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高翔
(浙江東方職業技術學院,浙江 溫州 325024)
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最新數據,截至2019年底,我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18.1%,65周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12.6%。根據世界銀行的預測,2027年中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將上升到14%,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老齡化問題的產生與發展對于我國的養老產業、醫療產業以及相關的教育產業既是機遇,也是挑戰。目前,我國養老產業仍然存在供需矛盾嚴重、缺乏行業標準、人才流失嚴重等問題,與養老產業相配套的醫療體系也有待健全,而職業院校作為養老領域人才的輸送基地,仍然存在缺乏實訓基地、學生所學與社會所需不匹配、畢業生缺乏專業認同等問題。因此,為進一步強化養老以及醫療行業的人才隊伍,養老行業、相關醫療機構和職業院校之間亟待建立合作機制,以保證高質量、符合市場需要的養老專業人才進入養老產業,促進養老產業的發展。
隨著“校企協同育人”模式的發展,各職業院校為深化實踐教學,培育應用型人才,大力發展產教融合。醫養教結合模式作為一種養老護理領域的校企合作機制,可以一定程度上解決養老領域的人才供給需求。職業教育的目標是培養一批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和實際工作能力的人才。職業院校不僅要滿足學生技能知識學習的需要,還要滿足鍛煉學生實踐能力的需要。在醫養教結合項目中,醫療系統和養老機構可以為學生提供實訓基地,全方位提升學生實踐能力,解決職業院校實踐教學相對不足的問題。
目前國內關于醫養教結合項目的研究較少,但是仍有一些學者基于地方的實踐模式做出過一定的探索。張其偉(2017)對上海安亭社會福利院院長孟瑛進行的專訪,發現該福利院在對接醫療系統的同時,引入了老年大學機制,承擔老年群體的興趣活動教學工作。周良姣(2017)通過對桐廬縣農村養老機制的研究,發現當地在大力發展“醫養結合”的同時,也在積極開展“送教育下鄉”活動,以豐富老年群體的晚年生活。孫世會(2018)總結在中國養老產業發展問題的基礎之上,提出了將醫療、養老、教育三大產業優勢資源充分整合,可以在社會履行公益性養老服務責任的同時,成為第三產業有力的經濟增長點。
綜上所述,目前對于國內對于醫養教結合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將教育機制引入到老年群體教育方面,關于教育機制為養老和醫療體系提供人才的支持和共建實訓基地方面,一些高校已經做了一些初步的探索,但尚未形成一套具有普遍意義的方案模式。
1)充分發揮職業院校人才庫的作用,為醫療養老產業提供持續的人才支持。在醫養教結合機制中,職業院校可充分發揮人才培養貼近社會需求的優勢,為基地內的醫療機構、養老機構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職業院校可以根據合作機制內養老機構、醫療康復機構的需求為其建設一個多專業、多層次的人才庫,涉及老年服務與管理、健康管理、社會工作、護理等領域。除此之外,職業院校的研究成果可應用于基地內醫療、養老、康復等實踐領域,實現產學之間的深度融合。2)打造多元育人機制,提升職業院校的教學水平和教學條件。職業院校、醫療機構、養老機構共同進行培養人才,打破產學之間的壁壘,可以克服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的理論和實踐脫節、實習機會匱乏、就業難等問題。在合作機制內,利用醫療機構、養老院以及院校本身資源,開展多種形式的實操教學、社會實踐,從而促使人才培養模式更符合社會現實需要。實現職業院校、醫療機構、養老機構三者之間平臺與信息的共享。職業院校在養老機構和醫療機構內開設實訓基地用于養老、醫療相關人才的培養,在其實踐教學的過程中取得成果可以服務于養老和醫療領域的發展,形成“以產助教,以教促產”的發展格局。3)建立信息共享機制,促成三方系統發展。養老機構與醫療體系的合作方面,養老機構可以利用互聯網+建立電子健康檔案,實現雙方的數據共享,對老人身體進行評估,確定分級診療的方案,輕癥的老人留在養老院康復,有疾病風險的老人前往醫院就診,從而提升老年群體的康復與治療效率。在與學校合作方面,養老機構與職業院校形成“無門檻”對接形式,簡化學生申請實習的流程,在老年社工、老年康復、老年護理、機構行政等方面為學生提供實習崗位。此外,職業院校還可依托養老機構的場地與設備為學生開展實踐教學,提升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1)主體的責任與分工問題。作為一個多元參與機制,為保障項目的有效性和可持續性,醫養教結合項目首先要解決項目中各個主體的責任與分工問題。在醫養教結合項目中,養老機構、醫療體系以及職業院校都存在不同的管理模式和經營思路,在三者合作過程中如何明確責任和義務將成為該模式能否施行的關鍵。2)經濟效益問題。養老產業以及相關醫療產業的可持續性發展依賴于穩定的經濟效益,而醫養教結合機制的建立在設施建設、人才培養、協同管理等領域需要一定的成本投入。醫養教結合機制的建立所帶來的人才隊伍的提升、服務質量的提高是否有利于吸引目標群體將成為該合作機制能否長效的關鍵。3)人才培養問題。當前,我國健康產業和養老產業深度融合,醫養結合成為我國養老產業的重要發展方向。而醫養教結合模式進一步將職業院校融入合作機制就是為了解決醫養教結合模式中人才供給的問題。因此,在醫養教結合機制運行的過程中,三方共同承擔對于人才的培養,其人才培養效果是否滿足市場所需、是否能助力養老、健康產業的發展,將成為職業院校融入醫養結合體系的 關鍵。
1)通過共建管委會,明確責任與分工。來自職業院校、醫院、養老機構的代表通過成立管委會,建立長效溝通機制,共同商討合作計劃和總結合作中存在的問題。管委會定可以期召開會議,總結合作中存在的問題和改進措施,保障醫養教合作機制的可持續性。2)根據目標群體的需求,因地制宜培養人才。目前我國養老以及相關醫療機構普遍存在盈利難的問題。在養老產業、醫療機構、職業院校的合作過程中,可以根據當地養老健康產業發展的現狀培養適合當地目標群體的人才。比如,在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地區,老年人的消費水平較高,可著力培養高端養老服務人才;在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地區,老年人的消費能力不足,可根據當地政府對于養老產業的支持力度培育老年社會工作者和職業養老護理員3)持續深化合作,保證項目可持續性。在醫養教結合機制中,如何培養人才需要養老、醫療、職業院校三大主體的共同探索。因此,為提升醫養教結合項目的持續性和穩定性,各個主體間需要進一步加深合作的深度,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合作領域可涉及人才培養、學術討論、經營管理等多個領域,以保證該模式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