舊思想,導致鄉鎮文化站得不到完整的建設和利用,新農村鄉鎮文化服務工作停滯不前?,F目前,部分農村人民群眾思想觀念缺乏團結互助,互幫互愛的意識,法律知識淡薄,不敢追求創新發展,在傳承文化時,分不清好壞,并未拋棄壞的文化,導致鄉鎮民風不淳樸,農村文化環境惡化。另外,部分農村地區家族和宗教勢力依舊存在。
3)鄉鎮文化服務人員待遇不高,投入少。在鄉鎮從事文化工作的工作人員薪資待遇比其他的崗位低,工作內容枯燥乏味,付出的勞動和回報不成正比。又加上政府資金投入少,導致鄉鎮文化工作者對崗位工作上缺乏積極性,文化隊伍的建設缺乏凝聚力,甚至很多文化工作者會選擇放棄崗位。團隊散漫,難以帶領群眾學習優良的文化知識。
農村文化活動與文化站之間聯系不緊密,資金上又缺乏政府支持,鄉鎮文化服務人員崗位晉升空間小,薪資待遇低。政府對文化事業重視度不夠,又由于鄉鎮大多地區都屬于偏遠地區,人口數量不集中,經濟條件落后。以上種種問題得不到合理的解決,沒有足夠的優勢條件吸引優秀的年輕領導干部就崗。
1)完善文化建設的基礎設施。加強新農村文化設施建設,要對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實行鼓勵政策。在文化建設中,政府要實施相關政策,鼓勵社會資金對文化基礎設施建設進行支持,調動社會力量和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對各類文化工程項目建設和建設中所需要的經費應該聽取政府文化管理部門的意見,保障基礎文化設施能夠順利的建設和運行,做到為群眾服務,讓文化管理部門在文化建設中發揮作用。新農村文化服務工作需要建立健全的規章制度,規范工作人員的服務行為。積極開展符合鄉村文化建設的活動,廣泛的了解村民文化需求,完善綜合服務功能,組織開展多種特色的文化活動,提高農村文化設施的利用率,可與其他鄉鎮一起舉辦文化活動,在過程中一起學習和成長,充分利用鄰里之間所擁有的文化設施,最大化實現資源共享。
2)改變人民群眾的思想觀念。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經濟上,物質上,文化上都得到了極大發展,人民的思想觀念也發生了改變,在文化領域上已經從封閉轉變到開放。要改變人民群眾的思想觀念,首先要培養他們多聽,多看,多想,多總結,多聽文化知識豐富的人談話,學習他們的為人處世,學習他們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不足??淳褪撬娝劊磮蠹垼磿?,看電視,很多信息中可以領悟到很多道理。就像看康熙王朝讓很多人看透人生職場的明爭暗斗,看三國演義可以促使自己多想一想遇到的那些事情的來龍去脈,換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做到換位思考。長此以往,做起事情來也就會越來越全面,越來越精確了。鄉鎮部分群眾的思想觀念還比較古板,針對這部分人,一方面應該針對他們成立一個文化培訓小組,對他們進行現代文化思想培訓。培訓小組人員應該保持熱情耐心的服務態度,要努力提升村民文化水平,從而整體提高鄉鎮的文化水平。另一方面,可以對留守的老年人進行老年教學,利用活到老,學到老的學習理念,給老年人建設老年活動交流中心,讓他們在閑暇時間來豐富生活,農村的老年人一般都在家做農活,帶孫子等,不比城市的老年人會出去跳廣場舞,會上網看視頻購物等,可以針對網絡這塊對農村的老年人開小課堂,為他們聘請專業的講師,講師在教學途中,要學會理解老年人,他們思想反映慢,學習能力差,不容易接受簇新的事物,需要多一些照顧。
3)改善鄉鎮文化服務人員的基本待遇,壯大文化隊伍。隨著經濟的發展,農村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鄉鎮也需要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來滿足農民的文化生活。但是現在鄉鎮的文化隊伍建設還不完善,缺乏新型人才,政府應該擴招有主見,有思想的優秀人才,適當的提高鄉鎮文化服務工作人員的經濟收入,減輕鄉鎮文化工作人員的生活壓力,這樣有利于提升他們工作在工作中的積極性,能積極的配合上級領導的做好工作,帶領著鄉鎮村民一起建設文化工作站,一起學習進步,改善鄉鎮的風俗文化。鄉鎮文化領導者在組織建設文化交流中心時,應該把自己當成鄉鎮的群眾之一,沒有特別的身份,放下自己的身段地位,就是鄉鎮的普通百姓,把鄉鎮人民當成自己的親朋好友對待,交流文化中話語上要簡單明了,使群眾能夠通俗易懂,辦事上要秉公處理,不偏袒撒播不良文化者,對有不良行為的群眾進行深度的批評和教育,俗話說:一顆老鼠屎攪壞一鍋粥,所以對傳播不良文化的群眾一定不能隨意的饒恕他們,要讓他們對自己所做的事情承擔一切惡果。
按照“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的要求,加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工程建設,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要,其最深厚的根源在廣大人民群眾當中,來源于人民群眾、服務于人民大眾是社會主義文化的本質要求,也是文化中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法寶。要加強建設鄉鎮文化服務工作,必須先改善鄉鎮自身的文化傳承問題,做到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明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