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海濱
(山東體育學院,山東 濟南 250102)
高校輔導員在實際工作中應樹立正確的思想政治教育觀念意識,遵循科學化的思政育人基本原則,統一相關的教育工作標準,利用多元化的思政教育方式提升工作的實效性,達到預期的輔導員思政育人工作目的。
要想更好的提升高校輔導員的思政教育實效性,應該分析問題發生的原因,便于針對性開展思政教育工作。主要的原因為:
對于大學生思政教育來講,需要輔導員的領導、組織,只有輔導員有著準確的角色定位,充分意識到自身在思政育人工作中的作用,才能和學生平等互動交流,開展思想教育活動,促使學生思想素養的發展。但是當前一些輔導員在日常工作中還沒有自身較為準確的角色定位,一味認為自身屬于制定學生紀律管理制度的人員,有著強制決策權,不能和學生之間良好的溝通交流,在角色定位不準確的情況下,很容易出現思想教育方面的不足和問題,難以通過準確的組織、教育方式引導大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素養。
高校輔導員尚未形成先進的思想教育工作理念和觀念意識,所采用的思政教育方式過于傳統,一味的為學生灌輸有關的思政理論知識,不能與時俱進采用信息技術方式、實踐活動方式等培養學生的良好思想素養和觀念意識,所使用的思政育人手段不夠先進,難以通過有效的思政教育方式培養學生綜合品質,對學生道德素質、人格品質的發展也會產生不利的影響。
目前在高校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主要通過開設思政理論課程的方式培養學生思想素質,而部分輔導員在工作中對思政課程不夠了解,很容易導致思政課程教師擁有著先進的思政育人方式、技能,但是不了解學生思想狀態,難以深入性開展育人工作,而輔導員了解學生的思想情況,但是不懂得如何開展教育工作,輔導員工作和思政課程之間缺乏聯系,難以為學生提供相應的育人服務[1]。
一些輔導員在施加工作中具有一定的學生管理能力、班級事務管理能力、學校和學生之間溝通橋梁的作用,有著較高的輔導員專業能力,但是,在思政教育方面卻缺少一定的專業性,不能結合大學生的思想發展特點、綜合素養發展特點等科學化的開展思政教育活動,不能按照當前的高校思政育人基本要求執行工作,導致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降低,不利于人才培養工作的有效實施。
上述研究了目前在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實效性低的原因,下面提出幾點提升實效性的措施,旨在為增強輔導員思政教育效果提供一定的幫助。主要的提升措施為:
新時期的環境下國家與社會對高校大學生人才培養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輔導員的教育工作受到廣泛重視,思政育人工作成為重要的部分,是培養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因此輔導員在實際工作中應準確進行自身角色的定位,充分意識到自身在工作中有著大學生思政管理、實踐教育、規劃的職能要求,在開展班級管理、學生管理工作的同時,也要和大學生之間維持著平等溝通交流的狀態,在相互之間良好溝通的情況下,對大學生進行系統化的思想教育、思想引導,準確把握學生的思想變化、心理變化,深入性開展思想教育工作,為提升學生思想素質和綜合素養作出努力。與此同時,高校也應該強化對輔導員思政角色定位的管理,幫助輔導員對自身的工作目標與要求進行調整,明確輔導員在日常工作中思政教育的責任,開展相關監督工作、績效考核工作,使得輔導員可以自覺履行自身的思政育人工作職責,在教育實踐的過程中按照自身思政育人情況、大學生思想狀態等,完善育人活動與育人模式,有著準確的思想政治教育角色定位,充分意識到大學生思想教育的重要意義,為社會培養出更多思想素養較高、價值觀念良好的大學生人才[2]。
當前一些輔導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觀念落后,所使用的方式方法不先進,難以營造較為良好的思政教育環境。因此,在高校輔導員的思政育人工作中,建議針對教育觀念與方法進行更新,進一步提升思政育人的實效性,首先,在更新觀念的過程中,應重點關注學生的思想素質發展,日常的工作中研究、調查和分析每位學生的思想狀態,明確有無思想方面和心理方面的問題不足,開展針對性的教育工作,更好的培養學生思想素養。輔導員在思政育人期間,應形成創新性的觀念,積極引進其他輔導員思政育人的成功經驗,在思政育人工作中巧妙采用互動性教育方式、交流性教育方式、探討性教育方式和分析性的教育方式,更好的培養大學生優秀思想素質、道德品質。其次,在創新思政教育方法的過程中,應重點應用網絡信息技術、新媒體平臺,針對思政育人載體進行創新改革,豐富教育資源、教育信息內涵,借助網絡技術拓寬思政育人空間,更好的掌握學生思想狀態、開展思想教育工作,例如:輔導員可以采用微信平臺、微博平臺等與學生之間互動,了解和掌握學生的思想、心理動態,便于制定思想教育的方案、選擇思政育人的內容,使得學生在良好的思想教育下提升思想素質和心理素養。輔導員也可以在新媒體平臺中利用小說、故事等形式為學生宣傳正能量的信息,設置工匠精神的思政育人視頻、愛國主義精神的教育文章、文明社會發展的小故事等等,在先進的信息技術支持下更好的培養學生道德素養、良好的思想品質,發揮信息化教學技術的作用優勢,保證輔導員思政教育的實效性[3]。
輔導員在日常的思政教育工作中應充分認識到,自身對學生的思想狀態比較了解,思政課程教師掌握先進的教育方式,和思政課程之間協同育人,能夠更好地培養大學生思想素質。所以在輔導員的工作中應制定協同育人工作機制,為思政課程教師介紹學生的思想、心理狀態,然后和思政課程教師共同合作為學生編制思想教育方案、思想教育計劃,汲取思政專業課教師在學生思想教育方面的成功經驗、重要舉措,在專業教師、輔導員共同努力的情況下,更好的培養學生思想素質。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和思政專業課教師協同育人的過程中,應共同完善班級制度、培養班干部,在班級制度規范約束下、班干部的模范作用下,科學開展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使得大學生樹立正確三觀、道德思想觀念[4]。
高校輔導員在開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過程中,只有確保思政育人的專業性,才能有效增強思政教育的實效性。首先,為了提升輔導員在思政教育方面的專業化水平,高校應編制績效考核的計劃和方案,與時俱進培養輔導員的專業能力和思政育人專業素養,按照國家與社會對人才培養的根本需求,將輔導員思政育人職業化發展與專業化發展作為核心部分,積極建設輔導員人才隊伍,在考核評價體系中設置關于思政教育方面的評價內容、評價標準和評價流程,一旦發現輔導員在思政教育方面出現能力問題或是專業問題,就必須要針對性進行培訓教育。其次,幫助輔導員完善和優化自身的思政教育流程、工作內容,深入進行日常思政教育的監督,嚴格開展培訓工作。教育工作與管理工作,使得輔導員隊伍可以掌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知識,具備一定的教育能力和專業素養,可以發揮大學生人才培養的良好作用[5]。
除了上述幾點提升高校輔導員思政教育實效性的措施之外,為了確保輔導員的思政育人效果,在日常的工作中還需著重建設良好的班級環境氛圍,在班級中經常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工匠精神教育、奉獻精神教育、職業道德素養教育等主題活動,在班級中開展有關思想教育方面的實踐活動,在良好的班級思政文化環境中,學生可以受到潛移默化地影響,形成愛國主義精神,提升職業道德素養,有著吃苦耐勞的良好品質,增強對良好思想觀念的認同度,提升民族自信心、民族團結的觀念。在此期間,輔導員還可以按照學生職業素養、愛國主義精神發展的特點,帶領其到科研企業、工業生產領域中參觀形成工匠精神的正確觀念,帶領學生到烈士陵園、抗日戰爭遺址中參觀,使得學生形成愛國主義精神,增強民族自豪感。這樣在輔導員多層面、多方位的努力下,可以探索出更多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途徑,以科學合理的方式促使學生思想素質的發展、道德品質的進步[6]。
綜上所述,近年來高校輔導員在思政教育方面存在實效性問題,而發生實效性問題的原因就是缺乏準確的角色定位,思政育人觀念、方法落后,輔導員自身專業性低,不能保證思政教育的實效性。因此,在輔導員的思政工作中為了能夠提升實效性,應該有著準確的角色定位,更新思政育人的觀念與方法,提升工作的專業性水平,保證思政教育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