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燕
(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浙江 義烏 322000)
當前經濟正處在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需要大量的技術技能人才,而職業教育培養培訓的學生數量遠低于市場需求,高職院校繼續教育承擔著更大規模培訓技術技能人才的職責,才能有效支撐我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國家職業教育改革方案》也明確將“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納入總體要求與目標中。積極發展高職院校繼續教育工作,既是高職院校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職能,也是高職院校不斷優化教育教學資源、提升自身持續發展能力和擴大辦學社會影響的客觀需要。但是,由于我國高職院校繼續教育發展的客觀原因,無法與高職教育發展形勢和社會經濟振興的巨大需要相匹配。對此,高職院校應緊緊抓住國家宏觀發展政策,努力拓展市場份額和辦學規模,探索科學的激勵機制,實現繼續教育培訓工作快速健康發展。
目前繼續教育工作一方面在國家政策趨緊、社會擴招等因素影響下,生源呈現逐年下降趨勢。另一方面目前國內外各種教育培訓機構大量涌現,其市場化的運作模式,加上惡性的市場競爭手段,導致公辦高職院校繼續教育生源進一步流失。而高職院校在發展過程中,在資金投入、人員配備、激勵措施等方面,沒有把繼續教育培訓與在校生培養放在同等地位,辦學理念與發展思路相對都較為保守,市場意識淡薄,直接限制了繼續教育事業的發展。
在缺乏監管的情況下,高職院校繼續教育運行的制度化、管理的規范化、發展的科學化相對滯后,而繼續教育培訓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高職院校各個學院、部門或教師個人在具有自己的師資、生源和教學設施情況下,導致繼續教育條塊分割、資源分散、重復建設甚至內訌等不規范現象的出現。
高職院校在對待從事繼續教育工作的教師時,其人事制度、工資待遇、考核評價都和其他的教職工一樣,沒有針對繼續教育工作實際制定相應的科學完善的激勵措施。
目前高職院校在發展過程中重視教學科研,而繼續教育工作受體制機制影響缺乏活力,在面對社會培訓機構的競爭時,普遍存在人員動力、積極性不足,因此,要解放思想,創新繼續教育發展理念,對接社會資源,合作辦學,以市場經濟的理念來經營繼續教育事業,通過創新組織機制,激活學校繼續教育發展動力,這是構建有效激勵機制的基礎和重點。
目前很多高職院校繼續教育工作存在多頭管理、資源分散現象,發展中很難形成合力。高職院校應針對各二級教學部門條塊分割、資源分散、重復建設等現象,加強繼續教育管理處牽頭的全校合作,統一管理、規范運作、整合各系部教學資源,形成整體合力。樹立全局意識,加強繼續教育運行的制度化、管理的規范化、發展的科學化建設,統籌協調資源、兼顧多方積極性,共同推動繼續教育大發展。制定落實具體可操作的規章制度,對學歷與非學歷繼續教育實行歸口管理,由繼續教育管理處統一組織協調,充分調動各二級學院的積極性,有效利用學校優質資源。
目前很多高職院校繼續教育工作開展不好,并不是因為缺乏市場或是辦學實力不行,而是因為沒有建立激勵機制,導致干多干少沒有太多差別,工作人員在項目和市場開發中缺乏積極性。因此,學院應在學校整體分配制度框架下,制定科學可行地激勵機制,并保證制度和措施能夠有效執行,能夠使得有能力的人、貢獻大的人獲得認可,能夠得到相應的待遇,這樣才能留得住人才,才能使有能力的人樂于工作、勇于創新。
高職院校繼續教育工作是現代國民教育體系和終身學習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樣化教育需求,促進高職教育事業持續健康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高職院校繼續教育工作管理者應該在科學準確把握國家繼續教育發展形勢的基礎上,深刻領會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趨勢,緊緊抓住職業教育發展目標與重點,在改革創新發展理念、建設特色培訓項目、完善管理運行機制等方面做深入地思考和實踐,把握好繼續教育規模、質量、效益的關系,提高質量、打造品牌,實現繼續教育培訓工作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