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海平 徐慶理
(桐柏縣園林綠化管理處,河南 南陽 474750)
經濟的快速發展對生態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們對園林綠化的追求也不斷提高,鄉土植物是園林綠化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鄉土植物與其他植物的良好結合,能夠使綠化工作達到更好的效果,實現更大的經濟效益。需要充分掌握鄉土植物的特征和生長習性,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在科學合理的規劃下,將不同植物進行合理配置和有效融合,不斷改善生態景觀,推進園林綠化事業可持續發展。
從生物學角度分析,學術界將植物的界定分為2類,本地種和外來種。本地種是指一個地區或地域內自然起源的物種。而外來種則分為廣義和狹義之說,狹義上,利用人為活動非刻意地向本地區帶入自然演化區域之外的物種,自然入侵或基因突變物種則不包含在內。廣義上,進入非原生生態系統以外的物種,且包含自然入侵、工人引進及基因突變等物種。
筆者認為,鄉土植物的定義,可以“鄉土”為出發點進行分析,其涵蓋兩種屬性,其一,物質屬性,多指鄉土的地域性差別,即鄉村等。其二精神屬性,如鄉土文學、鄉土植物等。本文所說的鄉土植物是基于園林景觀綠化范疇之內,因此可將其定義為本地區固有的植物種類,通過長期栽植,能夠充分適應當地的自然條件,如土壤、氣候等,且屬于自然分布,已很好地融合到了當地自然生態系統。
1)鄉土植物能夠改善小環境,增加生態效益。鄉土植物的生態功能最為突出,能夠改善環境生態,對局部小氣候起到調節作用,在保護環境的同時,可以達到良好的生態效益。
2)鄉土植物具有較強的觀賞性能。在園林景觀綠化中,鄉土植物的應用首要考慮的就是其觀賞性。作為本地生長的植物,鄉土植物的花、果、葉都具有觀賞價值,且便于后期養護管理,如桐樹、月季、紫薇等。
3)鄉土植物具有地域文化特色。鄉土植物蘊含著當地的文化特色,能夠充分展現本地的風土人情,如唐代劉禹錫的“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凈少情。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洛陽牡丹甲天下,是河南省最重要的鄉土植物之一,具有濃厚的地域文化特色。
4)鄉土植物具有良好的經濟價值。河南位于華北平原南部的黃河中下游地區,具有四季分明、雨熱同期等氣候特征,適宜樹木生長。本地具有豐富的經濟果木,如桃、李、杏、葡萄、櫻桃、蘋果等,在豐富地域特色的同時,還能增加經濟效益。
1)大量引進外來物種,鄉土植物地位缺失。很多城市為了提高園林景觀的新穎性和美觀性,在園林綠化中大量引進外來物種,導致鄉土植物應用較少,缺乏地域性特色。雖然各地在園林綠化中不斷強調鄉土植物的重要性,但受傳統觀念影響,當地園林管理部門習慣性從外地購買植物來營造新穎的景觀,對鄉土植物存在一定的抵觸心理。
2)鄉土植物種類少,外來物種適應性較差。一些地區受自然條件限制,無法滿足引進植物的生長需求,在移栽后出現生長不良、景觀效果差等問題。而本地區常綠的鄉土植物雖然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和較高的觀賞價值,但具有較少的應用種類,導致個別園林綠化的整體效果不佳。
3)鄉土植物苗木缺乏,苗木繁育不夠重視。因為園林人員的種苗生產意識較差,導致生產基地缺少專業的鄉土植物,基地沒有形成規模化的生產和管理,大幅降低了鄉土植物種苗數量,另外因為鄉土植物的繁育需要較高的代價,對鄉土植物規模化造成一定阻礙,影響了其在園林綠化中的應用。
4)園林造景水平滯后,植物配置有所欠缺。園林植物應用的基礎必須遵循適地適種原則和鄉土植物的科學選用。一些城市在植物選擇方面存在盲目性,對植物不能夠科學合理地配置,導致一些城市綠地缺乏優良的鄉土植物,鄉土植物的群落景觀得不到充分體現,園林植物配置層次應用方面有所欠缺。
1)堅持鄉土植物為主,引進植物為輔。對應用鄉土植物的優勢加大宣傳,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應用和推廣,使人們能夠正確理解城市園林綠化的重要性。為了體現城市的特色和個性,園林單位要對鄉土植物進行充分挖掘,堅持以鄉土植物為主,利用鄉土植物設計大范圍環境背景,使城市的地方性特色能夠展示在人們眼前。在此基礎上,對外來植物進行適當引進,使其起到點綴作用,營造良好的景觀,使園林植物呈現出多樣性。
2)建立專門的鄉土植物繁育基地。園林綠化主管部門可以對植物苗木的生產給予相應的政策扶持和資金支持,支持對鄉土植物苗圃的發展,邀請專業人員指導建立優良的鄉土植物繁育基地,對繁殖方法、管理要點以及養護措施進行深入研究,確保育苗措施的可行性,使鄉土植物苗木實現產業化。與此同時,要加大對鄉土樹種資源的研究與開發,為鄉土樹種在園林綠化中的應用積蓄力量。 雖然鄉土植物具有眾多優點,但其生長不良、周期長等弊端也需要加強重視,對存在的難題進行攻關,通過有效措施培育出現適合園林綠化需要的種類,使鄉土植物的作用在城市園林綠化中得到充分發揮。
3)注重當地鄉土植物的合理配置。在城市園林綠化中,想要形成良好的景觀效果,必須堅持合理配置鄉土植物,使園林綠地的各類功能得到充分發揮,同時滿足綠地生態效益的要求。由于不同的地區環境,要求植物種類和配置方式要相適應。植物的生長受光照、空氣、溫度、土壤等環境因素影響,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夠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園林植物景觀。所以,園林工作人員要對植物的生物特性進行充分了解,通過良好生態環境的營造使其能夠滿足植物對環境的要求。
4)加強對原有鄉土植物的保護。在園林綠化工程中,很多城市將原生性的樹種作為應用植被,這些原有鄉土植物經過長時間的風吹雨打,已經能夠很好地適應生態自然環境,自身所具備的抗逆性良好。在進行生態園林規劃時,設計人員需要因地制宜地進行規劃,盡量減少對當地植被的大面積采伐,使原來的地形地貌得到保持。與此同時,避免改造自然林,保留最原始的生態園林景觀。在保留最原始的生態園林景觀中也需要加強對鄉土植物的保護,除了對枯死或病死樹木進行移植外,盡可能保留具有利用價值的樹木,使其充滿鄉土自然氣息。
綜上所述,現代人對居住環境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生態和諧的,健康的、文化氣息濃厚的居住環境是現代城市居民對園林建設者提出的新的要求。鄉土植物不僅能夠節省園林建設開支而且能最大程度上對當地的生態環境進行保護。另外,鄉土植物承載著當地悠久的歷史文化,使用鄉土植物建設綠化園林,能夠為園林增添濃厚的地方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所以,政府和有關部門應該增強對鄉土植物的保護和利用的意識,園林的設計者也應該充分認識到鄉土植物在園林綠化中的積極作用,建設出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相統一的園林。