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遠琴
(寧化第一中學,福建 三明 365400)
隨著我國教育制度的不斷完善,對教師教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數學作為學生學習的基礎學科之一,對于學生思維邏輯能力的培養,以及未來的發展有重要的影響,由此可見數學的重要性。而概念課作為數學教學的基礎,對于數學教學的質量有直接的影響,但由于概念在學習時,具有較強的枯燥性和抽象性,因此學生學習起來難度相對較大,而如何提升概念課的教學質量也成為當前高中教師教學需要思考的問題之一。
當前,一些高中數學教師在教授學生概念時,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第一,當前一些數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在概念的講解上過于隨意,而將更多地精力放在學生的練習上,致使學生本身也缺少對概念的重視程度;第二,講解方法過于簡單。一些高中數學教師在講解概念公式時,通常都是選擇用另一種說法試圖讓學生理解,這種方法仍然較為抽象,學生在學習起來仍會有一定的難度,因此需要教師能夠使用更多的方法,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第三,教學內容上的問題,一些高中教師在講解概念知識時,只是單純的對概念進行講解,缺少概念與其他知識的聯系與拓展,不利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深入學習[1]。
知識來源于生活,同時又高于生活,與生活有密不可分的關系。而新課程改革標準中也明確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加強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提升學生解決生活的能力,讓學生能夠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加強教學與生活的聯系是非常有必要的[2]。高中生正處于由感性思維過渡到理性思維的階段,加強對學生概念的教育,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與水平,對于增強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有重要的意義。為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正確引導學生學習,結合學生生活的環境以及所接觸的環境,在選取教學案例時,讓學生有熟悉感,進而讓學生感受到生活與知識密切聯系的同時,理解概念的含義[3]。例如,教師在講“等差數列”這節內容時,教師就可以一種植樹木為例,讓學生結合事例理解等差數列的內容。將教學與生活相聯系的這種教學方法,不僅可以減少學生對新知識的恐懼,增加學生的熟悉感,在學生理解知識方面也可以降低難度,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新知識。
數學概念本就具有較高的邏輯性與嚴密性的內容,它是經過人們提煉而得出的結果,因此教師要想讓學生徹底理解概念的含義,能夠熟練運用概念,那么讓學生明確其由來是非常有必要的[4]。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讓學生明確概念的由來,為此教師可以結合其他教學方法,幫助學生理解概念本質的同時,引導學生運用概念,從而深化學生對概念的認識與理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例如,教師在講“充分條件與必要條件”這節內容時,教師可以先使用與生活相聯系的教學方法,將魚和水作為背景,設置兩個命題,讓學生對充分條件與必要條件有初步的認識,然后通過常識逐步引導學生,逐漸引入到教材之中,將其與經典案例進行相結合,讓學生明確充分條件與必要條件由來,然后教師通過習題的鞏固幫助學生進一步深化對充分條件與必要條件的認識。學生在對充分條件和必要條件有了初步的認識以后,再通過與典型案例的結合,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入的理解充分條件與必要條件的要求。需要注意的是,在此過程中要求教師能夠積極對學生進行引導,做到環環相扣,保證教學的質量。
教師進行教學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能夠學以致用,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教師在教會學生概念的含義以后,需要加強對學生知識的運用,將其與其他知識結合,實現學生對知識透徹的理解,從而提升學生學習的質量。為此,要求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一方面要注意加強與其他不同學科之間的聯系,同時也應注意對知識的整合,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料,升華學生的知識,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5]。
例如,教師在講“充要條件”時,就可以將其與集合的知識相結合,然后教師通過適當的引導,讓學生用集合的知識去分析充分條件、必要條件和充要條件,然后教師通過為學生列舉習題,逐步引導學生深化對集合與該部分知識的結合,這樣既可以對以前學過的知識進行鞏固,又可以強化學生聯系其他知識學習的能力,對于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與水平都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由于概念知識本來就存在一定抽象性,學生在理解起來會有較大的難度,因此如果在學生學習完概念以后,不對其進行及時的鞏固,那么之前的教學質量很可能會受到影響。因此需要教師加強對學生知識的鞏固,從而保證學生的學習質量與效果,提升教師的教學水 平[6]。為此,教師可以從兩個方面對學生的能力進行鞏固:第一,加強課堂上的練習。教師在教授完學生概念知識以后,需要立即對學生的理解情況有一個掌握,進而根據學生的理解情況開展下一步教學,而觀察學生掌握情況的最好辦法就是對相關知識點進行練習。例如,教師在講三視圖的相關知識時,教師要想知道學生對三視圖是否已經掌握,通過幾道習題的練習就可以清晰地看到;第二,加強學生課后的鞏固練習。課后練習通常是以作業的形式出現,需要注意的是不是量大就代表效果好,教師在作業的布置上也需要花費一些心思,既不要太多,以免增加學生的負擔,也不要太難,從而影響學生的積極性,更不要太簡單,使學生得不到鍛煉,而應該選擇適量且對學生起到鍛煉作用的作業,從而實現既鞏固學生知識,又提升學生學習質量的目的。
隨著人們對教育重視程度的增加,學校的教學設備也逐漸完善起來。多媒體設備是當前各所學校幾乎都具備的教學輔助設備,且具有影像、圖片、聲音、文字等結合的特點,不僅可以作為教師教學的幫手,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在降低學生學習難度方面也有重要作用,因此需要在教師教學中能夠充分利用。例如,教師在講“概率”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就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的力量,通過圖片或者短視頻的方式,幫助學生學習。如教師在講解習題,鞏固學生知識時,常常需要使用紅球、白球等例子,教師可以將其通過圖片的形式為學生進行講解,讓學生能夠直觀地看到其中各條件之間的關系,從而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幫助學生理解其中的內容,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
綜上所述,高中數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改變傳統的教育思想與教學手段,使用更加有效的方式,讓學生能夠在短時間內真正掌握概念的含義,減少學生恐懼、畏懼心理的出現,從而實現學生學習質量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